佛弟子文库

达照法师:有福报的生命

达照法师  2011/04/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经常听到人说:压力很重,得抑郁症的人很多。为什么会有这么重的压力呢?

比如有一个老板,他的企业做得很大,现在是全国排名第四,他说要通过一年的努力,排到第二名。但是又感觉每天压力很重,痛苦得不得了。大家想一下,他还要再创新,就是不停地去追逐外界的东西,自己又感觉压力很重,自己内在的风大失调了。就算排到第二名、第一名,其实又能怎么样呢?

当个人的思想受到压抑,感到痛苦的时候,我们通常会认为是别人影响了你。其实关系是互动的,如果在社会上,大家共同的价值观念是正确的,这样的社会必定是和谐的。

“和谐”这个词提得非常好,这就是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谐”就是不会让哪个人压力重;也不是打击一帮人,然后再扶起一帮人;不是让你的身体一天到晚累得不得了,但是精神很愉悦,也不是让你的身体很放松,精神却很痛苦。而是身体和精神同时都是健康的,身心和谐一致。

个体观念是个人的业力习惯,集体观念是一种社会大众的潮流。社会大众也是有共同习惯的,但我们这个社会改变太快了,大家看看那些赶时髦的人就知道了,今天说长头发漂亮,明天又说是剃光头漂亮;今天是喇叭裤漂亮,明天又是小裤腿漂亮;今天是胖的漂亮,明天又是瘦的漂亮。一直变来变去,他的习惯是杂乱无章的,也搞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漂亮。实际上,这些都不是真正的漂亮。如果社会观念进入了一种这样的恶性循环,不良的心智障碍、大家都没有智慧,甚至尔虞我诈、坑蒙拐骗、不讲诚信、不讲良心道德、不互相帮助,那么人间的福报也就完全丧失了。

什么是人间的福报呢?古人讲的福报就是指五福,第一是长寿;第二是富贵;第三是康宁;第四是有德;第五是善终,拥有这五福是人生中最健康的状态。

首先是长寿,就是你的身体能坚持多久。只要以不破坏的心态、行为来对待你的生活和生命,你就能长寿。吃的东西不能破坏自然,有些人贪吃,把毒也吃进去了,例如非典、疯牛病、禽流感等。所以五福当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有健康的身体,而想要健康的身体、想要长寿,就要有一个健康的饮食观念、一个健康的理念,不要把整个社会、环境破坏掉。

佛法就告诉了我们要摄取健康、有机的食品、不利健康的食品不能够摄取。而且佛法对于饮食的习惯、时间、状态都很有讲究。

佛门里吃饭后要念:“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当愿众生,所作皆办”。

就是说:在吃饭时候要想到每一个众生都能够健康,以这样的心态去吃饭,称为“五观”。这是为了防止贪心、嗔心和痴心,是非常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

五福的第二福是指富贵,富贵的富是指富有、财富,通过认真努力换取来所需要的东西;贵是指你人品高贵。有些人富但不一定贵,如果大家都讨厌他,他再富也没有什么贵可言。如果大家都尊重他,他能起到引导社会大众的作用,就是所谓的有影响力,那他就是一个贵人。我们大家如果自己的身心行为好了、又能够赚钱、又能够影响社会大众往好的方面发展,让大家身心都能健康,那你就是一个又富又贵的人。

第三福是指康宁,就是健康安宁。有些人虽然长寿,但是心不安宁,这样也不算是有福。就算过去世造下好的因,让你活到九十岁了,但是你这一生没有造好的因,没有好好修行,没有改变心态,有很多烦恼,即便是活到了八九十岁,这样的日子也不幸福。

第四个福是德行,德就是心德,对别人好这叫德。我们讲有功德,内在有功,外在才有德。有德就是你个人完美了以后,你对别人也能真心诚意地付出,这是有德。一个有德的人才是真正有福报的人。如果你表面很风光,你家里人看到你都讨厌,那你肯定不是有福的人。比如,有些人学佛,学得家里人都讨厌他了,这就是德不够。

第五福是善终,就是寿终正寝。就是我们平常做人、做事要善始善终。这件事情还没有做完,就不要轻易放弃,哪怕是烧一壶开水,你也把这一壶水烧开了,再去做其它的事情。除非是有更重要、更迫切的事情要处理之外。要养成一个有好的开始,也要有好的结尾的习惯。

这五福的核心开关还是在我们的心里。所以佛法告诉我们:人生的关键就是我们这颗心。

举一个例子,在平阳有一位居士,平时脾气很大,一次他开的车被一位踩三轮车的人给撞了,他一看对方是外地人,就叫他赔。

那人就拿出一张一百块钱,说:“我没什么钱了”。

他说:“一百怎么够啊 ,要赔两百”。

那人说:“我没有两百”。

他说:“没有就揍你”。然后他的拳头就举起来了,刚一举起,他就看到手上戴的念佛珠,一看到这串念佛珠,他就想到:我是佛教徒啊!怎么能这么凶呢!他不好意思了,赶紧把拳头收回来,把刚才拿人家的这一百块钱掏出来,说:“算了算了!钱还给你,对不起!我刚才发火了”。

这个踩三轮车的外地人一头雾水,感到莫名其妙。

这串佛珠真是护身符,不但护身也护他的心。你看,嗔心一下就护住了。这就是心念的力量,这就是总开关,把嗔心一念就转过来了。所以大家要知道,当下的修行有多么重要。在这个拳头正要打出去的时候,能收回来,而且还能发自内心地向他道歉,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学佛的人。

如果我们心能调节好了,个体的生命也就健康了;如果每个人的个体的心智都健康了,那这个社会一定是健康太平的;如果个体的心智不健康,社会也一定健康不了。

当社会大众的健康程度被严重破坏,以你个人的力量去影响,即使力量不大,也还是能影响得到。就像地藏王菩萨在地狱里度众生,虽然地狱众生的恶业很多,但是地藏王菩萨仍然不舍弃地救度他们,因为他的内心已经完全清净了。

古佛说:“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我们的身体就像是泡沫聚在一起,因为它是地水火风四大聚和而成的。内心如风,风是没有形状的、看不见的。如果有人说:我心痛,我心烦恼。你就问一下自己:你的烦恼是不是有形状的?风会不会有形状呢?当然是没有。你认为的烦恼只是一个习惯、一种风气而已,只要用净念一转过来就好了。

希望大家在自己的生命中,形成一种好的思想风气、生活行为,然后改变社会大众,使我们的整个社会和自己的人生都过上好的风气的生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达照法师文章列表

用感恩的心来修行,智慧就会一直出来

今天我们修行要记住,要感念一切境界,用感恩的心来修...

小主人寻宝记

天地万物无常,人也是一样。在平静的时候就是平安、美...

怎么做好人生的收尾

问: 阿弥陀佛!我想请教一下,怎么做好人生的收尾? ...

做人处事要能如水

阳光、空气、水,这是人生三件宝。 地球上,只要有空隙...

我的人生因佛法而改变

这个世界太没意思了 我是一家企业老板。企业经营茶叶生...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和「至心信乐乃至十念」有冲突吗

问: 《佛说阿弥陀经》中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

心开路就开 心死路就死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父亲有三个儿子,因为工作的缘故...

圣严法师《人生的意义》

《心经》几乎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即使不识字的老菩萨们...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达照法师:我们的心就是阿弥陀佛的心

对治病的时候,我们念阿弥陀佛要怎么样念呢?若有病生...

达照法师:情绪的轮回

除了生命现象的轮回外,其实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实情绪上...

念佛时一直想着其他事情,这个该怎么办

问: 师父,平时念佛的时候,我是上班回来,晚上坐下来...

修慈悲的机遇

行者在始觉的修习路上,在生起了真正大慈悲心之后,所...

【佛教词典】智门

谓诸佛自利之德。为“悲门”之对称。诸佛万德可分别为...

【佛教词典】出世间道用世间道为助伴

【出世间道用世间道为助伴】 p0484 瑜伽七十卷十二页云...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上生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

山中一昼夜,人间几十年

这个没有时空相,我们看虚云老和尚开示的时候,他讲一...

题耆罗与那赖的故事

过去有两位菩萨,志行清净,心境寂然,无所欲求,光明...

若疾病缠绵者,当力修净业誓求往生

相晤已来,忽满六年。不但星霜屡更,即国历已非其旧。...

南怀瑾:禅宗的棒喝

讲到禅宗,往往使人联想到棒喝,好像禅宗与棒喝,是不...

吃肉无异于间接杀生与慢性自杀

小时侯,我于沿海乡镇长大,伙食中,虽少肉,却多鱼。...

在爱欲的执着中,不断辛苦追逐无有厌足

过去,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阿难尊...

三宝门中好求福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这会儿呢,我们上到法雨寺的这个...

人身难得正法难遇

~只要活在安祥里,便是真正的修行~ 首先我们从──...

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

1.生平 印光大师(公元18611940年),讳圣量,别号常惭愧...

为心情放个假

早上躺在床上,在一种没有被强迫的自然状态中,最容易...

谦虚不但可以避祸,也是求福的基础

现代有许多人不读经典,把《周易》当作所谓算命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