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看见心的本来

济群法师  2013/07/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看见心的本来

《六祖坛经》是禅宗最为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汉传佛教中唯一被尊为“经”的祖师着述。全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等地所说之法,由门人记录、汇总并流传于世。

禅宗是汉传佛教的八大宗派之一,曾盛极一时并流传至今。太虚大师说过: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可见其特殊地位。由此延伸的禅意、禅心、禅茶一味等词,也广为教内外人士所熟知。或许人们未必能说出这些词的真正内涵,但都知道它代表了一种意境,一种精神高度。

从修行意义上说,《坛经》开显的方法,能使我们以最快速度开启内在智慧,亲见本来面目。换言之,这是一条修行捷径,故称顿教,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

那么,顿教何以能化繁为简?又该如何认识顿教法门的特殊性?比如开悟、成佛,究竟向何处开启,又靠什么成就?这就需要知道,佛法修行的重点不在别处,而是在我们的心。开悟固然不离自心,成佛也要靠心体证。因为成佛不是成就外在的什么,不是职称,不是地位,不是功夫,而是对诸法实相的究竟通达,对一切众生的平等慈悲。所以,禅宗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心地法门,是从内心入手,完成生命的觉醒和解脱。

学佛,首先要认清这样一个重心,明确这样一个目的。从本质来说,佛法是简单而非复杂的,是直接而非迂回的。只是由于众生的根机千差万别,佛陀才会因病与药,开示种种法门,演说诸般经教。但他所做的这一切,不是为了建立一套庞大的哲学体系,而是从不同的契入点,引导我们将目光转向内心,转向这个和我们生死相随但又始终面目模糊的心,进而看见心的本来。

佛法认为,心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妄心,一是真心。所谓妄心,即充满颠倒妄想的心,是迷失本心后由无明演变的种种妄识。所谓真心,即心的真相,心的本质。

在佛教典籍中,阿含、唯识等经论侧重从妄心阐述,以此构建修行法门。其中,阿含经典主要讲到前六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属于我们能意识到的部分。而唯识学进一步讲到第七末那识和第八阿赖耶识,这是属于潜意识的部分。

我们之所以成为凡夫,正是因为这种潜在自我意识的作用。末那识的特点是执阿赖耶识的见分为我,由此形成对自我的错误认定。我们现在的人格就是建立在这种误解之上,进而发展出贪嗔痴等种种烦恼。一旦改变染污的末那识,即可转染成净,转识成智。

唯识还告诉我们,在妄识系统中,除心王外,还有各种心理活动,即心所。每个心所的形成,都有各自的特征、规律和条件。唯有了解凡夫心的运作规律,才能从根本上动摇它,解决它。心理学处理问题的方式,也是从妄心入手。可以说,这是一条常规路线,是立足于现有心行采取的对治手段。

此外,佛教还有一部分经典立足于真心的修行。所谓真心,又称佛性、如来藏等,是每个众生本自具足的觉悟本性,禅宗称之为“本来面目”。这正是佛陀在菩提树下悟到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无明妄想不能证得。《涅槃经》、《如来藏经》、《胜鬘经》等经典,就是围绕这一思想展开。

不论立足于妄心还是真心,目的都是帮助我们看清自己的心——了解妄心的目的,是为了解除妄心;了解真心的目的,是为了体认真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必须了解理事不二,修行有事相上的生灭及理体上的不生...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问: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

元代高僧中峰明本禅师

各位吉祥,阿弥陀佛。 我们中国的佛教行门就是修持的方...

心就像是一座寺庙

有一个皇帝想要整修在京城里的一座寺庙,他派人去找技...

圣严法师《心事重重有谁知》

(一)外在的事 现在,先讲外在的事中是不是跟自己有...

「世间」就是个无相的大禅堂

开士行吟秋后菊,名花回顾梦中人。是谁人淡能如菊?一...

看到他人不好,实际是心不清净

看到他人不好,实际上是自己的心不清净。就像一块脏兮...

没人绑住你

三祖僧粲继承慧可的事业,广施法雨,普度众生。 一天...

弘法也是心灵的慈善

问: 有些学者提出,社会在几十年左右将发生问题。因...

修行中的七种法供养

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 善男子啊!你不要以为用...

在家学佛的八点建议

一、学佛就是学佛做人。慈悲待人,智慧做事。 佛教是...

处世间,如虚空

出家人的生活,一方面是通过戒律来规范自身行为;一方...

【佛教词典】无主不处分过量房戒房成结犯

亦名:无主房戒房成结犯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萨婆多...

【佛教词典】极果

谓至极究竟之果,如大乘之佛果、小乘之无学果。又称无...

戴斗笠的地藏菩萨

记得是在八九岁的时候,读过一个日本民间故事《戴斗笠...

巨商静心复得伞

有一位巨商,为躲避动荡,把所有的家财置换成金银票,...

气柔心细不战而胜

周朝时代有一位专门养斗鸡的人叫做纪渻子。斗鸡,顾名...

「理悟」是眼目,「事修」则是两条腿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只有眼睛没有腿。这样的人,...

宣化上人:妒嫉别人,得愚痴果报

不要自私自利,不要有一种妒嫉障碍心。对佛法,我们明...

每逢佳节更要精进用功回向众生

世间有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佛弟子应该每逢佳节...

七字诗句说出了我们的本来面目

唐朝有一位叫乐休的禅师,曾经作过这样一首诗: 几见春...

以无我的智慧观察正报身心

就着我们正报的身心来观察,在正报的身心当中,先观察...

站在本来就没有的角度来面对人生

依止空正见跟发心,他开始修行了。 第一个,安心如空之...

如何面对烦恼心很重的家人

问: 如何面对烦恼心很重的家人? 慧律法师答: 家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