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论哪部经,你都不要去执著

梦参老和尚  2019/09/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论哪部经,你都不要去执著

佛说法是对缘的、对机的,不是佛想说法。大家看每一部经,除《阿弥陀经》之外,都有请,三请而后说。佛说法的因缘是为众生。哪一类的众生,给他说哪一类的法,不是一切众生,都普遍得闻的。

这我们大家读这个《地藏经》,大家读《地藏经》感觉到没有?《地藏经》上没有一个阿罗汉,当机的也没有,闻法的也没有。说法的呢,配合,跟佛一唱一合说法的,全是等觉菩萨,都是我们讲《华严经》十一地菩萨。因此那一部经论,是属于“华严”系统的。只有在《地藏经》上说,佛嘱托观世音菩萨,嘱托文殊师利菩萨,嘱托定自在王菩萨都是,每逢都是每个菩萨跟佛一唱一合的,说的《地藏经》。那是对那一类根机,那一类根机。

而说法处所呢,不在人间,在天上。《地藏经》全部,从始至终都在天境,忉利天。说法的处所、地点、条件,说法的因缘都不同,都不同。那么的就是随众生缘。佛出现于世间,是度一切众生,是为一切众生说法。所说的法,不要去分别说法的相,法相,不要分别它的相;应当无分别的,犹如虚空,没有差别相。各个经,各个的处所,是众生的分别,佛没有分别。

佛在他的定力当中,无量定的游戏三昧自在庄严住持。这样子给众生说的微妙法,让众生莫取执著,无所执著。你是个什么根机,你能入到哪一乘。“令于三乘随宜趣入”,你应当进入哪一乘,你就学哪一乘的法。具大甲胄的菩萨摩诃萨,那大菩萨内心清净。内里的胄,外披盔甲,那叫甲。甲胄说外相无障碍,内心无障碍,内外都无障碍。所以那些大菩萨摩诃萨给众生说法的时候,一切无障碍,对机说法。

能“令诸众生,闻此最胜甚深法已,于三乘中随其所乐”。你心乐什么,你就学什么好了,随趣一乘,三根普被。乃至于对于我们这一生,种善根的众生,种种善根就令你成熟,成熟这个善根。

我们每位道友,自己都会体会得到。怎么样去体会呢?比如说你看到大乘经典,你心里非常地欣乐,一看就能进入,进入而后不舍,不舍就是每天不断地,乃至念那个菩萨的圣号也好,修他所说的法也好,听他所说的话,记载的记下来也好。大家可以看,每个人都可以这样想,看看许多的道友,各个人爱好不同,爱好不同。

咱们认为住在五台山,文殊菩萨大智慧,很好了。有人向我讲,他说文殊师利菩萨好像不大慈悲。我说那谁慈悲呢?他说是还是观音菩萨慈悲。我说那你到普陀山去,到那普陀山去吧,我们这是五台山。菩萨有分别吗?菩萨没分别,众生的心,分别很大。

也有一个道友,我劝他说,你念念《地藏经》吧。我才不下地狱呢。他怎么理解的,他说要念了《地藏经》是下地狱的,他说我才不下地狱,他就说我不念《地藏经》。一切众生,个人的体会不一样的。所以佛所说的法,随众生心。

佛说的《华严经》,咱们看见是究竟的佛果德不思议。但也有人把它看成是什么呢?他说佛教的《华严经》,这部小说真好。他看成是小说。不是一般的人,北大教授胡适之,后来到台湾去,他就说《华严经》简直是最好一部小说。他把它当成小说,当成神话,当成故事来看。也好啊,也种种善根。

“随于一乘,极善安住”。就是随缘吧。能入大乘的,就住大乘法上。你想了生死的,那你就先知苦断集,你也得别造恶。知苦断集,就是把世间的恶因缘,都把它断了。知道这些都是苦的,没有一个甜的。这苦是你招感来的,你先不招感了,这个就断了。现灭、寂灭的道理。去修道,修道证到寂灭理。

也有些人,他一入佛法之门之后,他说这法子太好了,光我一个人得到不行,我让大家都得到。起码让我六亲眷属,再缩短了,让我父母,让他们也都入道。他的想法,一闻到法,他想到不是自己,想到一切众生。所以随遇哪一乘,能都把他运载到安住,到极善的地方去,都把他运转。

“终不令其于生死中,增长种种恶不善法,令于涅槃坚固不退”。这一段经文告诉我们,千万莫要执著,一切都不著,于一切法都不要执著。给众生说的不执著法,就看破了,假的,空的。过去我们说假、大、空。假的,空的,但是很大。什么大呢?圆满无缺的。

这一切法,佛所说的一切法,你应当知道,第一个是世间因果,一个出世间的因果,一个是善恶的因果。你对哪一类机的,应该说个善恶因果,或者是给他说个世间的因果相,乃至出世间的因果相。但是最后告诉他,虚空里头没有一切相。说佛所说的法,一切相的本身,不存在的。这进入大乘,这进入究竟。

因为如来以无量的定力,游戏庄严,利益众生,住持佛法,利益众生。那这个无量庄严住持什么呢?就是这些法。凡是我们所闻到的法,都是佛所住持的法。

佛告诉我们,在一切经里头,不论哪部经,你都不要执著。求经上所说的解脱,不要给自己找麻烦。我说这是什么道理?学一部经,执著一部经,学得越多,束缚越多。不但没解脱,还增加了一个束缚。跟佛的教授给我们的恰恰相违背。佛教我们无缚、无著、解脱、自在,而我们是增加烦恼。学什么,烦恼什么,增加烦恼。佛教我们说是断烦恼,证菩提。我们是增加烦恼,趣向于三道,这三道就是三恶道,增加烦恼。

这个道理很深的,很深的了。所以个人的悟得、认识不同,认识不同呢,他所有的看法就不同。像那个宋朝的张无尽居士,他说了,断除烦恼增重病,趣向真如也是邪。他说,假使你有意去断烦恼,有意地想证真如,错了。烦恼不但断不了,真如你也达不到。应该怎么样呢?无作、无著、无缚、解脱、自在。

梦参老和尚《地藏十轮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梦参老和尚文章列表

口里念着糊涂咒,心里想的贪瞋痴

我们起心动念有好多过失,用经对照自己的心、对照自己...

末法时世,邪魔外道不胜其多

末法时世,邪魔外道不胜其多。此韩魔子,不问彼之如何...

二鸽喻

从前有雄雌两只鸽子,住在一个巢里。秋天果子熟的时候...

博士买驴

有位满腹学问的博士买了一只驴子,付了钱之后,突然想...

智者求其实,愚者求其名

常听两种声音: 自己良心忠告,他人善意批评。 常看两...

「拙」一点,人生就会比较平安顺利

一个人不聪明,动作迟钝,反应慢半拍,就会被人讥为笨...

一切功德源自于自己,莫向外求

现在佛法的传播也好,人们的信仰也好,越信越偏,只是...

水别再来了

从前有个人,赶了很远的路,又累又渴,正好看见一个木...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忏悔达到这个境界才是真忏悔

忏罪。我们每位道友,包括我也是这样的认识,因为佛的...

每个人看见的地藏菩萨都不一样

【此善男子发心已来。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久...

修行必须要清净你的心

你在日常生活当中,没有苦难吗?没有不高兴的事吗?你...

五欲的事儿少回向,应多回向得智慧

你受的是皈依,如果不修行,不可靠的。你没有慧、没有...

【佛教词典】母主

(术语)金刚界五部,胎藏界三部,各立部主与部母,部...

【佛教词典】无倒性非颠倒性

【无倒性非颠倒性】 p1085 瑜伽九十三卷二十一页云:由...

善求与恶求

有一段时期,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当...

人生三百岁

最近常有信徒对我关心,他们有两种问候方式,一种是:...

临终无助念,平日的努力是否都付之东流

问: 印祖多次开示临终助念及佛化家庭的重要性。若家...

敬畏一切众生的生命

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

【推荐】嗔心会伤害你的菩提心根本

在我们的菩萨道,你的根本是菩提心,而对菩提心最大伤...

做一片茶叶

抓一把茶叶丢进壶里,从壶口流出了金黄色的液体,喝茶...

没有远离这「五盖」,休想得定

修禅定的方法有很多种。按照佛教的禅定修法,不管修哪...

佛家禅语

△ 布袋和尚: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

修道人应有几点需要注意

修道人有几点应注意: 一、忌: 自以为自己很聪明,知...

大安法师:一念净心即得往生,那还要念佛吗

问: 有人说:《无量寿经》谈一念净心即得往生,所以...

流传千年的中国四大智慧

四大智慧成就人生辉煌,四大智慧修炼人生坎坷道路;人...

用无我来破除四相

我们众生都生活在种种幻相当中,分别、执著四相我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