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好的婚姻是人间天堂

2012/08/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家庭与婚姻居家事父母,治家养妻子,不为空入行,是为最吉祥。——《法句经》

一般人的误解,都以为佛教都是劝人看破家庭,没有讲如何搞好家庭的。

如一位基督教朋友所言:“我很想在佛教道理里找到一些秘诀,但我无法找到。我发现佛教的道理对家庭婚姻问题只字不提。”

佛教对家庭婚真的只字不提吗?事实并非如此。

佛教并不是与世隔绝的。虽然佛陀说法教化的主要对象是出家僧尼,说法内容侧重断欲去爱,了生死、证菩提。但仍有相当部分是为在家人而演说的,有人统计:佛经中讲述如何居家生活的经典分量,超过了孔子、孟子此类语录的总和。其代表性经典,有《长阿含经·善生经》、《佛说玉耶女经》、《六方礼经》、《法句经·吉祥品》、《维摩诘所说经》等。

佛陀在讲经说法中,就家庭生活、夫妻之间、亲子之间,应该如何彼此相待,提出明确要求,有的经典还讲到结婚之后,怀孕、生子的事。最有代表性的经典有《善生经》,在经中佛陀教导如何奉事父母,处理好与妻子、师长、亲戚、僮仆、出家修道者等六种关系的法则;《玉耶女经》则阐明了夫妻和和谐之道;《长阿含十六经》明文说:为子求善婚娶是父母的义务;《中阿含一三五经》亦明言:“夫当以五事,爱敬供给妻子。”“妻子当以十三事善敬顺夫。”并说:“若人慈愍妻子者。必有增益则无衰耗。”

夫妻和谐之道

夫妇之道是人伦的根本。正确地处理夫妻关系,对促进家庭的稳定、社会的祥和,具有重大的意义。

早在两千多年前,佛陀就对夫妇之道,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提出许多极富指导性的规劝。佛陀在《玉耶女经》中指出:“恩爱亲昵,同心异形,尊奉敬慎,无骄慢情,善事内外,家殷丰盈,待接宾客,称扬善名,最为夫妇之道”。这段话可视为夫妇之道大纲。

俗话言∶“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

男女会成为夫妻,除了爱情,也需要缘份。不然在世间寻寻觅觅,最终怎么会遇到他?是否在冥冥之中,姻缘天已注定?此事不仅一般人迷惑,连学佛人也一样迷惑。为什么在结婚之后,有的甜蜜幸福,有的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闹,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有的三年五载则分手,有的却能依共同信念,共同顺利度过一生呢?究竟是什么原因和力量,在决定我们是否产生爱情,以至结婚组成家庭呢?

以佛教的观点,爱情本质上是男女双方前世今生的“愿力”和“业力”的结合。所谓“愿力”,是主动积极的力量,源自内心的“愿”;所谓“业力” 是被动不自主的力量,也是源自内心,但却是“不愿”,如不少被迫促成的婚姻就是这种类型。而两者力量都会促使爱情的发生。当然从世间角度看,会有各种理由:如温柔体贴,美丽大方,善解人意,家境富裕等。

二十多年前,我还在工厂上班时,同车间的一位师傅,无论相貌,还是工作技能,皆极为平庸,为人木讷少语;但却有一位乐观大方、美丽贤慧的妻子。我们这批刚进厂的年青人,对此都觉得很奇怪,车间知情者告诉我们:那人(Z师傅)有傻福,进厂工作一直找不到对象,后来,年龄过三十,连领导、同事都跟着着急了。不久,车间分派来一位年青女车工,人端庄又谦虚,几位热心者看见机会来了,便背着Z师傅为其安排策划,有的在姑娘面前说Z师傅的好话,有的经常把他推到姑娘面前去,以“老师付”的身份指导她工作;虽然两人始终没说上几句话,但姑娘内心还是对他有了敬畏的好感。最后,热心者精心安排了一场家宴,把Z师傅打扮得如“王子”一般(衣服、皮鞋皆是别人主动借给的),年青女工被人簇拥着,与他吃了一顿饭,便被好事者宣布,两人已确定了“朋友关系”。最后在领导、群众的超强的热情关心下,两人不多久便结了婚。周围的人自始至终,都以喜乐心,嘻嘻哈哈地催成此事,看见他俩结了婚,大家方才觉得松了口气,完成了这项没人要求完成的任务。

事后很久,方有人问她:你觉得Z师傅如何?

她笑骂:都是你们设的圈套,把我骗了!

问者:你后悔了?

答:不后悔,他虽然笨,但人老实。再说,生米都煮成熟饭了!……

因缘往往令人不可思议。

这里还有一则外国故事《谁娶了那个女孩?》故事概略:从前有个年轻人,深深地爱上邻镇的女孩,他每天都写信向那女孩表达爱意。在写了上百封的信后,他惊讶的发现,女孩嫁给了那位送信的邮差。

幸福的婚姻,来自过去曾结的善缘(无论是过去生或今生),所以一见如故,彼此都有好的感觉;不管是恩情、爱情、亲情、友情,在彼此的意识或潜意识,留有好的记忆。从这个角度而言,夫妻双方,皆应善待对方,为对方付出,关心对方,留下好的印象,不管今生或来世,至少相处或再见面时,对方也能回报善待,互相都以好的态度相处,这也是“善的循环”。

谈到业、果报的问题,我们常讲的一见钟情就是如此。今天你不是碰到他,就结不了婚,这就是业力,就是你的果报,所以,中国人讲夫妇结合的两种因素,一是报恩,一是报仇。恩爱夫妻是报恩来的,恩尽义绝,下辈子就不会结为夫妻;要是恩情还未了或愈结愈深,下辈子还是要结为夫妇,跑不掉的,所以我们不能随便喜欢人、怨恨人,因为我们每时每刻的言行乃至心念,都在为未来创造业报。

今天我们了解业力的力量就知道,夫妻之间反目,一半属于业力,一半属于烦恼。就是因为你跟他有仇,所以他故意让你跟他结婚,让你爱他爱得很深;让你痛苦。如果夫妇间有这种情形,不要怨对方,从业力立场来看,你今天被报仇了,要知道这是你以前对不起人家,你要甘之如饴的接受,而且反过来要感谢他、珍惜他,不要再结仇了。今天你跟他做对,他也就跟你做对,仇就结得更深了。他恼害你,你承受下来,我好好对你,将恩情来赎我以前的不好,只有这样,才能把怨仇解掉,否则怨仇没有解掉,下辈子还要再来结仇,何苦呢?所以今天要了解到,生命的现象确实如此,以前种下恶因,今天要承受恶果,如果你没有业力的正确观念,就会埋怨,就没办法把恶果解掉。

从佛法的观点来看感情问题,在心性的立场上,要净化我们的心灵,来解除烦恼的束缚,而超越对众生的感情;在业果的立场上,要用报恩的心情和行动,来对待我们的怨仇而消除业果。这样才是面对感情问题,最有智慧的处理方法。

问:现实世界是否存在着人们所企盼的“天长地久”般的爱情婚姻?

答:确实存在,但很难得。爱情、婚姻一事,主要由前生的习气和业因所决定,多为既定的业报。如果今生婚姻家庭幸福,这主要是前世的善业所感,但仍不一定下一生两人还能成为夫妻,如果两人还想续接良缘,则必须力行善业,并且思想、信仰、行为方式皆要基本一致,并发愿来世同为夫妻。如果夫妻真能心心相印,那么才有可能来世为夫妻。

婚姻可以塑造人间地狱或天堂。

对一般人而言,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配偶的选择了,他(她)不只是被认为住在一起而已,而且也是一起呼吸,分享着相似的苦乐经验。任何影响到一个人的事情,不论是善或恶,一定影响到另一个人。有好配偶的人是幸福的,配偶会防止对方陷入歧途,然後引导他或她走上正道。如果两个人都正直而善良,乐于为他们的发展而努力,那麽他们的房子就成了一个天使在人间的住处。那里没有争吵或挑剔,因为两个人都一样自律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都由正法引导着。这样由婚姻结合的伴侣,可以说是帮着建造人间的地狱或天堂,分享着彼此的悲哀或幸福,依照着他们是乐于作恶或行善而定,这关系着今生和未来的生生世世。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世俗的爱情都是虚情假意

世俗所谓爱情爱自己吧?(虚情假意) 常常会看到很多年...

佛教徒的择偶观 家庭就是道场

在网上看到有女居士发帖征婚,要建立一个佛化家庭,除...

星云大师《为放下情执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您可曾听到一个卑微的声音, 向您发...

为何把婚前性行为定义为邪淫

问: 佛教中对婚姻的要求是一心一意,而现在社会价值...

六德贤妻与五好丈夫

六德贤妻 佛陀在《玉耶女经》上面有一段开示说,世间妻...

世界上最不值的交易

给你一元钱,然后你给我一百元可否?我相信古今恐怕无...

为什么不结婚

为什么不结婚?这问题,我遇到了许多朋友,都曾这样问...

夫妻感情和美是怎么修来的

言色相和,无相违戾。这是佛教导我们,夫妇之间精神生...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有严大师示「净土易生」之理

有严。俗姓胡,台州临海人(今浙江临海镇),六岁时,...

妙用丝瓜治13种病

丝瓜味甘、性凉,入肝、胃经,有清暑凉血、解毒通便、...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观照篇)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我们...

如来的身光,每一道都有大功德

有人问道:师父,要怎样才能见到佛身呢?想要见到佛身...

【佛教词典】安慧

(475~555)梵名 Sthiramati。音译作悉耻罗末底。南印...

【佛教词典】心亭

(譬喻)犹言心城。心以身为亭,故曰心亭。秘藏宝钥下...

命运并非不可改变,关键是用对方法

我们天天在此禅修、静坐,目的就是为了要改变自己。修...

观音菩萨能令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功德

《楞严经》卷六载,观世音菩萨闻熏闻修,以金刚三昧无...

从禅修立场使得自我消融

自我是最难消融的,这是最可爱、最坚固、也是最讨厌的...

圣严法师《忙人最适合做义工》

一般人常以为没事做的人,才有空闲做义工。我却说忙人...

尽心布施必解贫困

《法苑珠林》上记载:隋朝的时候,终南山有一位高僧,...

如何以三想来对治淫心

色欲这件事,是全世界人的通病。不仅中下根机的人,会...

本来什么都没有,只是循业发现而已

《楞严经》把我们一念心性的体用做一个说明,如来藏简...

金刚经的功德利益作用与十大威力

一、金刚经中佛于其城中,次第乞已,佛教导我们对一切...

曹溪宝林禅堂十方常住清规

惟我六祖大师说法曹溪。天下衲子归之。祖设安居。以容...

欢喜菩萨真人真事

在现代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很难遇到一个真正欢喜快乐...

念经持咒与念佛是否冲突

问: 念佛法门成就佛道。请问读诵诸如《金刚经》、《...

要生起厌离心,须作七种不净观

对于往生净土的行人来说,他很关心一个问题,就是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