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把人引往恶趣的娱乐外道

智圆法师  2013/02/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现在五花八门的娱乐节目组织者、引领者,实际是带领大家玩乐的外道,叫做娱乐外道。除了玩得非常火热之外,其它什么实义也没有。但是数以亿计的人还崇拜如天王,这是很低级的外道,崇拜声音、形体、动作、服饰等等,和某些古印度外道没有两样。

《四百论释》上讲古代印度人怎样加入婆罗门教。他们头脑非常简单,见婆罗门教作祭祀时,穿着干净整齐,唱颂的声音悦耳动听,就生起了崇拜之心,加入成为一名外教徒。现在的追星族,也是见到明星的举止风度、服饰、发型,看到他的舞蹈动作,听到他的歌声,就非常崇拜。

为什么这些能让人崇拜呢?问题就出在“受”上。现在人的贪欲很重,接触到这些所贪的形象、语言、动作时,感觉很快乐。既然有快乐,当然喜欢、当然崇拜。这是极大的误区。如果了知这是苦、是虚妄,决不会崇拜的。欲界众生生来喜欢五欲六尘,所以现代外道们就制造种种声、光、电、色及种种概念的假相,组成几万人声势浩大的场面,借着群体迷乱的力量,很快就把人“加持”到幻觉里面。其实,台上的明星只是以分别心驾御着肢体、发音器官,唱两声、扭两下,说到底就这么点意义,所以是最低等的外道。古代好多外道还压制贪欲,还能做一些善法,好的能修到内心不动的境界,相比这些,现代娱乐外道就差劲多了,因为他们喜欢的只是一些烦恼境界。

头脑简单的人就喜欢耽著无意义的感觉。现在人思想幼稚,色声香味触法排列组合,产生一种迷幻的感觉,就觉得是非常好的东西,特别喜欢,兴致勃勃。

偶像穿着奇装异服,戴着墨镜一出现,前呼后拥,跑步进入场地时,人们就疯狂了,又是尖叫、又是哭喊。像这样的现代外道聚会场面,比当年印度外道热闹多了、也愚蠢多了。

染污相续,种恶趣因

现代外道运用声色、光影制造种种的幻相,灌输到人们心里,熏染多了,就致使意识错乱,颠倒黑白、颠倒善恶。比如,把“为所欲为”当作“自由个性”,把“残暴乖戾”当作“英勇果断”,把“冷漠”当作“酷”,把“贪欲”当作“浪漫”。

举例来说,有一首歌唱道:“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在流,当时间停住日月不分,当天地万物化为虚有,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手……”这是表达“爱到永远”的意思,是希望贪爱能持续到永远。这样的见当然障碍解脱道,如果沉浸其中,就会颠倒迷乱,丧失理智。

一个学佛的人也喜欢这些、崇拜这些,见解是很成问题的,成了身在佛门、心在外道。佛法的特质是离欲清净,皈依法的人怎么能喜欢这些欲染呢?崇拜这些,连皈依戒都有问题,因为皈依的誓言是:“皈依佛,宁舍身命,终不皈依自在天魔等;皈依法,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僧,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外道邪众。”  

耽著感观刺激,适应了那种波动频率,有那样的色、那样的情节,才觉得舒服,这就障碍了清净的正道,障碍了洁白的梵行。既然是追求感观刺激,当然与离欲的正道不相合。修行人应不应该喜欢这些、追求这些,想一想就明白了。以前,好一些的外道都有远离五欲的发心。如果我们还以获得五欲为快乐、为享受,那比这些外道还低下。

这个地方很可怕,比如在中阴阶段会出现种种境界,一般升到人天善趣,会听到很美妙的音乐等等,都是宁静、清明的境界。投生劣等家庭或者恶趣,就见到嘈杂、混乱的境界。现在问一问,如果我们习惯欣赏这些迷乱的影视、音乐,会种下什么习气呢?当然是恶趣习气。以这种习气在进入中阴时,一见到恶趣的光,就会很欢喜地往那边奔去,结果就堕落了。现在的流行音乐大多是发泄烦恼。情情爱爱,不正是淫欲心的作用吗?迪斯科、摇滚乐,灯光忽明忽暗,舞台上鬼影重重,不正是恶趣的景象吗?穿着暴露的艳女款款而来,不正是地狱铁柱山淫女的召唤吗?对于这些耽著喜欢,不正是种下恶趣种子吗?

好多人买票看演唱会,都是去找感觉的。几万个人聚在一起,音乐一放,人们就兴奋了,认为这是激情。“情”,就是烦恼。“激情”,就是猛利的烦恼。(烦恼是初生起时就使心不寂静的法。生了情,内心就不寂静,不是烦恼吗?)所以所谓“激情”,就是在因缘聚合下点燃了烦恼的烈火,让烦恼肆意地现行真。一个人煽不起来,几万个人推波助澜,如火如茶地燃烧在狂热的分别中。在有声有色的大场面中,偶像蹦蹦跳跳,或者歇斯底里,或者脉脉含情,带领大家一起疯狂。这样彼此助长烦恼、增上染污的欲乐算是什么安乐呢?烦恼增盛,只会毁灭自己而已。

现代人追求刺激的感觉,要让心识处在快节奏当中,借助所缘境,尽情地疯狂。这完全是在玩弄感觉,饱尝一顿现实中得不到的快感大餐。很多人有这种嗜好,把生命意义完全建立在虚妄的感觉上。从佛法的角度看,这是非常无知、非常荒唐的表现。

真正能拯救人类的办法,就是引导人们观察五欲的过患和本质,否则无药可救,只要看看全世界几十亿人都在电视机前迷乱,就知道这是欲界众生的通病。没有深刻地了解五欲的过患,有几个人能不为五欲所转呢?可见,不观察享乐的本质,就无法止息逐取的冲动。

比如,二十多年前,彩电刚刚出现时,谁也无法挡住它的诱惑,色彩亮丽、图象清晰的画面给人很大的感官享受,人们几乎个个都被它俘虏了。在碰到电视时,可以观察到自己的眼睛很快就想往那边看,这证明内心贪著五欲的习气很强,一遇境界就马上现行。如果内心没有对治,百分之百会被五欲俘虏。

住在深山里的修行人,没有透彻地认识五欲的本质,也是很难过这一关的。一个学佛的人谈起他在城市里的感受:“好看,就是想看。开始还想用佛法观照一下,但观一两下,就不再观了,喜滋滋地看下去了。”所以,即使我们与世隔绝,我们心中的贪欲并没有从根铲除。它潜伏在心里,遇缘就会出现。一个凡人无非就是喜欢异性,喜欢好的色声香味触,坐辆好车子、住个好房子、看部好片子、听首好曲子……。这些种子心里都有,一遇境界就被牵走。

暂时觉得这些跟我没关系。但只是暂时没关系,一入红尘就被这些团团包围,天天接触,能没关系吗?现在,关键要从根本上破除执著五欲为乐的颠倒心。以理观察透彻了,内在潜伏的颠倒见就会一下子破掉一片。再继续,又破掉一片。这样真正破彻底了,才开始放下。我们一进入城市就被境界牵着走,不需半年,人就变质、退步,原因是内心没有正见摄持,所以一碰境界,就把持不住、颠倒迷惑。这也不足为奇,本来欲界众生就有贪欲种子、俱生就喜欢五欲,又从没有在思想深处破除邪见。所以,所爱的境界一来,马上就会逐取。

相反,正见上稳固了,任它世间快乐花样百出,心里也有定解:这只是纯苦的事。由此就遮止了贪求。之所以还留恋、还想接触、追求,都是因为没有看透,乐执还存在于相续中。

要怎样才能瓦解乐执呢?就是要如理思维,舍此没有别的办法。不然,凭什么能从心里瓦解乐执呢?这不是靠外在吃什么药、打什么针能消除的。我们有追求的冲动,是因为我们没看透有漏乐的真相。所以现在是引导你看清真相。从坏苦这部分来说,要从缘起上抉择:受用有漏乐是带来好处,还是坏处。所谓没看清真相,就是误认为这是真实安乐。所谓看清真相,就是明确认识了有漏乐必定带来痛苦,由此追求的冲动就会被遏制。

所以,硬压并不是真正的化解。今天压着不看奥运会,明天世界杯来了,心里还是痒痒的。压住不看,这是从外面按捺,并不是真正心里消除了疑惑和邪执。

这个快乐的苦性,没有用智慧清清楚楚地观察到,心里就不能服服帖帖地安下来。如果只是强制性地压住,而没有得到坚固的定解,那在看到它时,心里还是会想追求。所以要在真正的境上观察,当然这不是现在就到红尘里去乱看,首先是以现实境界为观察对象,把它看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推荐】把苦恼的根源找出来

【所言俗务纠缠,无法摆脱者,正当纠缠时,但能不随所...

饮酒有三十六大危害

目前吸烟、酗酒或吸毒现象日趋严重,有害我们的智力,...

与病苦的同修共勉

有句话:从古至今,一切故事,其实都是相遇,然后分离...

乐观是可以传染的

有这样一位女士,她已经六十多岁了。在农村应该是满脸...

畏惧三途之苦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惧三途之苦。经上常常讲:失人身者如...

【推荐】吃苦了苦,苦尽甘来

吃苦了苦,苦尽甘来;享福了福,福尽悲来。 世事生生息...

人生的老苦与病苦

在这个世间,衰老是一个苦。我们的念头,念念的迁移生...

「有了富贵,失去欢乐」的故事

老子说过少则得,多则惑的名言。有这样一个故事,清末...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嘴是别人的,心是自己的

师父总有师兄背后偷偷说我。 嘴是别人的,心是自己的。...

吃肉让体味难闻易患癌

到底饮食有怎样的力量,竟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和身体。如...

达摩大师四行观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人生要经营的是你的「内心」

楞严经把生命分成二个根本:一个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就...

【佛教词典】语无表业

【语无表业】 三无表业之一。即与语表业共于身中生出一...

【佛教词典】须达多长者

是波斯匿王的大臣,乐善好施,慈济贫穷孤寡的人,又被...

圣严法师《何谓修行》

修行就是彻底改变自己的习气, 让自己做一个有理性、...

厌离五欲,方能出离轮回

我们业力凡夫无始劫以来,都有一个特点:被这个五欲所...

说话前先用三个筛子

有一次,苏格拉底的一位门生匆匆忙忙地跑来找苏格拉底...

关于日本的本愿法门

问: 有人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靠着阿弥陀佛的信心,...

经常做很多梦,如何念佛才能安眠

问: 法师,经常做很多梦,是不是因为日常生活中妄念太...

能造的心,所造的境全部是虚妄的

在唯识学当中它告诉我们说,人生的无奈来自于第八识的...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无始已来,...

简单的禅修方法

许多慢性病,都是由于生活压力和精神紧张所引起,透过...

智谕法师:开智慧

清净心是智慧种,一般人误会,认为多读诵可以生智慧,...

不发愿不回向不诵经咒,只念六字洪名可以吗

问: 每天一不发愿,二不回向,三不诵经咒,不上早、晚...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洞山禅师有一天在过河时,看到河面上反映出自己的影子...

一个人的成败就是看你离心性有多近

我们一般的因果的修证是向外,从因缘所生法去修因证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