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从六度看人生

2013/03/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从六度看人生

佛法的修学不是孤立的,俗话说“佛法不离世间法”,这也充分说明了,佛法的修学不是消极厌世的,那么佛弟子的人生观及生活态度该如何呢?我想还是应该以佛教的思想来指引人生。大乘菩萨道的修行,应以六度四摄为纲,那么作为一名真正的佛弟子,理应以六度来摄受自己的人生,包括行事准则及处事心态。

六度就是六波罗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每个人的人生如果以这六种心态来行事,我想一定会是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充满洒脱的人生。

布施,包括钱财的布施、佛法的布施,其实我们对处于茫然当中的人们的每一个微笑,对于那些正处在人生低谷和失败当中的人们,施予一句慰藉的话语,又何尝不是布施呢。如此一来,我们布施了我们的仁爱,别人也从中得到了快乐,这样做,我们自己快乐,别人也快乐。记得孟子就是提倡仁爱的一位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对布施的修学不太了解的人们可能只认为布施就是用物质上的,其实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们,往往是精神上存在巨大的痛苦,例如我们每一位凡夫轮回中人,最大的痛苦就是精神上不能解脱、思想上认识不了真实的道理,从而才导致今天肉体在痛苦中沦落。

我始终喜欢一句话“生活的意义在于给予”,人活著就是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无非是自己所贡献的领域不同。停止了对外界的给予,人便没有了真实的价值,那样的人生是空洞而无色的。悭贪的人内心难得快乐,真正的洒脱在于奉献自己的所作所能。

持戒,主要是指依照戒律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止息恶业、生发善业。联系到生活当中,无非就是自己的行为及思想,要按照高尚的道德标准去约束自己的言行。佛教对于甚么是真正的道德,有著非常丰富和详细的标准可依,其实戒律就是最好的行为轨范。依止戒律摄受身心,将会是一个至善的人。戒律可以始终让身心处于一种良好的状态当中,生活的规律化、思想的健康化、行为的高尚化,都是美好幸福人生的基石。人是有逻辑性的,是生活在大的群体当中的,不可能随心所欲,否则便与低级动物没甚么两样了。想要造就气质非凡,并且行为得体的形象,非戒律莫属。

忍辱,就是可以忍受别人无理的行为、言语等。俗话说,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方能成人所不能成之事。在生活中也需要时时用忍辱去观照每一个细节,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存在著诸多误会及矛盾,仔细想想,佛法是破除对轮回的执著的,甚么都可以放得下,为甚么还会为了甚么事情都与人争执不休呢?都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实践起来何尝不是如此啊!忍耐就是可以包容人们的行为,也是高素质有涵养的体现,只有那些粗暴的人才会因为一点小事情而大吵大闹甚至于大动干戈。小时候,长辈经常告诫我,吃亏是福,后来慢慢接触佛法我才更加明白,其实在伤害我们的那些人,也同样在受著烦恼的推动不能自拔,我们更应该生起怜愍之心来帮助那些人们,不应该反生嗔恨,怒骂相加。

精进,是指为了佛道的修行而努力勤快地广学博闻佛陀教法,不放逸自己的行为,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修学佛法上。精进运用到生活中可以理解为对事物有著不屈不挠的追求和执著精神。世间上没有哪一件事是轻而易举可以办到的。佛也曾经说过“多闻工艺精”,无论是学习、经商、做官,都要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有所导向的去刻苦钻研,才能有一天成为那个领域的大家名家。细数古今中外,凡是在各自的领域得大成就的人们,无不都经过一番刻骨铭心的努力才达到巅峰。精进钻研的前提,也一定要在身体状况及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量力而行,通过健全而科学的方法作指导,掌握良好的用功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禅定,指自己的心安住在一个善的所缘上,达到一种很稳定的状态。我认为最值得信任类型的人就是性格稳定和做事专一的,那种整天心思漂泊不定的行事风格,必定会一事无成。做人做事,最重要的就是专一,只要所选择的行业或者领域,不违反国家法律不违背道德伦理,那都是对社会和大众有用的,或许说都是不可缺少的岗位与职业。有很多人都心里浮躁,希望自己找到高薪的工作或者想一夜暴富,其实这都是不现实的,无论甚么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造就的,最好而且最快的成就方式,莫过于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份内事,这样才能在那个事物上积累经验,最终得到实益。还有句话是说,熟能生巧,经常与一个固定的事物打交道,必然会对它了如指掌,工作也不过如此。

智慧,是指对佛法的深入了解,从中获得的对宇宙人生的真实看法,对人生的透视,对善恶因果的深信等等。美好幸福的人生,离不开智慧。智慧的作用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为人处事需要善巧智慧,一个不分好坏、善恶不知的人,没有人喜欢与他交往。智慧不是狡诈,真正的智慧可以化解很多事业及生活中的冲突和误会,我们学习佛陀的智慧也在于解决修行当中遇到的问题,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那是一个多么脆弱无助的人啊。

佛法的圆融在于不死板,佛法之所以广大,在于它的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上圣下凡的一切,都在佛法里面,只要我们用智慧去分辨,加以运用,朝著积极的方向,发心为了一切苦难的众生得以解脱,都可以是在弘扬佛法。佛在《金刚经》中教导我们:“一切法,皆是佛法。”美好的人生,幸福的生活,来源于佛法,让我们思维并运用佛法来造就我们的未来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人生的意义》

《心经》几乎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即使不识字的老菩萨们...

如何调整常想换工作的心态

在一些职场中,工作人员不断增加,但同时也有许多人员...

人生是自己的,不用活给别人看

有些人身体健康,工作稳定,家庭和谐,却总是满心烦恼...

突破障碍,超越自我,舞出生命

引生修学的动力,就是所谓的精进。有些人刚开始学佛是...

用觉悟奉献来提升我们人生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今天,我们相聚洗心禅寺,这是缘...

水喻成功人生的三种境界

一位年轻的商人被搭档出卖,人财两空,痛不欲生,决定...

现在好好享受,临终时靠助念可以往生吗

问: 每每逢缘劝人念佛求生净土,了脱生死,但常有一...

【推荐】微笑地面对人生中痛苦和考验

这是一位冒著生命危险,来参加斋戒学会的老菩萨的故事...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造佛像的功德利益

自从优陀延王造像以后,佛教造像一直延续到现在 ,可见...

凡夫念佛十疑

《弥陀疏钞》中,莲池大师指出凡夫念佛十疑,不如借此...

妙莲法师《转凡心修佛行》

一、转凡学佛世安宁 今晚佛学讲座的讲题叫做转凡心修...

病后方知身是苦,壮时多为他人忙

祖师立的规矩,都是提醒我们赶快用工啊!说什么病后方...

【佛教词典】藏尘

乃显示华严经所说之佛身具有重重无尽之相而不可思议。...

【佛教词典】乞食四分

据宝云经卷八载,佛制乞食之法,一日之中,必以七家为...

出家有些什么样的条件

关于剃度出家世人的看法非常矛盾,有人认为是了此残生...

贻误今生净土机缘,未知何世再得人身

我们知道这娑婆世界的剧苦,因因果果的冤家对头碰面,...

所言黑影, 非佛菩萨之影

接手书,知日诵精勤,欣慰无似。所言黑影,非佛菩萨之...

在家弟子如何过上安乐的生活

过好生活、获得「现法安乐」,首先须有四种具足: 第一...

如何念佛方能往生极乐世界

问: 念什么佛、如何念佛方能往生极乐世界? 慧律法师...

【佛学漫画】打篮球还是踢足球

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

上智不如下愚,弄巧反成大拙

我以阐提出家,自己揣摩根性庸劣,罪业洪深。因此于禅...

真正令我们受尽折磨的,是自己内在的魔王

在佛陀的教言里,经常会提到四魔中的天魔。通常,人们...

医者应戒杀生

陶隐君①取生物为药,遂淹滞②其上升。夫杀生以滋口腹...

为什么要吃素

吃素有益健康,早经医学的证实,不信请看:台视隔壁的...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

这个净土法门的特色,印光大师说是「他力门、果地教」...

化繁为简把握有限人生

聪明的人做事,将事情单纯化,所以增加效能;愚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