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知生,焉知死

2013/08/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知生,焉知死

人死后到底有没有生命的延续呢?如果有,是怎样延续的呢?如果没有,能否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呢?如今,很多人对这个问题都感到很迷茫,都希望得到一个确切的说法。曾经有一个人对我说:“万一人没有来世,我学佛不是白学了吗?善事不也白做了吗?如果有人能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证明人死后生命确实是继续下去的,那我就死心塌地地去学佛行善。”

无独有偶,孔子的学生子路也曾向孔子请教过这个问题,他非常恭敬地问孔子说:“敢问死?”意思是说,能不能请教一下老师,人死后到底变成了什么呢?是变成了鬼之类的其它生命形式了呢?还是像有些人所说的“人死如灯灭”,死后人的生命就烟飞灰灭、归于虚无了呢?孔子并没有直接明确地将答案告诉子路,而是启发子路说“不知生,焉知死”,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不知道活着是怎么一回事,那么这个人怎么能够知道死后是怎么回事呢?

孔子不愧为圣人,他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确实极其智慧,值得我们学习。在很多时候,帮助和启发别人去按照正确的思路寻找问题的答案,比直接告诉别人问题的答案要明智得多。孔子深知,对死的迷茫源于对生的无知,要明白死首先必须要知道生。因此,孔子并不急于告诉子路明确的答案,而是首先帮助子路消除认识答案的障碍——对生的无知。

确实,活着却不知道活着是怎么回事,是世间绝大多数人的人生写照。每天,在我们的心里有数不清的念头泛起,可是有几个人曾经看清楚过这里念头的来龙去脉呢?有几个人清楚地知道这些念头的“庐山真面目”呢?谁能说出,此时此刻自己心中的念头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在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呢?想来人真是很可悲!我们整天用念头去思考评判一切,却不知道念头是怎么回事!大哲学家笛卡尔说过:“我思,故我在”,可见大多数人将能思惟的思想当作了真正的自我,但人们对这个所谓的自我却从来没有去观察过,以致于至今对这个自我尚处于一种愚昧无知的状态。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啊!

人的一生中,往往会遭遇不计其数的酸甜苦辣,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够清楚地知道这些酸甜苦辣的感受是从何而来的呢?每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看着形形色色的事物,可是到底是谁在看呢?当我们的耳朵在听着声音时,能听声音的是谁呢?当我们用鼻子去嗅、用舌头去尝、乃至用身体去接触时,能够感受外在“色、声、香、味、触”的到底是什么呢?

有些人说,是“我”在活着,是“我”在看、在听、在见闻觉知,是“我”在思考,这个问题还用问吗?当我们仔细审视凡夫人心中所谓的“我”,其本质只不过是自心在自己的身心五蕴之上添加的一个妄想执著而已,这个“我”是意识抽象出来的一个概念,而在我们的身心之上根本不可能存在我们心里所执著的那个“我”。所以,谁在活着?谁在见闻觉知?这个问题怎一个“我”字了得?“我”只是对这个问题的一种自我欺骗式的搪塞而已。

有人说,我们的见闻觉知能力来源于自己的肉体,所以当我们的肉体死亡时,人的见闻觉知的能力也就完全消失了,生命就彻底断灭了。持这种观点的人,其智力水平简直如同没有任何思考和观察能力的笨猪一般。试想,无论在什么时候,肉体的本质只是一堆无知无觉的原子而已,从无知无觉的原子中怎能产生灵性的知觉呢?这无论如何也说不通!为什么呢?首先,世间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

“因”就是产生“果”的直接的原因,而“缘”是产生“果”的间接原因。例如,“昨天的我”依赖空气和食物成为“今天的我”,那么“昨天的我”就是“今天的我”的“因”,空气和食物只是“缘”;又如,植物种子和空气、温度以及水聚合就会变成植物的苗芽,此时种子是苗芽的“因”,空气、温度和水是苗芽的“缘”;再如,我们的心对外境产生一个态度就会进一步产生心灵的苦乐或不苦不乐,此时心对外境的态度是心灵苦乐及不苦不乐感受的“因”,而外境则是“缘”。

观察上面这些例子就会发现,“因”和“果”必定是“同类”存在,并且“果”是“因”的等流——也即直接演化和相续,而“缘”和“果”则不是同类,并且“果”不是“缘”的等流。例如,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是同类等流,种子和苗芽是同类等流,心的态度和心的苦乐觉受是同类等流;而空气与食物和今天的我不是同类等流,空气、温度、水和苗芽不是同类等流,外境和心的苦乐觉受也不是同类等流。

因缘聚合而生果是世间一切现象产生的普适规律,人的知觉这个现象也概莫能外。观察和分析一下知觉和无知觉的物质性肉体,这两者根本就不是同类,所以肉体不可能是知觉的等流“因”,而只能是知觉的“缘”。

那么什么是产生知觉的等流“因”呢?佛经里说,是存在于人的肉体之内的心!心是一切见闻觉知的真正原因,肉质的身体只不过是心这个主人翁所居住的房屋而已,身体只能是见闻觉知的助缘而已。当心从肉体中分离出去之后,肉体只是一堆没有任何知觉的尸体而已。而凡夫却不了解生命的真相,错将没有任何知觉能力的物质性的肉体当作生命的主体。凡夫之人如果不将存在于心相续中的这个错误认知消除,则很难知道死之后生命到底何去何从。所以,孔子建议大家先从了解生命的真相开始。

《楞严经》中记载,年迈的波斯匿王受外道思想的影响,也错误地认为人的见闻觉知能力源于肉体,所以自然就认为人的肉体死亡之后自己的生命将归于断灭,每每想到不久的将来,自己将彻底消失,波斯匿王的内心就会产生莫名的恐惧。波斯匿王将他的苦恼告诉佛陀,佛陀启发他说:“你幼年时看恒河水的那个能力和你现在看恒河水的那个能力,有变化吗?”波斯匿王说:“虽然我的肉体在衰老,但是能见恒河水的能力从我的幼年到现在并无变化。”佛陀说:“变化的自然会不断变化,不变的将永远不会变化;肉体既然在变化着,说明肉体终将死亡,而觉性既然从幼年到现在都没有变过,说明觉性将永远不会变化。”听了佛陀的开导之后,波斯匿王顿时明白了自己身体内存在着一个能知能觉的心灵,这个心灵的觉知能力不会随肉体的衰老而衰老、死亡而死亡,所以心灵在肉体死亡之后将会一直地持续存在下去。

“不知生,焉知死?”确实,当我们对生命的真相进行不断观察和思考,并断除种种错误的认识之后,我们自然就会渐渐明白生命的来处和去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能够弘扬因果轮回观念,他的功德是巨大的

为什么清末民初的知识分子那么痛恨儒家?实际上它最远...

情动入胎和临终接引

情动入胎。没有断见、思惑都应该是叫凡夫。凡夫都是有...

情关难过,欲界难出

佛陀告诉我们:爱不重,不生娑婆。又称我们人类是有情...

关闭恶趣门踏上菩提路

从接触佛法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了。也因为观察到众生有...

人生的老病死非常无奈

到了老了,你看人的一生,你想想,是毫无意义的。几岁...

念佛求生西方,不可发来生之愿

原文: 净土法门,以深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不可发来生...

没有生死心,你不可能有菩提心

三登九上,百城烟水,不惮其劳,念念了当大事。 所以古...

修行人就要修到心灵不死

不论你学这八万四千法门哪一法门,但这有个前提。什么...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改变你一生的一百句至理明言

1.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 2...

畜生是有灵性的

有朋友问:为什么信佛的人要持素?我所信奉的宗教认为...

轻视傲慢出家师父就是招罪损福,不可不慎

我们不要轻慢出家师父,人家过去栽培多少善根福德才能...

一代名家郑板桥的养生宝典

郑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着名画家、书法家;原名郑燮...

【佛教词典】末田底迦

梵名 Madhyantika,巴利名 Majjhantika。又作末田、末...

【佛教词典】琉球佛教

琉球,又作流求,岛人自称冲绳。明代有中山、山南、山...

转修地藏法门,临终是等地藏菩萨还是等阿弥陀佛

问: 如果佛弟子转修地藏法门或其他法门,也回向功德...

临终时怎么知道来的是阿弥陀佛

问: 请问法师,临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但我没见过佛...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仁者,以财发身。就是懂得人道的人,懂得仁义礼智信的...

佛教徒如何过父亲节,报答父亲的深恩

一年一度的父亲节就要到了。佛教徒怎样才能过好父亲节...

生死极苦

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中,佛陀正在为人天四众说法。当时...

圣严法师:别当狡猾的人

许多人认为,做人应该内方外圆,但圆也应该要有不变的...

想了生死必须要念佛念到底

我们已经闻到佛法了,无论老小,都赶紧修行是要紧,要...

星云大师:行善与教化

今年一九九九年,我已经度过一个甲子的出家生活,假如...

人生永远不会等待弱者

人生永远不会等待弱者。等待的结果只有放弃或亡。 两...

刁难佛陀的年轻人

佛陀成道初期,他不断地到处教化,有段时间到舍卫城的...

这个是你学唯识最重要的功课

基本上,我们凡夫对人生的因缘的观察,跟佛法所谓的因...

佛教对「食」的定义

生活中离不开衣食住行,其中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