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造业容易,等要忏悔灭障,就要付出百千倍

梦参老和尚  2019/11/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造业容易,等要忏悔灭障,就要付出百千倍

在马鸣菩萨造的《大乘起信论》,“一念不觉生三细”,“三细”就是三细相,就是烦恼了,烦恼就从无明生出来的。“一念不觉”就指着无明说的,三细相就是“业相、转相、现相”。

但是我们从凡夫要断这个三相的时候,到八地菩萨断“现相”,九地菩萨断“转相”,十地菩萨断“业相”,但你这些要经无量劫了。

当我们对一切事物,一起心动念,一起分别,求知,这个问题你不明白,要想求知道。起心动念,这就起妄,起妄想、分别、觉知、缘忆,想觉悟缘念思量。

你有这些个事相续不断,愈想愈粗,愈分别愈粗,乃至于起业,一造业,业就把你系住了,善业把你善业系住,恶业把你恶业系住。

凡是一起心动念这叫“起业”,这个业就把你栓住了,你就跑不脱了,你要想断可难了。为什么?它愈染愈粗,它不停地造业,等你造了业了,你想再恢复非常难。造业容易,等你要忏悔消灭这个业障,那你付出可就十倍,也许百倍千倍。

现在我们要把我们洗干净,恢复本来的原有清净。因为你多生累劫来积累的业习、业障,障,就障你见那个真如本性的,你要把它刷洗干净,你造业不是一天、一年、两年,而是无量劫,那你洗刷得干净不容易,得看你的力量。

就像禅宗他“顿超直入,立证菩提”。那不是证菩提,“立证菩提”说他把烦恼断了,见道了,证得还要修,还得慢慢地磨炼。

像我们做一件错事,你妄心猛利,马上就做了;等你起善心,要想把这个所做的错事究竟转过来,那你可付出代价就多了。这跟咱们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当我们起心动念造业的时候,愈变愈粗,愈变愈粗。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梦参老和尚文章列表

当别人遭受痛苦时不要幸灾乐祸

佛陀在《诸法集要经》中说:若见造非法,生劣心随喜,...

念佛能洗掉犯戒过失,是否就可以放心犯戒呢

有人认为:既然念阿弥陀佛就可以把以前所录的犯戒的影...

六件损财消福的事

求财之人,有六种事不当做:一是种种戏,就是赌博;二...

为家人买肉和烟酒会影响往生吗

问: 我想吃长素和受持五戒,但是身边家人朋友要我帮...

对治生死业障的三个重点

整部《阿含经》就讲两件事情:第一个,什么是我们解脱...

一切众罪中,杀生最重;诸善行中,护生第一

佛言:世间第一恶行是以杀生为主,兼摄余恶。一切众生...

择正业而活命

第一是选择远离杀业的事业。 远离杀业,就是不杀生,不...

艺人取乐大众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到摩揭陀国游化,住在王舍城北方的...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念佛时该如何观想

1940年,我们也是打佛七,慈舟老法师打佛七开示:念佛...

【推荐】求人不行,求自己还做不到,这叫业障

我们经常问:怎么修行? 看你遇到什么事就修什么法,一...

向地藏菩萨求人天福报,还怕得不到吗

【欲修无上菩提者,乃至出离三界苦,是人既发大悲心,...

忍辱波罗蜜与阿Q精神

当你碰见一个人无理的咒骂你、毁谤你,也许与你素无瓜...

【佛教词典】正觉华

指莲花,即以莲花比喻佛之正觉。又作正觉花。佛之正觉...

【佛教词典】思所成慧俱光明想所治四法

【思所成慧俱光明想所治四法】 p0853   瑜伽二十卷九...

如何正确看待佛菩萨的感应

问: 如何正确看待佛菩萨的感应? 答: 所谓的感应,...

唯独拜忏不会着魔

在梦中菩萨现大神力,有时候现相,梦中有时还容易。现...

星云大师体验最深的一次佛七

星云大师十五岁受戒时,因为烧戒疤的戒师烧得太深,把...

真角虎——「宏禅赞净」的八位宗师

其后诸宗师,皆明垂言教,偏赞此法。如长芦赜,天衣怀...

净宗祖师思想的现代价值

净宗十三祖的净土思想,犹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点缀在...

寺庙对联大全,真正的大智慧

1、杭州城隍庙: 上联:夫妇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

出家的真实义

什么叫做直心?直心乃是万行之本。天地、修行、一切万...

十句蕴含大智慧的话

1、炫耀什么,缺少什么;掩饰什么,自卑什么。所谓正...

做恶梦的时候,你还能念圣号吗

假使说,我们临命终时能够念佛号,能够念大乘经典一句...

负心人终被人负

三十多年前,这个男人是一家省级三甲医院的业务副院长...

有一家银行每天往你账户存入¥86400

想象有一家银行每天早上都在你的帐户里存入¥86,400。...

凡夫念佛十疑

《弥陀疏钞》中,莲池大师指出凡夫念佛十疑,不如借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