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太虚大师谈梦的意义

太虚大师  2013/10/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太虚大师谈梦的意义

梦的意义

佛学上说“梦”是什么东西?佛学谓一切众生有八种识: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梦既不是前五识,也不是末那及阿赖耶两识,乃是第六意识在睡眠时的心心所相应活动,这种活动就是梦。所以梦是睡眠相应的第六意识心心所,而与他识无关。在第六意识有有漏无漏之分,在诸佛圣人的意识是无漏的,在平常人类的意识是有漏的。有漏之意识,又有五俱及独行之分;五俱意识是眼识乃至身识之五官感觉之一,与第六意识同起的作用,此在醒时才有,如见色、闻声等。独行意识乃离开眼、耳、鼻、舌、身五官感觉之后,单独构成的。但独行意识的范围亦甚宽大,又分三位:一、清醒的时候,心力分散而非集中统一的为散位独行意识;二、经过修定工夫而增加许多超越的力量,为定位独行意识;三、梦时前五识不起现行,唯是第六意识之分别现忆,为梦位独行意识。而不称为睡眠意识者,因平常所谓睡眠,只是指血液的休息状态,而梦是睡眠时的意识现起活动,此可知梦是第六意识在睡眠中现出来的。有了梦位意识的见分相分同时现起,就是有梦了。

睡眠心所

梦是在睡眠中演成的。要知道梦是什么,兼要知道睡眠。通常所谓睡眠,但是生理的;而佛典所谓睡眠心所,则是心理的。成唯识论云:“眠谓睡眠,令身不自在昧略为性,障观为业”。“谓睡眠位身不自在,心极□劣,一门转故。昧简在定,略别寤时,令显睡眠非无体用,有无心位假立此名,如余盖缠心相应故”。睡眠心所,乃第六意识作用之一,谓意识心理作用与定心所合作,则成定位意识;与睡眠心所共起活动,就成为梦。

梦的来源

睡眠不定就成为梦。佛典善见律说梦的来源有四种,大智度论、毗婆娑论说有五种,内容所讲大同小异。今用毗婆娑论的五种:第一种、是由“诸病”:即身体上四大不调发生出来的病态,如身体在冷则梦水,身体感暖则梦火,即由生理关系而生梦。第二种,是由“思惟”:即心理有所希求,因感情和思想的不安宁就生梦,略同前心理说中的观念复起及想像二说。第三种,是由“曾更”:即前所经过留下来的习气,在梦中重演出来;凡人生的经验,都谓之曾更。第四种、是由“当有”:这种、在现代科学没有讲到,所谓当有,就是将来要实现的事情,先在睡眠的梦中发现出来。到了某时某月某日所发现的事情,果如睡眠的梦中所梦见的。余从前在湖北听一个人说,他在武汉起义前,有一晚上梦见许多人没有辫子,过了几天果然革命军政府成立,大家都剪了辫子,这是由当有的梦底一个例证。这种梦的性质,虽然有时发现,不过不是常有的。第五种、是由“他引”:由人心力底关系,所引生的梦,简名之曰“他引”。他字所包括的很广,凡他心等关系皆属之。譬如母亲爱子的关系,心理上有种像磁石相引的力一样,子女远别,常常梦见母亲的现状。从前伍廷芳说:可由梦中和朋友通信会晤,亦是“他引”的功用吧!

梦位意识与其他七识及五根关系

做梦的本身固然是第六意识睡眠相应心心所的活动,但是第六意识与眼识,乃至末那、阿赖耶识及五根亦有间接底关系。第七识与第八识是永不相离的,平常经验的印象,普通心理学以为是藏在脑府,在佛典则谓藏在第八识里;可知“曾更”及“思惟”的梦,都是与七识或八识所受熏的习气有关系。至于与前五识所依的五根底关系,不过没有十分显明,譬如以磨墨的声音影响到梦舂米,尤其是与身根的关系更切。由此可知梦位意识与七八二识一定有关系,与前五根识亦有相当的间接关系。

梦的空有及俱非

在佛典或说梦是空无的:如一般的经论多用梦来讲空,如人生如梦等说。或说是实有的:一切有部以为除自我是空,其余一切法都是有的;如现代“新实在论”所说,不惟具体的事物是有,即概念也是有的。这一切有部以为梦的事物虽有时不合事实,其实梦的构成是实在的;如梦有角之马,乃从角与马相加而成。或说非有非无的,如二十唯识的即空即有说:以梦喻天地人物都是唯识所现,如梦位意识所现的宇宙万有一样。然实际上,南普陀有一定的处所,开花有一定的时节,如何是唯识?故二十唯识以梦的功用来显唯识,以平常根身、器界都是共不共业所感所变的,都是如幻如化没有实体的,故二十唯识以梦位意识所现,既不是实有,亦不是全空,构成即空即有、非有非空的如幻有说。但照二十唯识论所说,则醒时的世界与梦时的世界殆无分别。然则前所言梦的几种特徵,不几可以推翻吗?以醒与梦既无分别,自无特徵可言了。故应进一步更讨论到梦与醒觉!

梦与醒觉

梦位的意识比较醒觉时与五根身同时现起来的五俱意识薄弱。复次、醒觉的根身、器界乃是第八识共同变现,梦时只第六意识睡眠相应心心所活动而有。更简单的说:醒觉位乃八个识所现,梦位但意识所现,范围之大小自不全同。在佛典上以醒觉时人生为“业识所现的梦”,经相当的训练修证,也有再醒的希望,所谓大梦然后大觉。乃指无明业力空掉了,成为大觉而言,犹之睡眠亦可醒觉一样。无如睡眠,业识所现如梦中境象;不过吾人破无明的盲动,完成大觉,与睡眠后的醒觉是不一样的。佛学的目的,端在求破无明后的大觉。

人间本是一大梦,朗然觉醒即为佛

太虚法师《唯识观大纲》云:

今更可以梦喻之:吾人入梦时,或见花鸟人物,或感苦乐悲欢,当其时何尝不声色俱备,情怀真切;却至南柯醒后,都杳无所得。究竟真耶?妄耶?推之现前所见事事物物,非不在在是实,一一逼真;如得无明豁破,慧目开朗,反观现在之境,亦等如梦中所见,毕竟一无所得矣。是故对于现在之境,先应作如梦观,以遣意识上偏计所执之我法,则根身器界,宛然唯识心变现之虚幻相而已。或谓梦境既空,梦心亦空,应云唯空,何谓唯识?不知梦中之心即醒时之心,境异梦醒,心贯醒梦,故醒后心中亦能了然梦中之境物,而欲求梦物于醒境,则必不可得也,是以梦境实空,梦心幻有。境空不离心有,心有元即真觉,境空心有,善成唯识。然则心可通幻,亦可通真,真妄之转,统依一心。是为悟入唯识之第二步。

梦幻观

且初诸法如梦幻观者(即当事法界观)谓常观一切染净诸法,全体不实,皆如梦幻。此能观智,亦如梦幻。《华严经》云:“譬如梦中见,种种诸异相。世间亦如是,与梦无差别。”又云“度脱诸众生,令知法如幻。众生不异幻,了幻无众生。”又《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肇公云:“虚兮妄兮,三界不实;梦兮幻兮,六道无物。”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执一切法而为实有,致使起惑造业,循环六道。若常想一切名利怨亲、三界六道,全体不实,皆如梦幻,则爱恶之心自然淡薄,悲智自然增明。此梦幻观,《圆觉疏》中名起幻消尘观。天台名假观。亦名方便随缘止。谓分明鉴照曰观,寂然不乱曰止,即观中便有止,止中便具观,乃止观双运也。余诸止观准此解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太虚大师文章列表

了解戒律真正的意义

当我们提起戒律这个名词,对现代讲究自由,很不喜欢受...

解梦

沩山禅师睡觉醒来,仰山来问安,禅师便翻身面向墙壁。...

人生如梦,但可以选择自己的路

每个人出生时,赤裸裸地离开母亲身体,那种痛虽然彻骨...

从工作中创造人生意义和喜悦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我没有做和尚,说不定已经做了木匠...

梦里的境界,是多方面的因素构成的

问: 如果梦中出现乌云、狂风,从前方冲击过来,从上空...

惟贤长老《佛教哲学的现实意义》

一、现实的定义 现实的定义:顾名思义,现,就是现在...

完成梦想,不一定非得要厮杀欺诈

这是发生在英国的一个真实故事。 有位孤独的老人,无...

【推荐】如何将往生渗透到梦中最深层的心意识

问: 我要怎样做,才能尽可能地把忆念阿弥陀佛的功夫...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一心三观和净土宗的临终正念有何关联

净土宗是比较特别的法门。我们一般人的修行是要靠自己...

忆念弥陀慈父

在很小的时候,我喜欢观看电视上播放的《济公传奇》,...

如何拥有健康的身体

讲《药师经》的目的,就是要教大家怎样拥有健康的身体...

常怀敬畏之心

有句老话说的是:举头三尺有青天。还有:头顶三尺有神...

【佛教词典】肉色

(杂语)似肉之赤色也。涅槃经十五曰:如提婆教阇王欲...

【佛教词典】宝车

(譬喻)以众宝庄严之大白牛车也。以譬一乘之法。法华...

莲花在佛教中表示什么?

在佛经中说,人间的莲花不出数十瓣,天上的莲花不出数...

以正念的心态来执持弥陀名号

我们每一位众生都是被阿弥陀佛的愿力光明之海托起来的...

何谓念佛至一心不乱

问: 何谓念佛至一心不乱? 圣严法师答: 一心不乱这句...

算命到底准不准

元朝有一名道士,自称神机妙算。有一天,三个士子结伴...

体悟病的价值

人食五谷杂粮焉有不生病之理?人病了,经过医治之后,...

唯为生死为菩提,如是发心名之为正

一个修行人有八种思考模式,我们首先先了解的,我们要...

佛教如何解释各种梦境

我们做了各种梦以后,心里就会牵肠挂肚,想要找人来解...

如何佛化家庭

问: 如何佛化家庭? 了幻法师答: 所谓佛化家庭,即...

沃尔玛老总的故事

萨姆沃尔顿出身贫寒。他的父亲是一名油漆工。靠着微薄...

地藏菩萨能让你一切烦恼皆得消灭

【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贪瞋痴等皆猛利故,造作杀生,...

素食成就世界最健康的民族

世界上有各种奇特的民族,有许多令人惊奇的特征,比如...

要如何化解情绪呢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在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