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度化母亲学佛的历程

2014/01/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度化母亲学佛的历程

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充满着智慧与善巧方便,最终目的都是要众生成就无上佛果。在这些年来的学佛过程中,对于身边不了解佛教的朋友及亲人,我也正是运用了佛经当中佛陀智慧的法语——“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来引他们进佛门。众生要做一件事情之前,一般要有一定的利益做为诱引才会心甘情愿地去做,学佛也是这样的引导过程。

在学习佛法与实践佛法的历程中,我受益非常大,诸如看待问题时观念的转变,与人相处时所保持的良好心态以及在禅修过程中对身体的调节等等,所以我发愿要把这殊胜无比的佛法传播给每一位与我有缘的人,并且首先从对自己恩德最大的父母师长做起。

在《佛说末罗王经》这部经典中看到:“何等为父母力,谓受父母身体哺乳育养之恩。或从地积珍宝,上至二十八天,悉以施人,不如供养父母。”又思惟到佛陀在《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中所开示的:“非饮食及宝,能报父母恩。引导向正法,便为供二亲。”结合这两部经的内容,使我深刻意识到,对父母亲的孝顺不仅是物质上的,更要让他们皈信三宝,这才是报恩的最好方式。同时也感到生命无常而短暂,这更使我让父母早些接触佛法的愿心更加强烈了。

在我刚接触佛教的时候年纪还小,母亲有些不太赞成,但是我也没有因此而动摇对佛法修学及探索的信心。可是,母亲在不了解佛法之前仍对佛教没有太大的兴趣。

母亲是一位国家公务员,对于宗教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心理,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就是对于佛教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我想尽一切办法让母亲在工作之余,接触那些佛教的书籍,主要是一些佛教入门书籍,通过法师们的著述来正确引导对佛教一窍不通的母亲认识佛教。就这样,每天阅读一些,日积月累,半年下来她已经读了四五本佛教书籍。看得出来,母亲刚开始的时候是为了迎合我、不让我失望才尽量去看佛教书籍的,但后来慢慢的是真正产生了兴趣与信仰,能主动的去翻看了。

在有一定教理的基础上,我推荐母亲开始进行实践修行。让母亲每日步行上班的路上,试着多多少少的念观世音菩萨圣号,按照《妙法莲华经》当中佛陀所开示的,以恭敬奉持观世音菩萨圣号的功德与利益加以引导,让母亲对持诵圣号树立起正信的观念。告诉她说,在有急难的时候,或者从事正当的事情而需要菩萨的帮助与加持时,就要一心专注的念诵观音圣号,菩萨会以大威神力而施以无畏,护佑持诵菩萨圣号的行者。不仅当生可获得福德果报,来世还能获得解脱痛苦轮回的殊胜利益。

在母亲过四十三岁生日的时候,我送给她一串紫水晶的手珠,让母亲每日用念珠摄心念佛以免散乱。刚开始不太适应,时常想不起来念诵。我就试着引导母亲说:“您不是经常想我嘛,我的心中时时都在念着佛菩萨的名号,那您想我的同时也就想起来念佛与念菩萨了”。久而久之,母亲也从习惯变成了真正的信仰,把学习佛法当成了生活当中的一部分。当她真正体会到学习佛法的乐趣与喜悦的时候,也在试着与同事与亲戚分享自己的感受与心得,这让我十分高兴。

接下来就是让母亲每日在佛像前供香、供水、点酥油灯、供水果、定期瞻礼佛堂与佛像等,然后礼佛三拜并称念本师释迦牟尼佛圣号三声,逐步又让母亲读《佛教念诵集》当中常诵经咒的内容(配以注音)。母亲在短时间内就掌握了一些常诵经咒,渐渐能背诵《心经》、《大悲咒》,后来不需我的督促也能做到每日清晨洗漱完毕,即主动去佛前上香与做功课。最近一段时期我推荐母亲每逢农历初一与十五的时候加诵《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告诉她经常念诵可以增加平日里念诵菩萨圣号的信心与掌握正确的方法,因为《普门品》中介绍了念诵观音菩萨圣号的殊胜利益与方法等。

修行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日常当中逐步积累,由量变到质变,即从佛教兴趣与知识的渐增,到真正把佛法融入到自己的生命中,从而变成真实的信仰。母亲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了佛法的乐趣与摄受。

看着母亲从排斥佛教到真正发自内心的成为一名虔诚的佛教徒,正像她老人家看着我在成长过程中所获得进步时的幸福一样,我也在心中感到无限的幸福与喜悦,因为没有其他的孝顺方式比劝导父母亲学佛更值得提倡与奉行的了。

“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的运用,在佛经当中有非常多的记载。希望诸位佛弟子也能运用无上的智慧,来如法引导身边每一位有缘人进入佛法的大海,乘大法船,直达解脱的彼岸。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报答父母恩

各位善知识:《孝经》: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

圣严法师《佛法与教育》

佛的意思是觉,就是智慧的意思。佛法的教育是从智慧的...

迦遮延尊者度化婆罗门

有一天,摩诃迦遮延尊者与五百位大比丘众,来到婆那国...

贤哲比丘具足九法

佛陀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有一天世尊对比丘众...

把家庭作为修行的道场

我和先生结婚三年了,基本上都是挨着先生的妈妈住,妈...

菩萨如何平等饶益一切众生

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

如何用菩萨的智慧来教育子女

问: 何谓「用菩萨的智慧教育子女」? 证严法师答:...

因家庭不如意而想出家可以吗

家,其实就是道场;家,也是真正好用功的地方。可是很...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断除业力的相续,尤其净土宗更重要

外道,我们看经典上,尤其是《阿含经》,其实它这个外...

把微笑留给伤害你的人

把微笑留给伤害你的人!多么洒脱的一句话,多么豁达的...

八宗共祖 千部论主

龙树菩萨生于印度,是汉传佛教禅宗、净土宗、天台宗、...

了解因果的道理,一切都能操之在己

经云: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以一切诸法,皆...

【佛教词典】持斋

(术语)过正午不食曰斋,持斋谓受持斋法而不违越也。...

【佛教词典】阿毗达磨界身足论

梵名 Abhidharma-dhātu-kāya-pāda。凡三卷。印度世...

病中有没有忘了念佛(弘一大师患重病的故事)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西归直指》中有一个精妙深远的...

出家的真实义

什么叫做直心?直心乃是万行之本。天地、修行、一切万...

老比丘谈笑为佛所诃

一天,在舍卫国只树精舍,正当佛陀在为天人、国王及大...

真信切愿必定往生,不必以功夫浅而怀疑

念佛人平时有真信切愿,无一不得往生者,况福峻临终正...

六识其实是一念心性当下具足的

我们看第七科,明藏性即识大性。这个藏性就是我们现前...

能知道前世并不重要

知道前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自己今生该怎么做。如...

最难的是了生死

我说几个例子。一个例子是:儿子遇到难了,是被冤枉了...

【推荐】及时把情绪处理掉

一个科学家早上起床没找到拖鞋,有点恼火。当他没注意...

微信朋友圈里的善恶因果

在通讯和传媒极其发达的今天,微信给大家带来了信息交...

饭后吃梨能排出致癌物质

韩国研究人员发现,饭后吃个梨或喝杯热梨汁,积存在人...

进退从容,积极乐观

人的情感总是希望有所得,以为拥有的东西越多,自己就...

寺院晨钟暮鼓的仪轨

佛钟包括大钟和小钟,它们的鸣法非常的繁杂,不同的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