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傅大士《十劝颂》

2014/02/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傅大士《十劝颂》

傅大士(497—569)是齐梁之际著名大居士,又称“善慧大士”,“傅翕”,婺州义乌县(今浙江义乌)人。傅大士一生未曾出家,而以居士身份修行佛道。十六岁取刘氏女妙光为妻,生两子,一名普成,一名普建。傅大士在二十四岁时得到天竺僧达摩大师的的指引,发愿精进修道。在道业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傅大士曾作有300多首诗偈颂文来阐释佛理禅意,劝导世人看破世间的功名利禄,尽心修证佛法,才能最终得到大解脱。下面,就来分析一下他的《十劝颂》。

傅大士的《十劝颂》分别从不同方面劝告世人勤修六度,淡泊名利,广行善事,严持戒律,做一位品行高洁,如法修持的佛弟子。颂文如下:

劝君一,专心常念波罗蜜,勤修六度向菩提,五浊三涂自然出。

劝君二,夫人出世莫求利,纵然求得暂时间,须臾不久归蒿里。

劝君三,人身难得大须惭,昼夜六时常念佛,勤修三宝向伽蓝。

劝君四,努力经营修善事,莫言少壮好光容,未委前程是何处。

劝君五,寻思地狱真成苦,眼前富贵逞容仪,须臾不久还归土。

劝君六,第一莫吃众生肉,若非菩萨化身来,便是前生亲眷属。

劝君七,万事无过须的实,朝三暮四不为人,此理安身终不吉。

劝君八,吃肉之人真罗刹,今身若也杀佗身,来生还被佗身杀。

劝君九,天堂地狱分明有,莫将酒肉劝僧人,五百生中无脚手。

劝君十,相劝修行须在急,一朝命尽入黄泉,父娘妻子徒劳泣。

《十劝颂》第一颂劝人要精进修道,趋向菩提,永脱三途六道之苦。

傅大士劝人常念涅盘彼岸的美好,在乎日多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颂文中的波罗蜜汉译意思是到彼岸,对我们娑婆世界众生而言,彼岸世界就是西方极乐世界。若要趋向菩提佛果,广修六度万行是必备的基本条件。六度中的布施是就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使他们顺利度过困境。布施分财施、法施和无畏施,不论哪种施舍都应当施无望报。

持戒就是要受持佛所制定的一起戒律;忍辱就是对别人有意或无意施加给自己的侮辱不加辩解,默默忍受;精进就是自己对于修学佛法勤奋用功;禅定是一个修学佛法的人应当具备的基本功。佛教戒定慧三学认为,人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有了禅定的基础,才可以产生大智慧。如果一个人能够严格按照六度的要求来修行,就一定能够成就菩提佛果,自然就能够出离五浊恶世。

第二劝颂文要求人莫求财利。

佛教主张一个有真正信仰的人要淡泊名利。认为名利是障道的因缘,人一旦为名利所缚,就会增长贪心。人若带着贪欲的心追求自己渴望得到的财利。很多时候,因为你所追求的目标很高,便难以达到你所期望的财物。就算你绞尽脑汁求得了你梦寐以求的财利,但往往会因为各种不利的原因,导致你的财利丧失殆尽。

佛说,钱财是身外之物,为五家所共有:一为火烧,二为水漂,三为国王官吏所巧取豪夺,四为强盗土匪所劫夺,五为不肖子孙挥霍殆尽。一个爱财如命的人,即使他处心积虑地储存了一些钱财,但随时都有可能被五家中的任何一家所吞噬。退一步来说,就算你在世时的财产不被五家所夺,在他临命终时,仍然无法带走一分一毫。所以劝君二中说:“夫人出世莫求利,纵然求得暂时间,须臾不久归蒿里。”

第三劝要求佛教信徒要珍惜人生,精进念佛,亲近三宝。

佛门中常说“人生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生。”我们能够有幸得到人生,有机会接触佛法,这是多生多劫的福德因缘所感召而致。如果我们不去好好珍惜难得的人生时光不在今生努力行持,会失去趋向菩提的机会。一失人生,万劫不复。所以,我们在现世应当抓住可以修道的宝贵时光,一句佛号,念念不令间断。当你念佛念到日久功深,就一定能够感应现前,临命终时,蒙佛接引。一个信佛者不仅要诚心念佛,还应当礼拜亲近佛法、僧三宝,如此才能够善用人生,修学有成。

第四劝劝人要充分利用年轻时光,多做善事,为自己集聚福德资粮。

佛教是以出世为旨归的宗教,但同时主张我们要以出世的精神做人世的事业。所谓人世的事业就是要以观音菩萨“寻声救苦,千处祈求千处应”的精神以及地藏菩萨“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精神来帮助处于苦难中的人。具体来说就是要做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要善待他人,多为别人考虑。广行布施,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

有人认为,布施是富人干的事情,我自己本身是个穷人,怎么来为别人做善事呢?其实,布施不一定都是物质上的。对于那些因遭遇;人生的不幸,精神极度沮丧的人来说,你若能够推心置腹地开导他们,使他们能够从低迷的精神状态中解脱出来,就是最大的善事。一位居士曾给我讲起令她深感内疚的一件事。她的一位好友结婚以来,一直受到丈夫的非人虐待。她的好友曾找到她,向她诉说了自己结婚多年来所受的磨难,并向她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位居士当时工作比较忙,也没有把朋友的事放在心上,只是随便的安慰了她朋友一下。

时隔不久,这位居士接到她那位好友自杀的消息,她简直不敢相信她的朋友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她为此十分内疚。她对我说,假使自己平时能够多给她谈谈心,耐心帮助她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她一定不会自寻短见。但是,事故已经酿成,谁也无法挽回,后悔也没有用了。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在平日的生活中尽己所能地做善事,不要等到错过了做善事的机会而再后悔。在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地伸出你的手,帮人一把。一个甜蜜的微笑,一句温馨的话语,在关键的时候也能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对你来说,这只是举手之劳,而对于受助的人来说却是终生难忘的恩德。

有人会说,我现在还年轻,行善的事等以后再说吧,殊不知人生无常,也许在你还没有来得及做善事的时候,或因各种原因永远失去了做善事的机会。这不是很可惜吗?所以,台湾著名慈善家证严法师曾说:“世上有两件事情不能等,一是孝顺,一是行善。”

第五劝劝人要常思地狱之苦,勤加修持,免受轮回之苦。

佛教经典中经常论述地狱的各种痛苦的相状,令人对此望而生畏。特别是在地藏经中更提及了名目繁多的地狱。如《地狱名号品第五》所云:“仁者,铁围之内有如是等地狱其数无限。更有叫唤地狱、拔舌地狱、粪尿地狱、铜锁地狱、火象地狱、火狗地狱、火马地狱、火牛地狱、……剥皮地狱、饮血地狱、烧手地狱、烧脚地狱、铁屋地狱、火狼地狱,如是等地狱。

其中各各复有诸小地狱,或一或二或三或四乃至百千。其中名号各各不同。”经中不仅叙述了各种地狱,还对每种地狱的苦相作了描述,如云:‘‘仁者,地狱罪报其事如是:或有地狱取罪人舌使牛耕之。或有地狱取罪人心夜叉食之,或有地狱镬汤盛沸煮罪人身,或有地狱赤烧铜柱使罪人抱,或有地狱使诸火烧趁及罪人,或有地狱一向寒冰,或有地狱无限粪尿……仁者如是等报,各各狱中有百千种。……若广说地狱罪报等事,一一狱中更有百千种苦楚,何况多狱。”

作为一个修行者,在想到地狱之苦时,应当生起畏惧之心,要将这种痛苦视为自己所面临的去处,这样你才会努力修行,远离苦海。我们现世为人,是由于我们前世的福德因缘所感召,如果自己不去珍惜,还有可能轮回六道。即使你眼前富贵,可以任意而为,但人生短暂,也许你还没有享尽富贵,就已经魂归黄土了。

第六劝人戒杀素食。

颂文云:“第一莫吃众生肉,若非菩萨化身来,便是前生亲眷属。”佛教认为众生在六道中轮回,人有可能投胎为畜生,有的畜生会投胎为人。我们若食众生之肉,就有可能引起怨怨相报。再者说,我们所食的众生,有可能是自己的前世或多生父母亲友,若食亲眷之肉,可谓残忍之至。对此,《梵网经》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所以,一切众生都与我们有着很深的因缘。我们应当救拔众生的痛苦,怎么能够食他们的肉呢?食众生之肉会有无量罪过,所以佛教让人戒杀素食。

第七劝人要诚实待人。

傅大士劝人在平时做事时要谨慎,尽可能做到待人处事不犯过错。在与人交往时,要做到以诚相见,不能做虚心假意,两面三刀的人。如果你对人耍心眼,别人就会渐渐远离你。一个人对人是否诚实,天长日久,别人都会感觉出来。所谓“日久见人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先秦时期的儒家创始人孔子曾说:“巧言令色,鲜矣仁。”意思是说,喜欢花言巧语欺骗别人的人,很少有对人仁慈的,这样的人最终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不信,我们看看历史上的那些喜欢花言巧语逢迎上司的人,他们最终都不会有好的下场。乾隆皇帝的大臣和砷就是这样一个人。

和砷(1750一1799)是清满洲正红旗人,字致斋,生员出身。乾隆三十四年(1769)袭轻车都尉世职,授三等侍卫,因善于逢迎高宗皇帝的心意,受高宗赏识。四十一年授户部侍郎,旋擢军机大臣,在任二十余年。历任步军统领,户、兵、吏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后晋文华殿大学士。曾充四库馆、国史馆正总裁。累封至一等公。精明敏捷,办事干练,善体高宗之意,倚为腹心,晚年尤甚,政令传宣多由其手书口传。专擅弄权,令各省奏折皆用副折送其先阅,各地进贡珍品多人其家。嘉庆四年(1799)高宗死,为仁宗数二十大罪,赐死,查没金银珍宝极多,时有“和砷跌倒,嘉庆吃饱”之谚。和砷虽然凭着自己溜须拍马的本领,在乾隆之朝得宠一时,但最终落得被赐死的下场。活生生的事例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第八劝讲述了吃肉之人的罪过。

颂文云:“吃肉之人真罗刹,今身若也杀佗身,来生还被佗身杀。”本劝颂文与第六劝有相似之处,本劝告诉我们,如果你现世杀生或食用众生之肉,那么不管这个众生是不是你的前世亲眷,他们都会对你心怀怨恨。等到他们投胎为人,你转生为畜生时,他们也会宰杀你来食肉。这样怨怨相报,永无休止。所以,一个修道者在乎日尽量做到少食肉,切记不能杀生,要知道,你若杀生害命,就会遭致来世的短命之报。

第九劝劝人对僧人要生起恭敬心,不能以酒肉来劝告僧人,增加自己的罪过。

戒杀素食是戒规对僧人的基本要求。僧人之所以戒杀素食,是为了培养僧人的慈悲心。佛教徒食肉有诸多过患,如《楞伽经》中云:“食肉之人,众生见之,悉皆惊怖,修慈心者云何食肉?大慧!譬如猎师及旃陀罗、捕鱼网鸟诸恶人等,狗见惊吠,兽见奔走,空飞水陆一切众生若有见之,咸作是念:“此人气息犹如罗刹,今来至此,必当杀我!”为护命故,悉皆走避。食肉之人亦复如是,是故菩萨为修慈行,不应食肉。”

戒规中将不饮酒作为基本的戒条。僧人不饮酒是为了培养清净心。饮酒的过患有很多:酒因为能乱性,会使饮酒的人意乱情迷,做出违反戒律的事情,再者饮酒的人常会带有酒气,诵经念佛是对佛菩萨的不恭敬。因此,佛制将饮酒戒作为基本的戒条。

傅大士在本劝中奉劝世人,不能将酒肉劝僧人食用,若不听劝告劝僧人食肉,将来会受地狱的苦报,五百生中没有手脚。

第十劝劝人修行要把握当下,抓住机遇。

颂文云:“相劝修行须在急,一朝命尽人黄泉,父娘妻子徒劳泣。”佛陀住世时曾问他的弟子生命在几间?其中一个弟子回答说:“生命在呼吸间。”佛微笑着点了点头。其实,人的生命是很脆弱的,天灾人祸等种种灾难随时都有可能夺去一个人的生命。2008年4月28日发生在山东胶济铁路的火车相撞事故,顷刻间造成了72人丧生的惨剧。原本还在谈笑风生的旅客,顷刻之间就与家人阴阳两隔,给活着的人带来了无限的伤痛。对于我们修行者来说,不要以为自己现在还年轻,待到老年以后还来得及学佛。

殊不知,人生无常,也许你还没有来得及学佛修道,就有可能因各种意外事故而命丧黄泉,再想修行已经没有机会,所以修行也应当把握当下。有则佛教故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已经学佛多年的年轻人,一次慕名到青龙山想请求明智和尚为他剃度出家。明智和尚告诉他,等考验他一年以后再为他剃度。这个居士诚恳地对明智和尚说,您还是现在就给我剃度吧,等到一年以后,说不定那时你已经不在人世了,或者我改变了出家的念头,那时再想剃度也来不及了。明智和尚觉得这个居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就给他剃度。

傅大士的这首《十劝颂》分别从不同方面劝人要精进修行,看淡名利,严持戒律,多行善事,做一位心怀慈悲,戒行高洁的学佛者。我们现代的学佛者若能按照《十劝颂》的要求来行持,一定能够在道业上得到很大的进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为什么净土法门那么重视信愿

信、愿是理观,持名是一种事修,但在实际念佛时,这三...

顺情而化,导入弥陀的大悲

我们都知道,阿弥陀经讲,极乐世界有很多的鸟,都是阿...

念佛病人在很危急的情况下,家属该怎么办

问: 如果病人在很危急的情况下,家属控制不住情绪想...

慧律法师:什么事都加上一个【无】字

教你一个大智慧,一个无上的法门,一个字,你什么事都...

来到这个世界,你我都是过客

我刚出家的时候,当时有一个在闽南佛学院读书的小师父...

要去净土,何必带死老鼠

气味相投 有一种鸟,在这天地间什么甜蜜的水果、芬芳的...

有一丝毫的放不下,功夫就不得现前

想得一个见地,想得一个功夫,这都不是想出来的,想也...

把自我意识放下,跟着愿力走

我们刚开始在学佛的时候,只想到一件事,就是痛苦跟快...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推荐】如何才叫念佛有功夫了呢

前面说到我们最好趁年轻健康的时候把功夫准备好。什么...

上中下根各自修行,都有往生之分

《莫到老来方修道》。我们今天讲《西方合论》第九门的...

【推荐】胎儿没成形前堕胎,算犯杀戒吗

面的三皈依,它不应该只属于人天乘,它是应该共于五乘...

心忙则忙,心闲则闲

你请某人帮一下手,也许,他会回答你:你没看见,我正...

【佛教词典】五种三乘

华严宗随小乘、始教、终教、顿教、圆教等五教各各立三...

【佛教词典】经轨

(杂名)大圣天欢喜双身毗那夜伽法,一卷,不空译。使...

跑因果道场搞附体,还不让去寺院

问: 佛弟子跑因果道场,什么附体,不让去寺院,不让供...

守戒就是为了护好我们的心

佛陀有一段时间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法,他常向弟...

世间三种最胜香

过去,佛陀居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阿难...

印光大师的高尚境界和人格魅力

修行有八万四千法门,学习高僧大德是重要法门之一。近...

我在哪里

无根禅师有一次入定三日,被人家误为已经圆寂了,便将...

与敌人做朋友

曾看过一则故事,美国的林肯总统在选举前,到参议院演...

净土法门的特点

由这个他力的救度特点,也就构成了净土法门与通途自力...

曾黎的素食心得

曾黎吃素源于偶然。食素之后,曾黎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

依于业力而活着

在世的时候,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中午,波斯匿王在...

对现在的三宝很失望,保证你来生会更失望

我们现在的时代是什么?叫减劫,诸位知道吗?我们的劫...

圣严法师《在家居士如何学佛》

佛学与学佛 很多人都以为佛学很不容易懂,因为专门性...

玄奘之路

第一集:乱世孤旅 公元七世纪,一个大唐的僧人踏上了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