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正确的拜佛和念佛

净界法师  2014/05/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如何正确的拜佛和念佛

佛教中念佛的方法有很多种,今天我们来介绍一种五点记数法。

五点记数法:

(一)安置地轮,令必下沉。

(二)所缘行相,清楚分明。

(三)宁可少念,不可草率。

(四)先依记数,再求圆满。

静坐五点记数: 一、安置地轮,令心下沉。 二、所缘行相,清楚分明。 三、宁可少念,不可草率。 四、先依记数,再求圆融。

这个五点记数法,是过去我们在佛学院,法师念佛的心得,提供给大家作参考。 首先这个五点记数法,每一个点是十句佛号,由右到下、到左、到上、到中间总共五点,所以一遍佛号是五十声。

在念这个五点记数的时候,第一个注意安置地轮,令心下沉。 所有的修行人,你的心都要往下沉。很多人打佛七,打完佛七以后上火,整个人不是头痛、就是发烧,因为他的所缘境太高了 。

你为什么所缘境那么高呢?因为印光大师叫我们听自己的声音,我就注意耳朵。声音它不是在耳朵,声音是没有形相的,它是遍满在十法界的。所以你必须把你这个所缘境,往地下放。 我们不要说念佛,你拜佛也是这样。你看有些人拜佛,特别是初学者,你看刚来的居士,道心都很强,因为他苦恼很重,他把福报都花光了,开始修行了。

开始修行的时候,他特别的精进,拜佛拜得满身是汗。当然这个是不会拜佛的。你看一个人拜佛拜得满头是汗,表示这个人拜佛功夫不够。 真正的拜佛,他上半身不能流汗的,下半身流汗──下实上虚。你拜完佛的时候满头大汗,我不用去看你刚刚的过程,就知道你刚刚是心浮气燥。

所以拜佛的人,他是愈拜心愈寂静,他是怎么样呢?忏公师父说:脚掌用力,上半身放松。愈拜愈轻松,然后那个佛号听得愈清楚、愈寂静,虽然动作是在拜,但是在动中心是寂静的。 这个地方有问题了:你拜佛的时候,可以用脚掌用力来调你的四大,让火大下去、水大上来;但是你静坐的时候怎么办呢? 静坐的时候身体都不能用力,全身要放松,所以你只好靠观想,你靠心中的观想,把这个佛号放在地上,这个时候你的火就下去、水就上来了,调和四大。 所以我们在修行的时候要注意,当然第一个主要是调身,你的心血要往下沉。 第二个所缘行相,清楚分明。

这五点记数法,虽然是一个记数的方便,但是你的所缘境还是佛号、你的归依境还是佛号,这是第二个要注意的。 第三个宁可少念,不可草率。 这个很重要。 我经常告诉所有的同参:你有多少时间,你就念多少佛号;你不要说时间不够,然后佛号念得很多,结果佛号念得含糊笼统,其实那个都没有用。

诸位学过唯识知道:业力的强弱,是跟你心力的强弱有关系,心强业重,所以你要把佛号听得清清楚楚。

我希望大家念佛的时候,不要养成含糊笼统念佛的习惯,每一句佛号都念得含糊笼统,到临命终的时候现起的佛号,也是含糊笼统──等流性。 所以你一定要知道:你心中本尊的功德,在你心中运转的时候,念得清楚、听得清楚,每一句佛号都强而有力,这个是你要自我要求的。 第四个先依记数,再求圆融。 你应该给自己一个目标,比如说我一天要念六片、十片。我过去经常大概都念二十片,现在念得比较少,那个时候念二十片的佛号四十分钟,一次做下来四十分钟,每一句、每一片佛号都清清楚楚。

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你可以这样来自我要求。这个地方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这个一心不乱是一个功德相,执持名号是一个下手方便。这个意思是说,你念佛的时候不在于数目的多少,而是你要产生一种正念的力量,不是产生数目的力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念佛怎样才能达到成片

问: 念佛成片,究竟怎样才能达到成片呢? 成刚法师答...

念佛是否以摄心为上

问: 若有安静的时间总想看经书听开示,请问师父,是...

钝功熏修老实念佛

了解了心作心是的道理之后,我们该怎样去修学净土一法...

一句弥陀念诵听

刚开始先偏重点状的专注,怎么专注呢?一句弥陀念诵听...

紫柏大师的念佛方法

紫柏大师问僧海州:你念佛常有间断吗? 合眼睡时便忘...

持名为往生正因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

念佛人的气质

念佛人从容、镇静、神定气闲、随缘度日,远离颠倒梦想...

念佛放光是何种境界

念佛发光,乃属魔境。勿以为是,久则自息。当教彼一心...

业力要得果报,有两个条件

在整个藏教的《阿含经》,它在处理我们的生死业力这一...

念诵《法华经》的六种功德利益

佛陀说,如果有人想要舍离懈怠心,应当用心听《妙法莲...

执持名号有三个次第

一、执持名号:一句弥陀念诵听--专注力 二、一心不乱:...

【推荐】反省是智慧的源泉

人类的智慧从何而来?「反思」、「反省」是重要的源泉...

【佛教词典】界地差别

【界地差别】 p0866   瑜伽一百卷十四页云:云何建立...

【佛教词典】境观不二

谓所观之境与能观之心相融不二。天台宗认为圆教行者所...

林则徐:十无益格言

1、【父母不孝,奉神无益】 一个人,假如连父母都不孝...

宣化上人:水清月现

禅就是静虑,当维那敲木鱼三下,我们开始静坐,就应该...

智者除心不除境

许多人喜欢在寂静的环境中,读书修道。如果没有这样的...

信愿行的修行次第

禅宗法门,以心即是佛为究竟,所以不立语言文字,故曰...

谈做早晚功课

佛的程序是信、解、行、证。信了以后,即使理解不深,...

千万不要向阿弥陀佛请假

我们在人世间的成就不是有多大的产业,名下有几栋房子...

「怨恨恼怒烦」是疾病来源

清末明初的一个老先生认为,一个人如果你在心性里面若...

过年宴请宾客如何才最吉祥

【原文】 世人皆恶吃亏,而人人做吃亏之事。世人皆畏堕...

木鱼的由来

木鱼作为一种击打乐器,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如在民族...

「阿弥陀佛」这四个字的真实义

接着再看第二点,是约着众生。这是阿弥陀佛所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