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深信因果是学佛的根本

慈航法师  2014/05/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深信因果是学佛的根本

我们要知道,一个国家里面有这样多的人,难免有良莠不齐。好人固然能够自治,不好的人也不能够任从他去作恶,扰乱治安;所以设立政治、法律、宪警等等,就是来防范歹人的一种方法。尤其是教育、文化、宗教等等,更是维持世道人心,潜移默化的势力重而且大。佛教即是教育文化宗教之一,则对于维持世道人心,必有说焉。佛教的教理说法虽多,而劝人深信因果尤为首要。盖上升与不堕,全以因果为枢纽。平常说:“作善者生天堂,作恶者堕地狱。”此犹简言耳。

其实佛说十法界,何一不是由因而致果?作佛因得佛果,菩萨因菩萨果,缘觉因缘觉果,声闻因声闻果,天因天果,人因人果,修罗因修罗果,旁生因旁生果,鬼因鬼果,地狱因地狱果。由造十类因,而得十类果。俗语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决不会种的是苦瓜因,而得的是甜瓜果,世间恐无此理。

然世人所见者唯二——人与畜生:上自诸佛菩萨,下及饿鬼地狱,其余八种,皆云无有。甚至人能转畜,畜能为人,亦未能信。其所持的理由,则曰人的常识不见。殊不知人的常识,只能见人的常识,不能见佛的常识,犹之乎蚂蚁之常识,不能见人之常识,亦犹之幼稚园不能见大学生之科哲常识同,其理甚明。盖除亲见之外,犹可比知。例如我手中现持一西瓜,问尔:“有种子乎?”必答曰:“有。”有人种否?亦曰:“有。”有处所否?亦曰:“有。”有时间否?亦曰:“有。”然再问:“尔见此种子否?”必答曰:“末见。”汝见何人种否?必曰:“未见。”何时种,何处种?必均曰:“不知。”既都不知,为何答曰均有?则曰:“以果推知有因也。”既有手中现见之果,必断定有因,有人,有时,有处,否则,此西瓜之果从何而有?何必一一皆见之方云有,推之亦可云有。例如余之父母,君之祖先,虽然未见,然不敢武断曰无。

既以果可以知因,则知因定必生果。例如余现时手中持一瓜种,种于地下,今问尔:“将来可能生瓜否?”必答曰:“能。”何以能?因一切瓜皆从种子生,则此种子亦必生瓜“前则以果知因,今则以因知果。盖因果之事,由现见者;因果之理,由推知者。譬如先见火有烟,后时见烟必知有火。一切因果之法,悉皆如是。

例如二人,一人说英语,则知前所学者是英语。今吾人若习英语,则将来必会说英语;一人说日语,则知前所学者是日语。今吾人若习日语,则将来必会说日语,决无今之说英语者“前所学时是日语;今之学日语者,将来必会说英语。佛教因果之说,与科学定律,丝毫无差。盖作善者降祥,作不善者降殃。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若以一世因果论之,或有一通之处!盖贤者莫过于颜回,亦遭穷困而天寿;恶者莫过于盗跖,反得富贵而高龄。不但古人为然,今人亦有之。每见昔时全家行善,今则家败人亡;曩日满门造恶,今则子孙满堂,此又何说?可知佛教所说之因果理通一二世,盖遇缘有早迟,故报亦有先后。

一者现报,二者生报,三者后报。现报,即现生受报,如作恶者,现受法律处罚;作善者,现受众人爱敬。生报,即来世受报,如今生作恶,来世堕落;今生为善,来世超升。后报,即多生多劫之后才受报。所谓“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如负债然;有今岁还者,有来年还者,有多时后还者。若要不还,除非不欠。盖现报如种稻,今岁即收;生报如种麦,来年才割;后报如果树,数年后才得果。是故颜回贫天,焉知非昔日自种之因;今世称贤,非但来生感得善报,即流芳百世,亦可见其因果之不谬。善者如斯,恶者又何尝不然。即盗跖遗臭万年,亦可证明因果之一斑。

故吾入学佛,对于因果之理,必须深信无疑!非但行为有标准,盖举心动念,善恶亦自能反省。佛教因果之理,不出十恶与十善,以及四圣之无漏行,分大小之别。

十恶者,杀生、偷盗、邪侄、妄言、绮语、两舌、恶口、贪欲、瞋恚、愚痴。反之,不杀生、不偷盗……,乃至不瞋恚、不愚痴,则名十善。今列一表,可知大概。

声闻——自觉之钝根者——小乘

缘觉——自觉之利根者——中乘

菩萨——觉他之修因者——大乘

佛陀——三觉之圆满者——一乘

观此表,则知十果之有无,全以十因为判断,毫无疑议!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学佛要先懂得佛教道理

我国有五大宗教,总的说都是劝人为善,大家都做好事。...

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

一般人遇到倒霉的事情,就想逃避它。可是聪明的人却研...

孝养父母的果报是怎样的

佛经上讲,孝养众生,孝亲是为自己培植福报最快的方法...

幼时就应当教育少儿因果报应之事

汝侄之不知努力做人,乃从小失教所致。小时失教,大了...

造了什么业才会堕落成附体的大仙

问: 仙是做什么样的业才得到这种果报呢? 成刚法师答...

印光大师示戒杀之要

【原文】 天地之大德曰生,如来之大道曰慈。人物虽异,...

杀业积久,则爆发灾害

众生不知果由因招,念念起贪瞋痴,发而为事,则无非杀...

印光大师嘉言录--告注重因果

甲、论因果之理 ● 因果一法,为佛教入门之初步,亦为...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出家人应该如何学戒

对于出家人来说,只有真正受了戒,才能成为名符其实的...

地球不是只属于人类

世界上最宝贵者莫如生命,任何形式的生命都应该得到我...

教授写给新入大学女儿的9条忠告

开学季,大一新生们满怀憧憬地步入大学校门。然而大学...

正如法师《念佛以求生西方为究竟》

(第一日)念佛的利益 念佛,乃种植善根福德因缘,其...

【佛教词典】井中捞月

譬喻以邪见引导人。系摩诃僧祇律卷七所载,佛尝告诸比...

【佛教词典】九上缘惑

(术语)九种缘上界上地之惑也。即见苦所断之邪见,见...

净业行人如何修死观

老病死苦乃吾人大患 《佛说无常经》言:外事庄彩咸归坏...

人死形灭,纵有罪业,何从受报

问:福善祸淫,不过生时受报耳。若人而既死,则形神消...

淡定与慈忍

记得一位禅师曾经说过,无事忙中老,空里有哭笑 。 当...

李炳南居士《佛七开示系列》

壬子年灵山寺佛七开示 第一次开示 念佛结七迄今二十有...

在生活中修要能够「轻现世重后世」

在生活之中修,就是指生活要有重心。重心是什么?解脱...

《金刚经》教我们做什么

大家知道我们讲《金刚经》,《金刚经》教我们做什么啊...

慈心不杀,当吃长素

慈心不杀 夫人物虽异,佛性原同。彼以恶业沦于异类,...

临终听到地藏菩萨的圣号,就能永不堕三涂

佛又对观世音菩萨说:复次观世音,若未来、现在这世界...

拜佛姿势图解

第一.站立姿势.轻轻合起双掌,手指并拢,手肘自然弯...

攀缘妄境,造业轮回

在商朝,商朝最后一个皇帝商纣王,商纣王有一天,有一...

是否适合做夫妻的10个标准

现如今,婚姻的可靠度似乎越来越低,离婚率高居不下。...

木鱼的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吉祥。 今天我们道场白华庵,跟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