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只有打破一切成见 才有可能见性成佛

明贤法师  2014/09/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只有打破一切成见 才有可能见性成佛

禅修,重在这个“修”字。“修”有两个方面,一是行为上的修,一是心理上的修。如果只修改行为,却不调整心理,实际上是修外不修内,依旧没有变。

为什么心理也要修?比如,幼儿的心理比较天真,这是宿缘成就。但从青年逐渐变为成人的心理过程却不单是宿业所成,而有当下种种业习和合累积所致。虽有宿业成分,具体表现却是执着于当下的种种阅历。

因明学的推理论证最后暴露出一个特点,就是它无法解决经验和阅历的问题,甚至就连知见的最终问题也解决不了。为什么?因明学中有这样一个推论:如果你想成佛,就要先学到成佛的正见,再进行终极抉择,把这种正见变成真正能佐证理论的实践。

虽然有很多例证和经验支持成佛的正见,你也接受这种知识作为定解和决定之趣,从而成为自己修行的终极指导,但它的真正价值充其量也就是指导作用。有了指导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吗?还是不可以。成佛的正见,不能代表真正的佛果。

没有证悟之前,正见只算次等资粮。那么让自己成佛的根本推动力是什么呢?是自己过去的阅历。阅历对人的影响至为重要。比如学哲学的同学,只要学过一套完整的哲学思辨系统并且能够应用自如了,在生活中就有了一件脱不掉的贴肉布衫,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要挥舞起这把“哲学大刀”去思维。可能他们从知识结构到思维模式,全部都是哲学化的。如果你是学经济的,那么对事物的判断可能都是经济化的。而大家无论被怎么“化”也都觉得并无不妥,因为你们的知识进展一直都在培养这种“化”。

人该不该有一些不被知识框架“化”掉的东西?这是作为读书人应该有所考虑的问题。阅历究竟会决定什么?决定我们的最终结果,决定所有的修行到底有没有效果。因为阅历就像一个过滤器,不管佛法正见有多高深,我们亲见亲验的事实有多确凿,也唯有经过验证和过滤后所剩下的那一点才是自己的。

我们很可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危险:你是学哲学的,可能哲学会把最真实的佛法过滤掉,最终只有偏向哲学性的这部分才是你真正留下的。你是学经济的,可能经济学会把原汁原味、立体多面的佛法过滤到只剩下经济方面的属性,这些才是你最后留下的。社会学、文学、历史学、人类学等各个方面都有可能把我们的正见过滤一番,最后那一点点才是真正留下的。

这样一看,你很危险!不管你有什么知识框架,这个框架都会马上成为你最大的障碍、让你不能突破。所以,我们虽然看见了佛法,但其实仍旧生活在自己的阅历中。只有在阅历形成的经验把佛法严格过滤之后,才会有那么一丝佛法的影像进入心田——这是十分无奈的过程!

这里谈“修”,并不是泛泛说“赶紧去打坐、赶紧去参禅”,而是要探讨一下,在我们的知识结构中到底允许多少佛法的光明进入心地?这需要自己做判断。如果你不判断,没有人能替你判断。你的导师、教授,只会把你往固有的知识结构里推。

如果你能杀入八十万禁军的方阵,最终却杀不出来,那么你始终还不是你,只是被赋予了某种特征知识属性的一个框架。现在,任何一个成熟的知识框架都能框下几十万、几百万、上千万乃至上亿的人,但你愿意做这样的人吗?

如果终身只能停留在一种知识框架里,这是件悲哀的事。通俗地说,终身只能走一条道,恐怕也是件悲哀的事。尤其是这条道路的终极属性与佛法没有多大关系,反而与本人的知识结构有更大关系,这样一来,我们的一生就会很悲哀——永留在自我的狭小世界中。因为我们心里会揣着一把尺子,无论遇到什么,只能先拿自己的尺子去衡量。

石屋清珙禅师有一首诗:

手携刀尺走诸方,线去针来日日忙。

量尽别人长与短,自家长短几曾量。

我们对自己知识结构的反思恐怕没有什么力量,不能把力量用到反思知识本质上面会很麻烦。比如坐着飞机,可以一会儿到沙漠,一会儿到青海,一会儿飞往江汉平原,一会儿又去往海洋地区。东南西北,在一个小时内都能迅速到达,但我们戴的眼镜却始终都只有沙漠上防尘暴的那副眼镜,所以到了南方不适应,到了温暖的绿色之都也不适应。只有一副眼镜怎么办呢?我们要受罪了。

大家只有二十来岁,我本人可能是你们父母年龄层的人。我想我那些同龄人可能会为一个情况感到惭愧,就是他们在人生旅途中只能走一条道,而且能够拿来指引你们的可能也只有这一条道。看来,你们要求知。

可是走进了校园,你们也只有一条道。从小学到中学是一条道,到了大学也还是只有一条道。可能你们博士论文所描述、书写的方向,就是自己一辈子看事情的方向了。多么悲哀!一年换一个方向不好吗?至少会生活得丰富多彩一点。

但事实却不是这样。多数时候知识框架一经奠定,往后就没有力量进行改动了。那该怎么办?我曾经尝试解决,就是下狠功夫拼命禅修、拼命阅读《金刚经》等般若经典。曾经有很多个日日夜夜,我都在彻夜不眠地禅修和思维经典要义。

但后来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一旦形成某种知识框架,背后的壁垒真是层层无尽!原来我们用知识框架为自己编织了一个世界,我们所说的“一人一世界”的道理就在这里。我们会用知识框架编织的这个世界,去网罗一切世界。如果没有放下这些框架,就没有丝毫机会面对真实的大自然和同参道友乃至我们的生活。

从表面看,这只是微细的心理问题,需要对知识框架进行反思。但各位要留意,在历届禅修营过程中,我本人始终着力于对大家编织的知识网络进行抽丝剥茧。能抽一分是一分,能解放一分是一分。

可是我发现,直到现在,大学层面对成人的高校教育,带给同学们的只有编织的教育、没有解构的教育。在我们对对象进行解构的过程中,不断强化着对自己所编织内容的信任度。越来越信任它,越来越依赖它。

那么,人有生死和痛苦怎么办呢?如果使用这些曾被极度信赖的编织结构应对真实的生老病死、情绪烦恼、种种痛苦,我们就会应付不了、抽不出手脚。这会使我们越来越痛苦,愈加发现到处都是矛盾,愈加发现知识在生活中的无能。

但愿我们这代人遇到的矛盾,不要成为你们新一代年轻人的矛盾。年轻人中能否有这样几位勇士,勇敢面对自己编织的知识网络,不再被终生套下去呢?

禅修的“禅”字,就是解构所有形式知识的利器。这个利器,你要向外甩,也要向内还。而就我个人来看,向内更重要。因为向内可能会把你所有的世界都彻底瓦解,再又重建一番。只有成为法器,所有的“禅”才能对你呈现出真实的意义,你才能通过“修”,来真正刻骨铭心地解决一切问题。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禅诗三百首

1、无相偈六祖惠能大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

正信去邪知,亦保永世安康

过去,佛陀曾生为马王,名叫驱耶,常在海边渡引漂流之...

能同时依止一净一禅两位善士吗

问: 请问法师,弟子能同时依止一净一禅两位善士吗?弟...

达摩大师「四道行」的人生哲理

达摩大师来中国以后,为了教育其弟子创立了达摩禅,还...

修慈心禅的方法

以自己为对象 你们也许注意到了这个经文的第一行:愿我...

末世众生仗自力断惑证真,甚难甚难

原文: 接手书,知居士有向上志。然未知法门所以,及与...

我们不爱过去未来,只爱现在

我们出生以后,心中就有一个知见,坚定的想法。什么想...

云何心能得明净

云何能得悟解法相,心得明净?信曰:亦不念佛,亦不捉...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序 后秦释道朗撰 大般涅槃经者,盖是法身之...

治疗眼病的偈语

(一)瞎子竟重见天日 (作者:煮云大师) 不多久以前,...

修行的目的并不是不睡觉不吃饭

眠为大暗无所见,日日欺诳夺人明,以眠覆心无所见,如...

自己父母都容不得,何以容天下

父母生养了我们,含辛茹苦地抚育我们长大成人,虽然每...

从头到脚的饮食营养秘方

俗话说:吃什么补什么。但你知道大脑、心脏、肺、头发...

【佛教词典】理体

(术语)万有之本体,谓理性也。...

【佛教词典】初会

(杂语)法会之初度也。无量寿经上曰:彼佛初会,声闻...

木鱼之眼昼夜常醒

谈到警醒,在大雄宝殿、大智殿、大悲殿都有巨大的木鱼...

人生在世,留一点帮助别人

佛经里有一则譬喻故事,在印度有两个妇人,同时得到一...

像死人一样做功夫

歇下狂心,歇即菩提 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释迦弥陀此遣彼唤,岂容不去

又佛密意弘深,教门难晓。三贤十圣,所弗窥测。况我信...

观世音菩萨,汝于娑婆世界有大因缘

我们和观世音菩萨最有缘啦~这可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亲自认...

为何至心念佛能消多劫生死之罪

诸经典中都说念佛有无量的功德。为什么会有无量的功德...

星云大师:做一个好公务员

我们在国家机关服务,应该要有一些基本的观念,才能把...

恶口骂人的种种可怕报应

恶口的异熟果报是堕落三恶趣中。 往昔佛在世时,尊者满...

难以老实念佛的症结在哪里

问: 怎样才叫老实念佛?人们为什么难以老实念佛,其...

念佛须善发心者,心为修持之主

原文: 念佛须善发心者,心为修持之主。心若与四宏誓愿...

积集福德资粮最快速的方法

我们都知道大乘佛法跟小乘佛法一个很大的差别:小乘佛...

佛教与物理

物理学是研究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内部结构、基本性质和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