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八风」是如何引发烦恼的

明一法师  2015/03/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八风」是如何引发烦恼的

八风中的“讥、毁、衰、苦”本身就是烦恼,我们想大家比我还要清楚。所以,这里就不再重复,我们看看八风中大家都认为是好的“称、誉、利、乐”是如何引发烦恼的。

“称、誉、利、乐”可以说大家都喜欢,所以每一个人都想得到。所以,你要那个好的,别人也同样盯着那个地方,结果就发生矛盾了,觉得分配不公,觉得表扬不公,觉得赞誉不公,我吃亏了。处处都把我放在前面,什么事情都把我放在第一位,根本就没有考虑他人,这就是烦恼的根本所在。

我们学佛的人,学习了很多的佛法。应该来说心地比较清静,但是在八风面前,很多人照样透不过这一关。为什么呢?因为他觉得跟我的利益有关;跟我的面子有关;跟我的……或者说跟我的寺院有关;跟我的师父有关;跟我的信仰有关;跟我的……

“我”,因为有“我”在,烦恼的根本在这个地方。他不会把“我”当成处理品,把我当成处理品了,那就把我破掉了,如果把我处理掉了,就能证圣果了。或者说跟法有关,认为有一个真理非坚持不可,事物的发展一定要按照某种模式,离开了这种模式就无法接受。

所以,烦恼不断,或者因为“我”或者可以不要“我”,但是要坚持某种规律或者自认为的真理。我们就是这样放不下这些。我们每一个人不管是佛弟子还是俗人,我们不只执着于“我”,还执着于“法”。结果,给自己套上了一层坚固的枷锁,牢牢地被自己喜欢的这个宝贝烦恼淹灭。

因为我们不可能生活在一个孤岛上,都是生活在人群当中、人际关系当中,每时每刻都有一个自他关系存在,一切的问题都在自他的关系当中表现出来,而表现得最突出的,就是彼此都是我第一,首先考虑的是我。有的人可能能够舍去我,但是“法”执一样坚固不舍,一定要坚持自己认为的真理或形式。

所以,处理烦恼的第一方法就是要求自己。要怎样要求自己呢?你不要老用眼睛盯着别人,早上一上殿时用眼睛盯着别人,看今天来了多少人;出坡的时候用眼睛盯着别人,看看都有谁在卖力做事情;过堂的时候用眼睛也是盯着别人,今天怎么只有这几个人吃饭;坐香的时候,用眼睛盯着别人,看看谁来了谁没有、谁坐的稳。……

乃至看看得到“称、誉、利、乐”的人,他们处处还不如自己。这些“称、誉、利、乐”应该归自己得到。所以,在《六祖坛经》的无相诵中说:“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用这个愿望来做生命的核心价值

我们刚开始在修无分别智时候,当然第一个要远离的就是...

委曲求全算不算无我

我有一个朋友,某天受到家人一致地指责,他为了顾全家...

你一天到晚看别人,就容易起烦恼

问: 师父在《楞严经》有提到:就是他的根跟识,是一个...

肉体不过是幻化的因缘,为什么要贪著

以前也和大家一起学习过龙舒居士的净土文。再读一遍,...

天地广阔,不要画地自限

天地广阔,人不能只想着自己占有一席之地而自寻烦恼。...

魔军的这十支队伍

菩萨道里面,特别强调忍的力量超过持戒、精进、禅定一...

如何对治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就是我们的第六意识在断恶修善的时候,我们有...

我们忙的到底是什么

看过一则中国禅宗公案故事。 有一位公差,押解着一名...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要学会和佛的心相应

我们什么时候能证道呢?这就全在于我们的信心,在于我...

《文昌帝君阴骘文》原文及白话

《文昌帝君阴骘文》告诫人们为人处世的道理,从而达到...

身与灭身,无二无分别

心无碍菩萨曰:身、身灭为二。身即是身灭,所以者何?...

白云法师: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知识,是理论上的见闻。修养,是实践中的体验。 学佛...

【佛教词典】二种名

【二种名】 p0023   大毗婆沙论十五卷七页云:复次名...

【佛教词典】实我虽无得有亿识等事

【实我虽无得有亿识等事】 p1273 成唯识论一卷五页云:...

一边挣扎,一边念佛

我每天功课不缺,礼佛,诵经,念佛,出了佛堂念珠也抓...

徐母杨太夫人生西记

原文: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固无论天人修罗...

唐代高僧怀玉禅师

我们有很多人虽然念佛不一定心里能够笃定,就是这种自...

《爱心无限》杨澜访问证严法师

杨澜:我现在所处的这个地方是台湾东部的花莲郊区,在...

【推荐】佛教疗养之法

吾人铸形父母,寄迹乾坤,随业受身,依因感果,是身不...

暗施慈悲与后人--白居易

中国古代信佛的官员中,唐代诗人白居易是一位最具佛教...

寒门佛子成就六祖慧能祖师路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诸经如是说

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为成佛妙道,诸经如是说: 世...

持诵楞严咒能灭一切罪

【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净;未得戒者,令其得戒;...

超越男女相的分别

一天,佛陀在王舍城附近的灵鹫山,与大众比丘开示涅槃...

人生的老苦与病苦

在这个世间,衰老是一个苦。我们的念头,念念的迁移生...

罗汉的含义

我们常说的罗汉实为阿罗汉的简称。为声闻四果之一,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