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夫妻间该如何相处

昌明法师  2015/04/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夫妻间该如何相处

男女的地位是平等的:女子绝对不是男子的寄生虫;男子绝对不是女子的牛马。家庭的组织,是双方分工合作的,各有长处,互敬互补,方能和谐持久。

一对夫妇,由恋爱而结婚,在恋爱时期,倘使互相不用真诚坦白的态度,专以隐己之恶、扬己之善的技巧来博取对方的欢心,这样的恋爱假使成熟,就要结成不良的后果。往往到了结婚以后,以为双方的名分已经确定,夫妇关系已有保障了;于是彼此过去抑制自己,博取对方欢心的观念就改变了。一切行为就处处随便,以为夫妇间不需要尊敬、客气,反以为尊敬、客气是虚伪的假面具。而不知夫妇间最需要的是尊敬、客气。倘不体谅对方的关心,反怪他麻烦,不赞美对方的谦逊,而说她卑下;再不客气的还企图屈抑对方,以迁就自己。

逐渐的,彼此把所有的劣点暴露出来了,日久生厌,只觉得对方的可憎了。诚如佛在《无量寿经》里说:“自妻厌憎”,和《玉耶女经》里说:“见夫不欢”。彼此厌憎不欢,感情转趋破裂,甚至造成不幸的悲剧。怎样才能够保障夫妇终身亲爱的幸福呢?那就遵从佛陀的教导,有二点要加以修养:一言色相和,二忍受。

化解家庭矛盾有技巧

居家过日子,没有勺不碰著碗的。出现家庭矛盾后,如果不考虑言行、场合,甚至采取一些简单、粗暴、过激的行为,不仅不利于矛盾的化解,反而会伤害夫妻感情、激化矛盾。因此,化解家庭矛盾也应讲究技巧和艺术性。

一是避。解决家庭矛盾,不能伤害感情和对方的自尊心,既要避免动拳脚,又要力避使用“离婚”等极易伤害感情的言词,同时还应注意场合,尽量避开他人。

二是缓。由于夫妻双方都在气头上,假如这时急于解决,难免会有一场屋檐下的“战争”,这样会造成极大伤害。最好的办法是先忍一忍、缓一缓,将矛盾或问题暂时放置起来,等心平气和后,再选择适当的方式或机会解决。

三是选。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更有利于矛盾的解决,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如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双方处于轻松的心境,容易做到宽容、让步、理解和沟通。

四是绕。绕开正题,借助对方那些乐于谈论的话题,适度加以引申、旁敲侧击,启发诱导,而委婉地道出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意图。

五是笑。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和行为,消除对方的逆反心理和敌对、抵触情绪,使之破涕为笑,在笑声中融洽气氛,营造宽松的心境,使矛盾自然而然地得到淡化、和解。

言色相和

佛说:“言色相和,无相违戾”。这是夫妇间精神生活的要素。双方的言语能够和软,面色常带笑容,那感情还会违戾么?“体谅”,在夫妇间是很重要的。倘不肯体谅,互相指责,那言色就不能够相和了。指责是破裂感情的礁石。天台人有句谚语:“耳朵要好话听”。指责会引起对方的恶感,以为你在轻视他,讥笑他。于是来一个反唇相讥,或者恼羞成怒。彼此都发火了,这岂不是自讨苦吃吗?对方倘有错误,要纠正他时,切忌率直;要婉转地用商量的口吻,贡献意见。

对方倘有长处,要给与真诚的欣赏和称赞,而且要常常称赞。《华严经》里说:“常作润泽语,柔软语,闻者喜悦语,善入人心语,风雅典则语”。不可作“蛊犷语,苦他语,令他嗔恨语,如火烧心语,能坏自身他身语”。我们出言吐词,要时时自己省察,不要伤害对方。

“修行”是修改错误的观念、言语、行为。我们若是决定“修行”,就得先从言语上修改起,从“让”字做起,能够做到“言色相和”这一步,夫妇的生活,便会常在和煦春风之中了。

忍受

夫妇有时因生理或心理的变动,性情就难免异状。有时因环境不尽满意,言语举动略改常态,这都是常有的事。设使双方不能遵守佛的“忍诫”,两不相让,而起口舌争强,意气用事,那末感情就要发生裂痕。你使对方气恼,你自己也决定免不了气恼。这是损人不利己的,又何苦去做这种愚蠢的事呢?

忍受是要培养的。当对方火气很旺的时候,我纵有充分的理由,也应该暂时让他,不和他辩论,不得已时,或出外暂避锋头,等到对方的怒气消除以后,才和颜地告诉他,刚才的退让并不是理屈示弱,实在因为要避免家庭失和啊。这是寓刚于柔的御夫和御妻术,持之以恒,对方没有不被感动的。“柔能克刚”的真理,我们是很有机会可以应用一下的。

还有,逢到对方发火骂人的时候,应当记住天亲菩萨的话:“骂者有二种:一实,二虚。若(对方所)说(是真)实者,我应生惭。若(对方所)说(是)虚者,无预我事,犹如响声,亦如风过,无损于我,是故应忍”。所以能够做到“无相违戾”的,不独自己减少气恼,就是对方也能够觉悟,容易受我感化,家庭间就可相安无事了。

夫妻如筷子

佛教是不赞成结婚的吗?当然不是。不过,佛教的确赞叹出家的功德,那也并不等于反对在家人结婚,信了佛教的人也不会都该出家。其实,唐宋时代,在家的佛教非常兴盛,我们可以从敦煌石窟的文字记载、图画或雕刻中,看到许多关于在家居士家庭生活的描述。宋、元朝以后,佛教渐渐隐遁山林,与人世间渐渐疏远,因而造成一般人认为佛教是仅属于出家人的错误观念。很多父母,如果发现自己的子女亲近道场、亲近法师,就会很担心他们出家。事实上并不尽然!出家不是消极地逃避,仅有极少数人适合出家、出得了家。

在家居士是佛教的基础,在释迦牟尼佛的时候,就非常重视家庭生活,重视夫妻之间、亲子之间,如何彼此相待。甚至还有经典讲到结婚之后,怀孕、生子的事。例如《善生经》、《玉耶女经》,均对夫妻亲子有明确的伦常原则。《中阿含一三五经》亦明言:“夫当以五事爱敬供给妻子。”“妻子当以十三事善敬顺夫。”并说:“若人慈愍妻子者,必有增益,则无捐耗。”由此可知,佛教并不是与世隔绝的。

有个比喻很形象,夫妻要像筷子一样的地位平等,长短相适。筷子长短大致相当,彼此相对独立,夫妻亦然。男女地位的平等,是维系美满家庭的根本要素,可是,有的人却自恃自身条件优越,对对方盛气凌人、颐指气使,或暴躁泼悍、任性专横……显然,大男子主义、大女子主义和尊卑、主从、贵贱的夫妻关系,都难有幸福婚姻可言。

夫妻要像筷子一样互帮互助,目标一致。筷子只有配合默契,才有“收获”。和谐的夫妻感情贵在志同道合,比翼双飞。因此,情感上的体谅,生活里的体谅,挫折前的互慰,事业中的互勉……在夫妻间应是不可缺少的。只有难关共度,携手共进,才会使爱的“横杆”不断升高。

夫妻要像筷子一样冷热不辞,甘苦与共。筷子不惧高温寒冷,能纳酸甜苦辣。和谐的夫妻关系也该如此。

夫妻要像筷子一样方圆相间,灵机应变。这是因为筷子上方下圆,而使我们的手法能灵巧自如,变化万千。夫妻相处,同样需要这样的“方圆”艺术;既坚持原则,同时又乐于欣赏和赞美对方,对对方的缺点不苛求;善于相互适应,不试图去“改造”对方。而要改善自己。

夫妻如筷,愿天下夫妻都能如此。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打妄语才能去学佛,这样是不是不能受五戒

问: 因为家里人反对,所以总是要打妄语才能去学佛,这...

佛教对于爱情的看法是什么

问: 佛教对于爱情的看法是什么? 净因法师答: 要想解...

婚外恋产生的究其根源

受西方性自由思潮的影响,包二奶、养情人、纳妾等有损...

为什么不结婚

为什么不结婚?这问题,我遇到了许多朋友,都曾这样问...

念佛病人在很危急的情况下,家属该怎么办

问: 如果病人在很危急的情况下,家属控制不住情绪想...

站在别人的角度想想

有两个妇人在聊天,其中一个问道:你儿子还好吧? 别...

圣严法师《做好人际关系》

问:有些人说做人比做事难。如果在职场受人冤枉,是要...

不要被爱情冲昏了头

要认识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好像愈来愈不容易,有个女孩...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不了解佛法的人对皈依的误区

现在有许多人因为觉得佛门是劝人向善的,所以愿意皈依...

心念决定业力的强弱与方向

业力的形成是由心念决定的。心念是邪恶的,不管做什么...

开经偈与武则天的故事

当我们翻开经典都会看见一首开经偈,这一首偈就是八十...

四个次第引导你离苦得乐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生活是安乐的,但是如何能够安乐而...

【佛教词典】希法

(术语)十二部经之一。说希奇不思议事之经典也。正理...

【佛教词典】梵难

谓梵行之难,为比丘二种难之一。比丘修梵净行时,因俗...

念佛求生西方,不可发来生之愿

原文: 净土法门,以深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不可发来生...

苦尽甘来成正果

母亲陈玉英(10262014),法名觉玉,临洮县八里铺镇下...

成就十种正法之行

一日,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假如...

【推荐】星云大师《放下身段》

处境愈顺遂的人,一旦不如意的时候,他就放不下。在感...

宏海法师:佛陀的十大弟子们

一、舍利佛 好,阿弥陀佛! 各位与大觉世间有缘的同修...

今世的生死只是一段短短的旅程

生死问题是人类的一个永恒的命题,人类从产生以来就一...

「无我」的简单解释

无我佛教的根本教义之一。指外道所执的实我及凡夫所妄...

戒律是自由而不是束缚

很多人很害怕受戒,认为我学佛可以,信佛可以,但是你...

圣严法师《禅的本质》

在开始讲这个题目之前,先澄清一个观念:禅是不能讲的...

西方路遥如何能至

问:西方去此十万亿佛刹,凡夫劣弱,云何可到。 答:为...

活在过去或担心未来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觉自己身边的许多人与朋友都活在过...

气盛不谦虚的后果

雪公老师在世时,曾不断勉励学生要培养眼力,扩展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