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可不可以就一句佛号念到底

净界法师  2015/05/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师父,我有一个问题,就是因为我们都不够了解自己,很难配药,我们也不是医生,那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选净土法门的原因。可不可以就一句佛号念到底?阿弥陀佛!

净界法师答:如果你的烦恼轻薄,如果你的善根深厚,如果你的愿力坚固,可以!三个如果。因为你都不需要,你没有那个病。法门是治病的,你有那个病你就必须吃那个药。当然你没有那个病,你业障不重,那人天乘对你就没有药了。你自然不会去造杀盗淫妄,这五戒你也不要守,心平何劳持戒。你对人世间根本就没有什么太多的情感,你也不需要思惟苦谛、调伏爱取,这个药你也不需要了,你很自然安住真如,不需要修大乘安住空性。你这五乘法门对你通通不需要,但是这个条件是:如果这几个条件成立的话。

如果你有这个病你不吃药,这个问题就麻烦了!因为它不会自己消失掉,那就看你的佛号能否冲得过去了。冲得过去,冲不过去这不知道,因为临命终的时候充满变数,人的心是很复杂的一个东西,非常错综复杂。

即便是佛陀,也只有到了你初地以后,他才给你授记说你会怎么样,入了正定聚佛陀才给你授记的。你没有入正定聚之前,你明天会发生任何事情,连佛都说不准,真的,佛都说不准。如果你一定要往生的话,其实,你对自己要很了解,很多人对自己不见得了解,为什么?你很少打坐。

你看我们一个人很矛盾,我们对别人很了解,有没有觉得,你隔壁的人是什么心态,你讲得清清楚楚,你可以讲一个小时。哇!这个人怎么样怎么样,但是你不了解你自己,这是问题。因为我们六根都是向外,所以你没有回光返照。不了解自己就很麻烦,因为你遇不到圣人,就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

如果你生长在正法时代,你不需要了解自己,你拜文殊菩萨做师父,文殊菩萨说:“你前面三年给我老老实实地拜忏,后面三年给我修四念处,再后面你念佛就够啦,其他都别看了。”他把你的路都铺好了,你很幸运,生长在佛世,生长在圣人出世的地方。

但你到了末法时代,你还蒙着眼睛到处走的时候,就糟糕!因为没有圣人出世,你又不了解你自己,那你学这个法门干什么呢,我就不知道了!没有医生,药你都乱吃(现在大家都乱吃药了),你不能凭感觉在修行。

佛陀没有说法,《金刚经》说,你说佛陀有说法就谤佛。佛陀没有说法,那这个法怎么来的呢?佛陀是为应众生的需要而说的,这个很重要!是你有需要他才说的,所以这个法就没有自性。如果佛陀出世,不管你有没有需要,他就讲一句话出来,这个法就有自性,它不必等待因缘,但事实上没有,每一句话都是你需要他才说的,所以佛陀没有说法。

从这个概念我们就知道,这个法是用来治病的。诸位!你没有事的时候会吃感冒药吗?不会!所以怎么样为自己调配药,那就很重要了!我建议你每天要有个打坐的功课,你就会慢慢了解自己。你那个心光,不要老是向外,偶尔把它调整一百八十度,看看你的内心世界是怎么活动,它喜欢往哪里跑,它有一个轨道的。

其实我们内心里慢慢有它习惯性的一个轨道,你遇到事情的时候,人内心里面,的确有它习惯性的活动,每一个人不一样,你要把那个脉动抓出来,你就知道,这个人问题在哪里,然后就会减少你很多的时间,你就知道这个法。在这个法门当中,我们《佛法概要》讲很多。你就知道,喔!我需要的是这一块,这一块对我是急迫的!

所以当《佛法概要》学完以后,接下来就是你要了解自己,怎么做取舍,这个就是诸位的工作。好!还有没有问题?理论上,我不知道诸位的根机,有些可能是圣人出世,也有可能。你越在末法时代出世,你的对治法门要越多。你在这个末法时代,某种程度你是共业,这个法越到末法时代的时候,众生的病越重,你靠一句佛号就越不够。

诸位!你看看历代净土宗的祖师,你会发觉有变化,你看早期唐朝的时候,善导大师的净土概念很简单,他叫你就一心归命就够啦,你相信自己是业障凡夫,你相信阿弥陀佛有无量功德,他一定可以救拔你。善导大师讲来讲去,都在讲这个概念而已,“一心归命”四个字而已,通身靠倒。那是什么时代?唐朝的时代,距离我们将近两千年。

唐朝过去了,宋朝,永明大师慢慢提出了“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当然他也同意“无禅有净土”,他提出两个概念。宋朝过去了,到了明朝的时候,就很少有祖师提到只要一句佛号就好,很少。到了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就又提出了理观事修了。

祖师在演变一个法的时候,都不是随便的,他一定知道平均值,这个众生的平均值已经变化了,因为这个佛法有契理性跟契机性嘛,上契十方诸佛实相的道理,契理性不能变的。你不能说,啊!这个道理跟那个道理不一样,唐朝的道理跟宋朝的道理,跟我们现在的道理,是一样的,但是契机性就不一样了,在取舍。

诸位!你看看净土宗的十三代祖师,比较一下你会发觉有一些变化,越到末法时代开的药就稍微多了,这到底说明了什么事情,你们要去想一想。就是前面的药已经不够用了,这药轻病重,早期开的药已经不符合后世人使用了。这就是为什么要有历代祖师,江山代有人才出,他不断地要调整,如果说佛法没有契机性,那历代祖师通通不要了。有些人说,喔!看佛经就好了,这句话不对。

佛陀是原则性的开演,祖师呢,他是有时代背景,他会做微调。你这个时代,这个祖师在这个时代出现,他知道怎么调整你这个药方,要调整一下。看祖师的法是契机,看经典是契理,这两个都有需要。当然你也不能完全看祖师,蕅益大师说,你看看祖师也要看看佛陀,你至少了解“佛世芳规”,佛在世的时候是怎么教弟子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念佛法门一定要调伏现前烦恼

不得包藏瑕疵:瑕疵是指一时的缺陷,譬喻我们起心动念...

锻炼身体是执着自己的色身吗

问: 弟子深信净土,誓死不退,现在也很少运动了,觉得...

念佛就是无与伦比极为深妙的禅

禅这个词含义很广泛,有世间的禅,有出世间的禅,有祖...

善导大师的十段精彩法语开示

《般舟赞》,善导大师有十段法语的开示,也是同样在显...

出声念佛,每易发火,得默念否

达本问:出声念佛,每易发火,得默念否? 菩萨曰:汝一...

各宗要略——净土宗

史略 弥陀净土,源于晋代慧远大师,于庐山结白莲社,在...

何得怕魔现而不敢念佛

所言深益,不必在境界感通上求,当在往生西方上认定。...

下品三生分别要住胎多久才见佛

问: 九品往生中,下品分别要住胎多久才见佛? 大安法...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我们要对佛号生起决定的信愿

念佛之说,何自来乎?非金口所宣,明载简册,今日众生...

聂云台居士《保富法》

内容简介 《保富法》作者聂云台先生,是清代名臣曾国藩...

无边的生死罪业和痛苦是怎么来的

众生在迷,贪著、攀缘、妄想执著世间、出世间的一切事...

信佛后事情不顺,这是怎么回事

问: 我看见不少佛友,他们信佛、念佛,但是还有很多...

【佛教词典】十二行法轮

(名数)即三转法轮也。...

【佛教词典】空有论争

指大乘佛教在印度即发生二大教系,对于诸法体性究竟为...

仙叹富者的布施

佛陀的过去世曾是一位大财主,名叫仙叹,非常富有。因...

圣严法师:智慧与福报

有福报却不一定有智慧;若无智慧,福报本身也可能会带...

放下我执,精进努力

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各种的纠缠是烦恼的主要来源。尤...

在寺院当义工,接受物品是否会犯戒

问: 道场分给师父们的水果、饮料等,师父们可以给居士...

【推荐】感应道交是双方面的事情

佛号是一个广大的无量光无量寿,但是问题是,是谁去念...

倾听生命的呐喊

一头牛的死亡 四五个穿长筒胶鞋的屠夫把一头牛拖进了屠...

为何弥陀一身能接引百千万亿众生

原文: 或曰:阿弥陀佛,安居极乐。十方世界,无量无边...

印光大师法语撷录

一赞净土超胜 大矣哉净土法门之为教也。是心作佛。是...

地藏菩萨名号的来源

在我们佛教界里头,四大名山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要讲...

智谕法师:开智慧

清净心是智慧种,一般人误会,认为多读诵可以生智慧,...

【推荐】善业必须要有正确思想来引导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叫做须赖的居士,名叫须赖。这个居...

真正令我们受尽折磨的,是自己内在的魔王

在佛陀的教言里,经常会提到四魔中的天魔。通常,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