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可不可以就一句佛号念到底

净界法师  2015/05/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师父,我有一个问题,就是因为我们都不够了解自己,很难配药,我们也不是医生,那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选净土法门的原因。可不可以就一句佛号念到底?阿弥陀佛!

净界法师答:如果你的烦恼轻薄,如果你的善根深厚,如果你的愿力坚固,可以!三个如果。因为你都不需要,你没有那个病。法门是治病的,你有那个病你就必须吃那个药。当然你没有那个病,你业障不重,那人天乘对你就没有药了。你自然不会去造杀盗淫妄,这五戒你也不要守,心平何劳持戒。你对人世间根本就没有什么太多的情感,你也不需要思惟苦谛、调伏爱取,这个药你也不需要了,你很自然安住真如,不需要修大乘安住空性。你这五乘法门对你通通不需要,但是这个条件是:如果这几个条件成立的话。

如果你有这个病你不吃药,这个问题就麻烦了!因为它不会自己消失掉,那就看你的佛号能否冲得过去了。冲得过去,冲不过去这不知道,因为临命终的时候充满变数,人的心是很复杂的一个东西,非常错综复杂。

即便是佛陀,也只有到了你初地以后,他才给你授记说你会怎么样,入了正定聚佛陀才给你授记的。你没有入正定聚之前,你明天会发生任何事情,连佛都说不准,真的,佛都说不准。如果你一定要往生的话,其实,你对自己要很了解,很多人对自己不见得了解,为什么?你很少打坐。

你看我们一个人很矛盾,我们对别人很了解,有没有觉得,你隔壁的人是什么心态,你讲得清清楚楚,你可以讲一个小时。哇!这个人怎么样怎么样,但是你不了解你自己,这是问题。因为我们六根都是向外,所以你没有回光返照。不了解自己就很麻烦,因为你遇不到圣人,就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

如果你生长在正法时代,你不需要了解自己,你拜文殊菩萨做师父,文殊菩萨说:“你前面三年给我老老实实地拜忏,后面三年给我修四念处,再后面你念佛就够啦,其他都别看了。”他把你的路都铺好了,你很幸运,生长在佛世,生长在圣人出世的地方。

但你到了末法时代,你还蒙着眼睛到处走的时候,就糟糕!因为没有圣人出世,你又不了解你自己,那你学这个法门干什么呢,我就不知道了!没有医生,药你都乱吃(现在大家都乱吃药了),你不能凭感觉在修行。

佛陀没有说法,《金刚经》说,你说佛陀有说法就谤佛。佛陀没有说法,那这个法怎么来的呢?佛陀是为应众生的需要而说的,这个很重要!是你有需要他才说的,所以这个法就没有自性。如果佛陀出世,不管你有没有需要,他就讲一句话出来,这个法就有自性,它不必等待因缘,但事实上没有,每一句话都是你需要他才说的,所以佛陀没有说法。

从这个概念我们就知道,这个法是用来治病的。诸位!你没有事的时候会吃感冒药吗?不会!所以怎么样为自己调配药,那就很重要了!我建议你每天要有个打坐的功课,你就会慢慢了解自己。你那个心光,不要老是向外,偶尔把它调整一百八十度,看看你的内心世界是怎么活动,它喜欢往哪里跑,它有一个轨道的。

其实我们内心里慢慢有它习惯性的一个轨道,你遇到事情的时候,人内心里面,的确有它习惯性的活动,每一个人不一样,你要把那个脉动抓出来,你就知道,这个人问题在哪里,然后就会减少你很多的时间,你就知道这个法。在这个法门当中,我们《佛法概要》讲很多。你就知道,喔!我需要的是这一块,这一块对我是急迫的!

所以当《佛法概要》学完以后,接下来就是你要了解自己,怎么做取舍,这个就是诸位的工作。好!还有没有问题?理论上,我不知道诸位的根机,有些可能是圣人出世,也有可能。你越在末法时代出世,你的对治法门要越多。你在这个末法时代,某种程度你是共业,这个法越到末法时代的时候,众生的病越重,你靠一句佛号就越不够。

诸位!你看看历代净土宗的祖师,你会发觉有变化,你看早期唐朝的时候,善导大师的净土概念很简单,他叫你就一心归命就够啦,你相信自己是业障凡夫,你相信阿弥陀佛有无量功德,他一定可以救拔你。善导大师讲来讲去,都在讲这个概念而已,“一心归命”四个字而已,通身靠倒。那是什么时代?唐朝的时代,距离我们将近两千年。

唐朝过去了,宋朝,永明大师慢慢提出了“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当然他也同意“无禅有净土”,他提出两个概念。宋朝过去了,到了明朝的时候,就很少有祖师提到只要一句佛号就好,很少。到了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就又提出了理观事修了。

祖师在演变一个法的时候,都不是随便的,他一定知道平均值,这个众生的平均值已经变化了,因为这个佛法有契理性跟契机性嘛,上契十方诸佛实相的道理,契理性不能变的。你不能说,啊!这个道理跟那个道理不一样,唐朝的道理跟宋朝的道理,跟我们现在的道理,是一样的,但是契机性就不一样了,在取舍。

诸位!你看看净土宗的十三代祖师,比较一下你会发觉有一些变化,越到末法时代开的药就稍微多了,这到底说明了什么事情,你们要去想一想。就是前面的药已经不够用了,这药轻病重,早期开的药已经不符合后世人使用了。这就是为什么要有历代祖师,江山代有人才出,他不断地要调整,如果说佛法没有契机性,那历代祖师通通不要了。有些人说,喔!看佛经就好了,这句话不对。

佛陀是原则性的开演,祖师呢,他是有时代背景,他会做微调。你这个时代,这个祖师在这个时代出现,他知道怎么调整你这个药方,要调整一下。看祖师的法是契机,看经典是契理,这两个都有需要。当然你也不能完全看祖师,蕅益大师说,你看看祖师也要看看佛陀,你至少了解“佛世芳规”,佛在世的时候是怎么教弟子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我们怎样为死亡做准备

龙舒居士在这里用起兴的手法,最后落实在我们平时没有...

净土法门的修持方法

(一)实相、观相与持名 实相念: 念佛并不是专指口念...

到底怎样才能得到幸福呢

问: 师父,有的老师说满足所需就能幸福,有的却说远...

古代高僧净土感应事迹

净土宗对佛教其它宗派影响很深,一直受到历代高僧的推...

这个寿命对我们的意义非常重大

我们看《阿弥陀经》说,他的寿命是彼佛寿命及其人民,...

无生毕竟有生在,离相依然住相中

无生毕竟有生在。 无生是谈理的,不生不灭的法性理体,...

大安法师:知道自己的念头-念佛

在东林寺我们常常会有百万佛号闭关出来谈体会,这一两...

我是弥陀心内之众生,弥陀是我心中之佛

念佛要有真实信心,第一要深信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印光法师 人生世间,祸福吉...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观此粉饰身,疮伤一堆骨,疾病多思惟,绝非常存者

学习四念处,观身不净这很容易懂,观受是苦、观心无常...

了脱生死超凡入圣才是真命好

那天,和信法师独对坐谈说道,信法师谈到世间一切福泽...

静虑能得三种功德

静虑三品者,一,安住静虑;二,引发静虑;三,成所作...

九大素食功效超乎你想象

不论东西方都有药补不如食补的观念,饮食能影响健康,...

【佛教词典】归依佛

【归依佛】 p1417 大毗婆沙论三十四卷八页云:诸归依佛...

【佛教词典】离言中道

为“言诠中道”之对称。法相宗立二重中道之说,其中,...

服务大众,神人共钦

有一个成都的知府,叫张乖崖的,他有一次在梦中经历一...

谛闲老法师生病时说「观是假的,疼是真的」是何含义

问: 《影尘回忆录》中提到,谛闲老法师生病时说观是假...

观音菩萨的由来

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是在亚洲大乘佛教信仰圈中,最为人...

【推荐】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一天,一个小和尚跑过来,请教禅师:师父,我人生最大...

有楞严咒就拥有一切

楞严经云:十方所有的佛就是持着楞严咒而成佛,可以看...

不至心念圣号,是不是就没有功德

地藏菩萨是普遍加持的,但是在这个地球上的六十多亿人...

看看有几位鬼神在保护你

长阿含经(卷第二十)原文: 佛告比丘。一切人民所居...

【推荐】修无分别智要从哪里着手

问: 师父慈悲,听您上课时曾经说过,有一母亲他有两...

我们学佛是为了什么

问: 师父晚上好,我们学佛是为了什么,了脱生死,家...

释迦牟尼佛管送,阿弥陀佛管接

在《悲华经》里,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都在一尊佛面前...

星云大师《佛陀的样子》

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身多业障,不...

六个维系爱情的妙诀

女人问男人:有朵花长在悬崖上,去摘的人有摔死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