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言人私,不揭人短

2015/05/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言人私,不揭人短

人活一生,是以尊严立于世。“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古人很早就对尊严做了很好的形象比喻。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人的人格尊严有神圣不可侵犯性。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言论自由的现代社会,人们一样也有忌讳心理,有自己与人交往所不能提及的“禁区”。我们常说的矮人面前不说短、“东施”面前不言丑一样,别人的短处缺陷、隐私尽量地避而不谈。避讳不仅是为人处事的技巧问题,也是一个人慈悲心和同情心的问题。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为自己留口德,同时也避免了“祸从口出”。

古人言:“骂人不揭短。”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做人都要学会留口德。管好自己的舌头。俗话说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点过失没有的人,世间是找不到的。对于别人的缺点、缺陷,就算有些地方看不惯,也不要说出去。尤其是别人的隐私,千万不要到处散播。

印光大师说:“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弘一大师也曾经说:“我每日思己之过都来不及,那里还有时间批评他人是非?”可现在有些人不这样,他们特别喜欢说是道非,稍微看到一点,听到一点,就赶紧添枝加叶的传播。甚至骂人的时候,故意揭露一些隐私和缺陷,把别人伤的体无完肤。这是非常不厚道的行为。

人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成长经历,都有自己的缺陷、弱点,也许是生理上的,也许是隐藏在内心深处不堪回首的经历,这些都是他们不愿提及的“疤痕”,是他们在生活里极力隐藏和回避的问题。被击中痛处,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尤其是他人身上的缺陷,千万不能用侮辱性的言语加以攻击。说人隐私,揭人短处,都是很不尊重人的事情。

语言的善恶关键在于心,心里怎么想的,口中才会怎么说。憨山大师在“醒世歌”中也讲:“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这是古人的处事之道,我们应当引以为鉴。现在很多人一提到别人的过失,便兴致勃勃,甚至添油加醋、颠倒黑白,然后一传十、十传百,如此对别人伤害极大,过多评论他人,说人是非,不但有损自己的德行,也会因此与人结下怨仇,祸延及身。

古之韩信忍跨下之辱、勾践卧薪尝胆,他们忍受了这么多的奇耻大辱,最后他们取得了成功,报了当时屈辱之仇。可见,没有一个人是愿意忍受那种有失人格,丧失人格尊严的侮辱的,除非他们是在忍辱负重,他们有把握为了今天的付出会取得明天的回报!

无论在任何场合,被别人点中自己的隐私、短处,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件令人气愤的事。尤其是他人身上的缺陷,千万不能用侮辱性的语言加以攻击。在中国,有所谓的“逆鳞”之说,据说在龙的喉部以下一尺的部位上有“逆鳞”,如果不小心触到这一部位,必会被激怒的龙所杀。动物尚且如此,何况是人呢?事实上,无论人格多么高尚伟大的人,无论多么宽宏大量的人,身上都有“逆鳞”存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痛处”,也就是缺点、自卑感及隐私。所以,为人处事不要触及别人的“逆鳞”。

生活中,我们不要揭人之短,更不要搬弄别人的痛处。别人的缺陷、或者家庭不幸、或者有其他的短处,心里已经很痛苦,不能在雪上加霜;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不然,伤害了别人不说,也许别人也不会轻易放过你,即使他能够当时不予还击,以后,他会记恨你一辈子,甚至你会为你的口无遮拦付出沉重的代价。

学会尊重别人,就要从小事做起。不揭人之短,是对人尊重的表现,是一个君子的表现。如果你和朋友反目成仇,你还经常谈到朋友的好处,那你一定是个真君子;如果在这个时候,你经常谈到朋友的坏处,还经常当众揭人之短,透露他的隐私,甚至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朋友,那么,不仅表明了你是一个小人,而且你终将受人唾弃,失去许多的朋友。

人生不易,不要在别人的伤口上撒盐,不要当众揭人之短,不要散布别人的隐私。要尽量体谅他人,维护他人的自尊,把面子留给他人,不要对别人造成伤害。生活里,一个德行好的人,听到是非会闭口不言,不妄加评论,更不会到处宣扬。所以管好自己的口德,是一种美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不可口是心非

不可口是心非。 不可就是禁止,不可以。口是心非就是:...

造了什么业才会堕落成附体的大仙

问: 仙是做什么样的业才得到这种果报呢? 成刚法师答...

是非止于智者

《佛说四十二章经》中说:不说是非难,是说我们在生活...

造作十恶业的来世果报

众所周知:吾人须坚守『五戒』,方能来世保持人身;须...

《在家菩萨戒浅说》之不说四众过

优婆塞戒,虽为身命,不得宣说比丘、比丘尼、优婆塞、...

因烦恼而造罪时,不要这三时都有心

接着看正明事忏的下一段。 则业有轻重,定不定别。或有...

恶口一言,角长头上;伤人一语,尾生臀际

读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讲到了菩萨的四摄,非常令人感动...

业障是怎么来的

根据经典及祖师所说,业障的聚集有以下几种原因: 1、...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别让垃圾倒进你的脑袋

如果有人把垃圾倒在你的身上,你会怎么样?会生气、会...

为什么真正「伤害」我们的不是外境

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处所跟内心的互动。环境...

放生偿还所欠的无数杀债

我们多今生累劫以来,所造所欠的杀债,可能也虚空也装...

达摩大师:息诤论

夫法身至寂,近远等同;理性弘幽,玄深叵测。虚融妙体...

【佛教词典】无动行

(术语)又云不动业,三行之一。谓修禅定而生于色界无...

【佛教词典】四圣地

梵语 catuh-pītha。(一)与释尊住世时有密切关系之四处...

生死心切,念佛成片

修行第一要为生死心切,生死心不切,如何敢云念佛成片...

药师法门的特质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唐玄奘、义净法师等译...

心能够无住,得这四种好处

这个地方讲到真如三昧的第四种功德。我们前面讲过引发...

几则打猎致命失误的事例

古今中外,千古不变的规律:打猎的时候,很容易发生错...

往生到极乐世界为何就能得不退

为什么往生到极乐世界马上就得不退?这个不退的点在哪...

卖掉贫穷

这这是怎么一回事?是谁允许这个下贱的奴婢进到屋内?...

如何供养才如法

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包括你到他方世界去供养净土...

你究竟在怕什么

一个少年怕独自走夜路,父亲问他:你怕什么?少年回答...

你要是做了,这才是真正保险

大家学完《地藏经》,我们依法行持哪怕七天都好,光说...

一辈子不认识自己

山上的寺院里有一头驴,每天都在磨房里辛苦拉磨,天长...

出声念佛,每易发火,得默念否

达本问:出声念佛,每易发火,得默念否? 菩萨曰:汝一...

观音菩萨的十二大愿

第一:广发弘誓愿: 广发弘誓大愿心,度尽众生消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