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得到究竟解脱,才是真正的尽孝

宽运法师  2015/05/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得到究竟解脱,才是真正的尽孝

我们都知道,「母亲节」是用来纪念天下母亲的日子。我们之所以要纪念母亲,就是因为母亲实在太伟大了。如《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中说到母亲生儿育女的「十大恩德」:「第一、怀胎守护恩;第二、临产受苦恩;第三、生子忘忧恩;第四、咽苦吐甘恩;第五、回干就湿恩;第六、哺乳养育恩;第七、洗濯不净恩;第八、远行忆念恩;第九、深加体恤恩;第十、究竟怜愍恩。」

又如《心地观经》中说:「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及一劫中,说不能尽。」复说:「世间悲母,念子无比。因于未形,始身受胎。住于十月,行住坐卧,受诸苦恼,非口所宣。将欲生产,渐受诸苦。昼夜悲恼,若产难时,如百千刀,竞来屠割,……其子发声,如闻音乐。以母胸臆,而为寝处,左右膝上,常为游履;于胸臆中,出甘露泉。长养之恩,弥于普天,怜愍之德,广大无比,世间所高,莫过山岳;悲母之恩,愈于须弥。世间之重,大地为先;悲母之恩,亦过于彼。」

这两段经文所描述的都是真真确确的事实;所谓「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母亲产前十月怀胎的痛苦;产时,与死神挣扎的恐怖,产后推干就湿,抚养提携的辛劳,个中滋味,除了母亲们,谁能想象得到?可以说,母亲给予子女的恩惠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他们除了负起生育与教育的责任外,还在起居饮食的照料上,体贴入微,爱护备至,不独「推衣衣之,推食食之」,而且往往为了子女的健康和幸福,学业与前途,宁可委屈自己,甚至牺牲性命,亦在所不惜。显然地,在父母养育子女的历程中,有很多地方,是身为子女者永远无法报答的。世间上,除了佛菩萨外,试问还有什么可与母爱的伟大相比?一个失去母爱的人,即使获得全世界所有最珍贵的东西,也无法弥补他内心的空虚与缺憾。

故佛在《心地观经》中说:「于诸世间,何者为最富?何者为最贫?悲母在堂,名之为富;悲母不在,名之为贫。悲母在时名日中,慈母死时名日没;悲母在时名月明,悲母死时名暗夜。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孝养父母。」

而儒家《孝经》第一章中,孔子亦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也。」又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经》第七章)可见孝道之于人生是何其的重要。因此我国自古即提倡「百行以孝为先」。今天我们细读上述这些经文,正好给我们反省的机会,回想父母的恩德,以作警惕,时时感念。

以世间法而言,如何才能尽孝?「孝」这个字,说来容易,真的要实践却不易。儒家有谓:「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篇第四》)父母在世时,不轻易离开父母身边,顺从听话、按时奉养;父母离世时,诚心诵经回向;父母不在世时,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并心存善念,回馈社会,种福田,结善缘。能够做到这样,便是尽孝了。

但佛法除了照顾、奉养父母的身体、饮食起居之外,更要劝导、帮助他们信佛、学佛,同趣佛道,同得究竟解脱,才是真正的尽孝。

下面这个故事,相信定能给许多为人子女者一些启发:

明朝时候,有个杨黼,因为他听别人说四川的无际大师是活菩萨转世,所以就想要去参访他,向他学习佛法。

有一天,当他走到半路上的时候,碰见了一个老师父,那位师父看起来慈眉善目,很慈祥的样子,他对杨黼说:「无际大师就是我的师父,他知道今天你要来拜访他,所以叫我来迎接你,并且叫我告诉你说,见他还不如去见活佛。」杨黼说:「可是活佛在什么地方呢?」老师父说:「你只要朝着东方回去,一路直走,到时候,只要看见一个敝开衣领,倒穿着鞋子的人,那人就是活佛了。」杨黼听了老师父的话,很高兴的就赶回去了。

由于他急着想活佛,日夜不停的赶路,回到家时已是夜半时候了。他的母亲听到了儿子回来的声音,心里非常欢喜,等不及把衣服穿好,就急急忙忙的到拖着鞋子走出来开门。这时,杨黼看见母亲的模样就和那位老师父所描述的活佛一模一样,心里恍然大悟,明白到孝顺家中的爹娘,比前去见活佛更为重要。从此以后,便竭力孝顺母亲,并且批注了一部《孝经》,提醒世人要孝顺父母。后来他活到八十岁,诵念经偈而逝世。

古语有云:「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德。」如果一个人连自己最亲近的父母亲都不晓得孝顺,那么还学什么佛、修什么行?今天我们读过《佛说父母恩难报经》及《心地观经》以后,实应感到既惭愧又喜悦。惭愧的是至今不曾真正尽孝过,喜的是从今开始,我们日后应时时以此经文来告诫自己、提醒自己,要常怀感恩之心,真正实践孝道。如此才是真正的佛弟子。

在此祝愿天下母亲,身体健康,家庭和谐,儿女孝顺,幸福快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宽运法师文章列表

为父母立了消灾牌位,能否消除业障

问: 我悄悄地在寺院给父母立了一个消灾牌位,父母始...

父母生前,及时尽孝

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为人母者,十月怀胎、一...

【佛学漫画】净饭王

人生并不是带着追求荣耀的目的就可以实现完美无缺的一...

孝顺父母要及时

佛说:孝顺父母,世间第一福田。若能孝顺父母,则可得...

半个馒头,诠释了母亲的爱

曾经在国语日报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母亲,您的...

再搬最后一次家

菩萨在家,当愿众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华严经净...

孝顺的哥哥

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女主人留下一子往生了。男主人不...

文珠法师《无尽的孝道—地藏菩萨》

一、孝道的意义 何谓孝道?孝是孝敬、孝顺、孝养;道...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远离贪欲获十种功德

诸仁者!于彼远离贪欲因缘,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

念佛当获十种功德利益

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 我们以下...

学佛者应具足这五种心

不舍心: 时时处处不舍一切众生,不舍菩萨行,菩萨的一...

此生就是来了生死的

今天一天又过了,你们的功夫怎么样呢?有没有进步呢?...

【佛教词典】戒论

济缘记·释受戒篇:“通律之论,则名戒论。如多论、善...

【佛教词典】魔王

(天名)天魔中之王也。即欲界第六天之他化自在天主。...

星云大师《生死泰然》

死亡是历来人们忌讳谈论的问题,但是时代的进步,生死...

末法众生的障深慧浅

障就是障碍我们修行的东西。这个障有外面的障碍,有里...

橘子皮的17种神奇用途

导语: 橘子好吃且营养丰富这你肯定知道,但是橘子皮...

净土宗人对往生不可以敷衍了事

看看印光大师他把这个信愿讲出什么条件。他说:净土宗...

沉湎于男女的情欲而不自觉该怎么办

着欲不自觉,以何悟其心; 当观老病死,尔乃出四渊。 ...

谁主宰吉凶

一位修行僧来到施主家,见对方正用杨枝漱口,并把牛黄...

惜福和修行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吗

问: 法师,惜福和修行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吗? 慧广法师...

该如何建立新的亲子关系和观念

问: 在这个变化的时代里,我们可否用佛教的义理和智...

小妄语戒与大妄语戒

小妄语: 一、妄言:心口相违,欺诳他人。 二、绮语:...

多善根福德因缘来自于阿弥陀佛

复次,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

圣严法师:要控制而不是压抑情绪

有句话说:「泥人还有个土性。」意思是指,连泥塑的娃...

如何布施给乞丐才能更完满

问: 说到财布施,我们到路边给乞丐布施,朋友说到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