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判断发心的大与小

净界法师  2015/07/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何判断发心的大与小

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发心,名之为“小”。

众生界尽,我愿方尽;菩提道成,我愿方成,如是发心,名之为“大”。

前面都是约着凡夫的发心,邪、正, 伪、真。这个地方是圣人的境界,小、大,是说格局大小不同。

我们先看小格局的发心,“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小乘人,他有两种情况:第一个,他所接触的环境太痛苦,所以在《八大人觉经》上说,菩萨要修福德,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尽量不要让生命陷入太痛苦。虽然这个果报只是暂时,但是它产生很大的后遗症。可以有稍微的痛苦,因为痛苦会激励我们,但是极度的痛苦会产生后遗症,会伤到慈悲心。极度的痛苦对你内心的伤害,会让你对人生产生极度的厌恶。这个地方麻烦了,伤到大悲了!所以《八大人觉经》说,菩萨为什么要积集善业?你不能堕入到极度痛苦的果报,这个是约着不求生净土的人为什么要积集资粮。

你说:“痛苦怕啥?我可以历练。”但是你不见得有办法历练。如果你的痛苦、你人生所受的遭遇太过不堪,会有后遗症,就是这个问题: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因为痛苦给你的感受太强烈,所以讲什么都没有用,对人生产生极度悲观。所以造成他不敢去关心众生,因为他很怕,一想到生死。要回入娑婆度有情,他怕死了!这种后果就糟糕了!如是发心,名之为“小”。

小格局的发心是成不了大器的。我们看阿罗汉尊者,当然是圣人,但是相对于大乘来说,非常可惜!他做得也不少,你打开《法华经》一看,舍利弗尊者做的事情还少吗?他跟佛陀抱怨说:“我等同入法性,我跟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同样证得空性。”每一部经典舍利弗尊者几乎都没有缺席。他说:“佛陀,为什么我得到的只是一个阿罗汉?我什么事都不能做,只能在山中修空、无相、无愿。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却能够坐千叶宝莲到十方世界转大法-轮,万德庄严?”他的意思就是:佛陀你老人家是不是偏心了?

佛陀说,这个是法性量等虚空,众生发心自小。佛法的功德是无量的,为什么佛法的功德跑到你的心中变这么小呢?因为你发心小!你把这个法的功德弄小了。佛陀说,天上下的雨水会偏心吗?雨水普润大地,你是小草,你吸收的雨水少;你是大树,你吸收的水多,跟雨没有关系吧!雨就表示佛陀的法水。为什么?佛陀说:”我讲观一切法空,无我无我所。大乘菩萨就从空性里面、从无住而发心,发菩提心。你无住以后,什么事都不做,偏空了,所以是你自己的心态操作错误,不是法门错误。“每一个法门,我们后面会讲到,每一个法门都是成佛之道,没有差别。所以格局是你自己画地自限,你自己障碍自己了。天台智者大师说,声闻人就是对苦谛太过执着,对痛苦感受太深了,会产生极度的厌离,伤害了他的慈悲心。

我们看看大乘是怎么发心的?“众生界尽,我愿方尽;菩提道成,我愿方成。“他有无量无边的愿力,虚空有尽,我愿无穷。他发了无量无边的愿力,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如是发心,名之为“大”。我们现在每一个人的佛法都刚起步,我希望大家一开始就把它做好。就像盖房子一样,我们今生做的有限,你盖房子,一开始这个地要买大一点,要圈大一点,你可以只盖一小部分,但是你一开始就买小块地就糟了,最后不够用。

我要提醒所有净土宗的学者,虽然我们求生净土是短期目标,但是你最好把成佛之道也放进去,因为你没有损失。你做同样的事情,发成佛的心到净土,你的因缘更殊胜,何乐而不为?你为什么要把自己弄得那么小格局?到了那个地方然后再回小向大,弄得满身的法执。你是一张白纸,是一个初学者,你跟人家学钢琴,人家收你一百块,因为你是一张白纸很好教。

你是老参,他收你两百块。为什么呢?因为他要花双倍的时间,因为你以前学的操作错误,你一开始不跟最优秀的老师学,贪便宜跟第二级的老师学,学到最后很多高等的手法你不会,对不对?你还得乖乖地跟第一级的老师学,他收你两倍的钱,因为他要改正你的错误,得多花一倍的时间。

我们迟早要成佛,你最好有远见。为了菩提道而求生净土,你也做同样的事情;你不想到佛道,只是为了求生净土而求生净土,也做同样的事情。但诸位!你们到了净土会有不同的结果,因为你们内心当中产生的调伏力、引导力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后半段走得很顺,有些人后半段走得障碍重重。整个《法华经》都在讲这个观念,就是说你一开始就要做好圆满的布局。

诸位要知道一个观念,佛教的修学它分成两块:有理想化的这一块,也有实际的这一块。发愿,越理想越好。你先不要想做得到做不到,其实说实在没有人做得到,只有佛做得到。要“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只有一个人做到,那就是佛陀。但是佛陀要你发愿一定有道理,所以你在发愿的过程,要越理想越好。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要务实,先找你做得到的。所以事修跟理观不一样,理观要理想化,事修要务实。

我们很快就要面临来生,与其来生后悔,不如今生就做好规划跟布局。你就大大方方地发心大一点:我为了成佛而到净土去。你照样往生,但是到那个地方结果不一样,你后半段会走得很顺。所以这个小格局的发心跟大发心,产生的胸量格局不同。现在你发心小一般人也看不出来,你做的事跟我做的事一样,但是到后半段,就是你跳跃了生死以外,到了净土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注意你的种子,你播下的种子是不是圆满。我们灌溉可以慢慢来,但是种子不能有差错。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识得平常心,一切处都是道

昔日赵州问南泉: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州曰:...

道人与正常人之间如何做个平衡

问: 道人感觉象是有一个出离的部分;我们还是要成为一...

如何培养出离心

出离心的栽培的确是应该经过一个时期的栽培,我们才会...

心态如果不归零,那根本没办法修行

法华经的思想,观照现前一念心性当体即空。要修空,那...

星云大师《愿心的升华》

心灵境界的不断提升,使我的生活领域更加海阔天空!仅...

地藏菩萨最初是怎么发心的

【文殊师利。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一部分 背景资料的介绍 应劫而生的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

一个佛教徒的嘴巴

有一只老虎王有一天跟其它的老虎说:从今天开始,看到...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爱生气的朋友看过来:毁灭百千劫善业的捷径

1、对凡夫和菩萨起嗔恨心的后果(大愿法师开示) 如果...

如何才是真正帮助亡者往生

问: 师父慈悲!可不可以请师父解释一下,如何临终助...

佛陀的十八种殊胜功德

在《大般若经》等大乘经典中,谈到了佛的十八种殊胜功...

圆瑛法师为什么能从禅堂里穿门而出

佛法是不二法门。怎么叫不二呀?《心经》大家都会背诵...

【佛教词典】顶礼

以我最高之顶,礼佛最低之足,这是一种最崇高的敬礼。...

【佛教词典】声处

谓声为耳。已正当闻。及彼同分。是名声处。又声为耳增...

佛说八种大悚惧的事情

这八种大悚惧的事情就是要经常思维八种使我们感到害怕...

遇到问题先要消除自我意识

接下来就谈到真妄的问题了。善恶是基础,真妄的问题就...

历险思佛悲愿深

前些日子遇了一小难,爬山登陡峭石级的时候滚落了下来...

让你一生吉祥的10个秘方

吉祥第一方:远离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

圣严法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一、心中无事,不受干扰 默,是不要将一切现象,当成...

道德的力量超越了肉体的生命

信字,左边是一个人,右边是一个言,意味着是人说出的...

【佛学漫画】大悲心陀罗尼

大悲心陀罗尼的故事...

无论何等根性,均可了生脱死,以仗佛力故

原文: 若真知佛力,自力之优劣,则断不至犹执着于唯究...

看清内心的种种烦恼

人有种种烦恼,烦就是烦闷、烦扰;恼是恼乱、热恼。烦...

慈悲充实了生命

慈悲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懂得了慈...

老人是宝

有一次,佛陀在舍卫国对比丘们说:恭敬老人有很大的利...

不要以为有了这张纸,你就有资本了

今天下午,几个老沙弥、沙弥尼,来求戒。都六七十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