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多认为佛法要无条件放下一切分别执着,是受到我国广泛流传的禅宗精神的影响,殊不知:禅宗之无分别是建立在对空性的体证之上,凡愚劣智妄谈无分别,极易落入空执。
爱什么就被什么锁住,这就是执著。执著就必定有苦,但世人却把这种执著当做“感情”而不肯放下。我们执著不舍的,是自己内心的妄念。
执著与坚持不同,随缘与随便不同。因为没有搞清楚这些词语的准确内涵,所以才会有疑问。佛法强调坚定的大愿,也追求无碍的智慧,二者相辅相成而非互相矛盾。
执著之滞不可有,执著之持不可无。人应该要有对宗旨目标坚持不懈的精神,但不要拖泥带水、心事重重、紧张压抑的粘滞,改善后者,要多闻思佛法启发智慧。
愿力是让自己产生力量的东西,执著是让自己产生痛苦的东西,这是两回事。很多人把“执著”与“坚持”混淆,是被文字所影响、局限。“执著”在汉语中有两个不同的意思,有时表达坚定不移,有时意味着顽固拘泥;而在佛教之中,“执著”有着特定的涵义,指对事物的妄想和耽染。
任何事情一旦“执著”,无论顺境与逆境皆成挂碍,有挂碍内心就有烦恼,就不清明,就做不好。发心不等于执著,这是两回事。执著要靠智慧来超越。
误认为不执著就是对一切都不坚持的话,恰恰是执著于无明、烦恼的表现。“择善固执”,人需要对信念、信仰的执持,才能渡过烦恼汹涌的河流险滩。寻找人生榜样,阅读圣贤教诲,思考、选择、树立自己的信念。
对待财富的态度,要看自己的发心。若追求人天福报,则应以业果法则如理种善因、修福报,“取之有道”;若一心求出离,则应刻意远离;若以大乘心入世度人,则财富是工具,不要执着也不必排斥。如何对治内心的烦恼,是修行功夫的问题。
执着与坚持是两件事。该做的事情、该承担的责任,都应该毫不犹豫的坚持;坚持的同时,心却不能粘在事情上,否则便成为了执着。譬如走路,步步行,步步舍,不舍前一步,就不能迈开后一步,便是既坚持又不执着的好例子。执着便如同泥地行走,粘滞沉重、拖泥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