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心中没有是非」不等于是非不分

学诚法师  2016/05/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心中没有是非」不等于是非不分

很多时候,我们在争论“是非”的时候,其实已经远离了事情本身,而成为了烦恼的混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你所见的“事实”并不一定等于对方所见的“事实”,而双方都非要对方接受自己的看法,就是争论的根源。

众生平等,不等于“众生相等”,众生在究竟意义上是平等的,但缘起、事相上的差别是不可泯没的。若善恶不分、是非不辨、无差别无秩序,那不就成了一团无明了吗?如果众生平等就是这么简单,那么蚂蚁看所有人都无区别,就是智慧吗?

我们通常的“分别”是“妒高竞相等,傲卑赞复骄”,内心时时刻刻与人攀比高低;或者时时计算琢磨如何能够得到名利、凸显自己,有利时唯恐落后,麻烦时唯恐沾染;或为人处事分亲疏远近,世俗心态……这些“分别”是不应该的。但善恶是非、如法非法,这些分别是应该要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念和想法,我们需要学习的是圣者、贤者的教导和榜样的说法,这样才能明辨是非。孔子说“友直,友谅,友多闻”,佛法说人要造善业,不能造恶业,要多亲近能够帮助自己增长善业的朋友,远离会让自己增长烦恼恶业的朋友。

人走到一定的境界,都是自己把自己障碍了,计较太多得失、人我是非,人就过不去。要有无穷的发心,才能一直往下做,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认真,随缘。有机会做事就好好做,其心平正;没有机会发挥能力时就含藏、学习,少参与是非。不要着急。

“心中没有是非”不等于“是非不分”,那修行岂不是越修越糊涂了吗?我们要清清楚楚地了解何者应行,何者应止,才能够断恶修善。“是非”一词有多种涵义,此句“心中不要有是非”中,意指“搬弄口舌、嫌怨挑拨”。指出对方的问题,有人是抱怨发泄,有人是善意相劝,发心不同,善恶悬殊。

人要学习“善持善忘”。理想信念、良言善谏、他人之恩,要常常忆持;是非长短、流言蜚语、过失伤害,要忘记、放下,如雁过长空,不留痕迹。把善法装在心里,就会充满力量与快乐;把烦恼装在心里,就会沉重痛苦,郁郁寡欢。我们都喜欢把家中打扫得干干净净,为何总往心里装垃圾呢?

你说妄语欺骗他人,他人也会如此待你,永远在“自欺、欺人、被人欺”中循环,实际上也没有讨到多少好处。学佛的人都是从很长远的时间来看待是非得失,看待正确与错误,不是从眼前来看的。

判断心中所思身体所做是否正确,要根据佛法的标准去衡量、抉择。佛法中的善恶是非,是根据业果法则来衡量的,在自己和他人之间,以他人的利益为重;在眼前和长远之间,以未来的果报为重;在面临两难抉择之时,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事情上不清楚的地方,应当在合适的时机说清楚;但人内心的误解和怀疑,是解释不清的,自己内心也无需为此纠结。修行人“是非以不辩为解脱”,是指自己内心的自在坦荡、不挂碍、无起伏,而不是表面沉默、造成沟通不畅。只有内心不受情绪打扰,才是真正的良好沟通,否则都是发泄情绪。

“先去私心,而后可以治公事;先平己见,而后可以听人言。” 没有人故意去做“非”的事情,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经验、能力、立场、条件等情况下做自己认为最正确的选择,你的“非”,或许是他的“是”。有何可辩?如何辩之?

置其身于是非之外,而后可以折是非之中。置其身于利害之外,而后可以观利害之变。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法无异法,妄自爱著。将心用心,岂非大错。迷生寂乱,悟无好恶。一切二边,良由斟酌。梦幻空花,何劳把捉。得失是非,一时放却。若眼不睡,诸梦自除。

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谨慎应酬无烦恼,耐烦作事好商量。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刚刀口易伤。惹祸只因闲口舌,招愆多为狠心肠。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世界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免无常。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不妨。

无是非到耳,谓之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勿让「慢心」成为彼此的负担

人几乎都有自负、自满的心,佛教称之为慢心,也就是自...

以身作则,反求诸己

人活在充满罪恶的世间,自身又有私欲偏情、妒忌占有等...

如何对恶人和讨厌的人生起慈悲心

问: 如何对恶人或者自己讨厌的人生起慈悲心?对于冥...

学习做更好的沟通,使人际更圆融

有时我们在沟通时,会不自觉地用一些『否定式』、『命...

一本佛经改变了我的整个想法

有人说过年是年关,年纪愈长,愈觉得过年是一个关卡;...

教你从四点看清一个人

在利益面前时的抉择 利益面前,很多人都会扯下伪装。这...

【推荐】最尊贵的客人是父母

正上班时,婆婆打来电话说家里来了客人,问我能不能回...

骄傲的猴子

在一座深山里,有一群猴子,相处得非常和睦,好像大家...

【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注音版】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

念佛妄念纷飞,这种状态是不是难以往生

问: 顶礼法师,印光大师在与陈锡周书一文中提到,以散...

念佛是二力法门

龙树菩萨乃是现生证得欢喜地(初地)之菩萨,其出世本怀...

如何开示妻子同生极乐世界

莲池大师在未出家之前,他是示现一个结婚好了之人。他...

放下万缘是往生极乐的必要条件吗

问: 请问法师,放下万缘是不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必要条件...

【佛教词典】一切有情

(术语)与一切众生同。旧译为众生,新译为有情。大般...

【佛教词典】智者大师塔院

位于山西天台县北十公里之天台山佛陇真觉寺中。为天台...

无常苦空让我们觉悟

有一位佛友她老公是一间大型企业的技术人员,他们一家...

【佛学漫画】曹溪六祖慧能大师

六祖慧能大师的故事...

保持一颗自在的心

作为出家人,有时候为了弘法,常常奔波,迎来送往,电...

世间的一切,都是借我们用的

每次去爬山,总会遇到一对恩爱的老情侣。渐渐地,有点...

圣严法师:奉献工作也是菩萨精神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人没有钱不能生活,工作所得...

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

马祖一日谓众曰: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

【推荐】怨害之起 烦恼为根

从前,优填王的儿子名叫娑罗那,心乐佛法而出家学道,...

感恩心使他得到更大的回馈

在家后的市场,有一位卖古董、玉石、民俗艺品的小贩,...

可不可以同时干好多事并学习呢

问: 师父,可不可以同时干好多事并学习呢? 慧广法师...

佛为什么说无相

佛法是很普遍的法门,无论是有知识的,无知识的;贫的...

末世众生仗自力断惑证真,甚难甚难

原文: 接手书,知居士有向上志。然未知法门所以,及与...

比丘十八种僧物之齿木

齿木也称为杨枝,磨齿刮舌的木片,古代比丘常用的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