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为何受轮回?就因七情五欲太重了

广钦老和尚  2016/07/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人为何受轮回?就因七情五欲太重了

人为何受轮回?就因七情五欲太重了。被七情五欲所迷,整天就是为财色名食睡,烦恼也就而至,业也就这样造出来了。

轮回是有的,不要以为没有,很苦。以前寒山拾得看到人家办喜事,拍手大笑,你看他娶他祖妈,吃他姑姨,人家骂他们是空和尚乱讲话,他叫一只猪的名字,那只猪,真的走过来,确实有轮回。

我们是凡夫,男女众应分清楚,保持距离,以免障道。

男女众要分清楚,男众拿东西给女众,或女众拿给男众,绝对不能直接传递到手上,讲话时不能面对面,且要保持一段距离。男女众要分清楚,即使活到一百岁亦如此,除非已开悟证果有定力,否则容易出毛病。

师兄弟在一起,佛法可多谈些,其他则一律不谈,以免心散乱,不要参加人家的闲聊。大家评论谁比较好时,自己不要参加意见,心里明白就好。别人好的要赞成他,如不好的也赞成他,则自己的罪会加倍。

身为徒弟的人,若师父有再大的过失,我们也不能说,若我们听人家说他们师父怎么样……,其实真把这些话说出去,则他们的罪都归于我们,说四众过罪。

我们这假体难免有病苦,但这属小病,有妄想贪嗔痴才是大病,有妄想,我们还要继续轮回,生死就不能了,为了保持临终的正念,我们平常就要多服“阿弥陀佛”的药,否则死将何去?身体就像房子一样会坏的,即使再怎么修补,还是有破绽,我们要将这假体放下,不要太爱惜它,毕竟它是幻化的,但我们要好好利用它修行。

我们皆是带业来的,故病苦多,少杀生,多念佛,就会消我们的业。

若有人想害我,则我们要想:大概过去我害过他,所以才这样,我不能再和他结冤仇,我要度他。凡事都有因果,一针一线一句话,皆有因果,意同梵网经二十条。

若真心想修行,是各自的福气,故应福慧双修,要把旧业消掉,方法是拜佛、念佛、做常住的工作、不计较。若计较则生烦恼,即造新业。

每天早晨起来,不要去讲那些杂话,这个那个,要快多拜佛念佛,公事办完办私事,静一下,这样脑子清净,比较有正念。人家在做什么?说错了什么?不会跟着错了。然后也要回来想一想(自省),有没有做错了什么?有正念才会清楚自己所为何事。

和社会人交接只是应酬,应酬心里也要有主、要有佛法,不要和社会人谈论俗事,要谈佛法。我们向诸佛菩萨及历代祖师学习,好好勇猛精进。

朝山若做到如法,就要慢慢拜,要放下万缘,不要挂碍,一心于此。

诵经、看经、念佛、说话,这是一天当中所必经之过程,话要少说,诵经看经的时间不超过念佛时间,还是要以念佛为主。

我们只知道我们是父母生来的,可是在父母未生我们之前,我们本来的真正面目又如何呢?死了又将归向哪里?我们既闻佛法,知道有位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大愿,只要念他的名号,命终时即接引我们到西方。他有这个愿,我们也要有这个往生西方的愿,我们要深信有个西方极乐世界,有位大慈大悲的阿弥陀佛,具足信愿行,随时念佛,到临命终,我们有正念能念佛,阿弥陀佛即来接我们,但若还惦念娑婆世界的任何一针一草,就要再受轮回。

赶快修,修到西方去,否则这里很苦,你看这么热……西方是清凉的所在。

西方是归宿,如老农夫等太阳西下,可休息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广钦老和尚文章列表

天趣之因与果报

一、天趣之因 天趣之因就是:这个世间人不求常住的真心...

修行人应断除淫欲

一、龙树菩萨开示修不净观: 《中观宝幔论颂》杂说品第...

慧律法师《宽恕别人 升华自我》

犯错是平凡的,宽恕是一种超凡。 宽恕,是人类的一种...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什么

大部分的人,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什么?是我们花了太多的...

十二因缘--轮回中的连环钩锁

什么叫做十二因缘呢?一、无明,二、行,三、识,四、...

「修」心养性,端正「行」为

修一分好心 提到修行时,很多人会说:「太早了!我现...

慧律法师《观照无常、放下执着、感悟佛性》

初学佛的人,观照的力量不够,自己的悟性也不足,自然...

修行人有藕断丝连的个性是没办法修行的

不能专,要他专;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

学会挖人生的墙角

修行就是这样过来的,就是天天这样不停打架,在神圣和...

下品下生者,仗佛力亦能往生

【原文】 下品下生者,乃临终时,地狱形相已现,能至心...

幸福家庭必备的五个基本要素

一、沟通 狮子和老虎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到了...

精进程度取决于对苦的了解程度

在初转法 轮的时候,悉达多教导了我们四谛:苦谛(什么...

【佛教词典】分舍利窣堵波

【分舍利窣堵波】 p0385 西域记六卷二十页云:现足侧有...

【佛教词典】灭法智

(术语)八智之一。照了欲界灭谛之解脱道智也。...

如何用《地藏经》来指导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地藏经》提出了指导人生、指导生活的具体修法。本来...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六祖慧能在接了五祖弘忍衣钵之后,一路南下被恶人追寻...

这心在到底在哪里

阿难祈教《楞严经》的缘起就是食和色,一是要吃东西,...

真正的大道不需要任何神通与炫奇

有一次,南泉普愿禅师偶然到达一个村庄,不料见到庄主...

婚礼途中做了一件事,意外改变了后续的发展

现代人的结婚几乎都是自由恋爱下的结果,但在早期的社...

般若非他,现前一念心性而已

般若非他,现前一念心性而已。心性本自竖穷横遍,故广...

破除执空和执有

真谛和俗谛是佛在讲经说法的时候常常从两个层面阐释的...

圣严法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一、心中无事,不受干扰 默,是不要将一切现象,当成...

哪里能找得到「我」呢

佛陀成道后,开示世间万法四大本空。四大,指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