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父母子女乃是相互的债主

广钦老和尚  2016/07/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父母子女乃是相互的债主

‘人是带业来的,来这娑婆世界,受轮回生死烦恼苦、受五蕴之苦,眼睛贪看好的,耳朵贪好音声,舌嗜美味,成天只知道要如何经营,要穿好、住好、睡得舒适,在世俗认为这是理所当然,以为人生只是为了享福作乐而已,殊不知道这番作为乃是造业,造了一些贪业,带旧的业来,再造新的业去,而人身也就再难得了。而佛法中的作为,是福慧双修,是把自己的身心付出,全为了利益他人,不著形相,而不是贪一己的私利,虽不为己,但在为人之时,同时利益了自己,是自利利他。

虽然我们每天做种种的事务,穿衣、吃饭、睡觉等等,但这些都是有形相的生死因,必须还要了解,我们尚有一个不可见、不可闻的一面,那一面并没有在看、在听,在吃,或在做什么,是一条真正解脱的路途。我们带恶业来到这个娑婆世界,要晓得入佛门,由佛法中找到一条解脱的好路回去。一个人在生之时,若不能得到解脱,则死后不可能得到解脱。’

广钦老和尚又说:‘世间的父母子女,乃是相互债主,今世做你的父母,抚养还债,他世则做你的子女,受你的养育,如此,一世一世,怨亲相继,彼此互养,无有终止。而出家乃是要断绝这条生死债缘,将世俗爱别离苦的亲情,转为度这些亲人来皈依三宝,同来念佛、拜佛,度他们出娑婆世界,免生死轮回苦,这样才叫做大孝报恩,否则,父母未度,这点恩情,还会使我们再入娑婆度他们。

实则无始以来,世世相生,六道中都是我们过去的怨亲眷属,因隔世相远而忘失,今生为父母兄弟,来世可能为怨家债主,有的甚或堕入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等三恶道中,所以,我们度众生,必须怨亲平等,慈悲一切,现世父母、兄弟固为亲眷,一切众生亦为过去生的亲眷,故要发大悲心,誓度一切众生,像大愿地藏王菩萨一般,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像这样怨亲平等地度众,把现世父母兄弟亲眷,也视作一般众生,平等度化,在这种基本的态度上,为度亲人而与俗家亲属往来,亦不属攀缘。

午后,天雨风寒,无游客信众上山,大殿寂然,某某师正抄写《佛说八大人觉经》,老和尚唤某某师过去,对他说:‘我们出家受戒,乃是要除去我们在世俗社会中所熏染的习气,革除贪念,修忍辱行,不可再以人非我是或我非人是的观念来处事待人,那是一种社会习气,必须改掉。如果人家说的有道理,我们可听一听,拿来作参考,如果说的没道理,那就把它放一边,不起烦恼,这就是一种忍辱智慧。否则,若起我是人非,就是胜负我执的心,凡事必欲占上风,无明烦恼便生,这就是一种愚痴。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广钦老和尚文章列表

不孝有三的含义是什么

问: 民间有这样的说法。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么另...

如何让父母吃素不杀生

若父母天性与佛相反,当至诚代父母持念回向,消除宿业...

超荐父母,当发真实之心

原文: 佛法真利益,唯恭敬至诚者,能得其全。其余则随...

父母过世为他们立牌位有用吗

问: 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有一次我们讨论到我父母过...

佛自酬恩孝养父母,何况凡夫而不孝养

一言孝养父母者。此明一切凡夫皆藉缘而生。云何藉缘。...

不正当的钱财是守不住的

我们讲一个小故事,跟偷盗有关系的,大家体会一下。古...

吃狗肉会投胎成狗吗

偶读《来果禅师语录》,看到一桩动人的公案:坐香一枝...

对母亲再好一点

即便我们已经长大成人,足够高大强壮了,这时候的父母...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注音版】往生论注

往生论注...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东林寺版)

梵网经菩萨戒本(东林寺版)...

修楞严三昧,开显智慧光明

二、佛,了了常知,不可昏昧。 佛者觉也,修持首楞严王...

通过报身佛的无量相好,能否见到法身如来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

67条忠言语录

1、一切快乐,没有比祥和更为快乐;一切享受,没有比...

曾国藩教给孩子的读书方法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佛教词典】梖多

(植物)木名。出摩伽佗国。长六七丈,经冬不凋,取其...

【佛教词典】取

取有四种,谓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执取诤根执...

《杂宝藏经》白话

杂宝藏经 卷第一 十奢王缘 第一 往昔人的寿命在一万岁...

拒绝眼前利益的智慧

上世纪80年代初,一位大学刚毕业的上海小伙子,经营起...

让心保持在没有名言的境界

古时有一禅师修行有了心得,因为禅宗修学佛法是不立文...

爱喝酒的年轻人

有一位年轻人很爱喝酒,经常喝得醉醺醺的,但是酒醒后...

遇到事要往快乐慈悲的方向想

自己快乐,就放光,照亮世界 遇事往最快乐慈悲的方向想...

善待动物

曾经,有个猎手,逐鹿过寺前,问马祖老和尚:师傅,看...

净土宗的杂修与圆修有什么区别呢

问: 请问法师,专修净土的人在做早晚课的时候可以加念...

一张纸的命运

教授拿起一张纸扔在地上,让他回答这张纸有几种命运。...

如何在生气时还能心存慈悲心

主持人: 佛教经常教导人们要慈悲,面对烦恼时要自我...

离欲解脱大丈夫

佛陀在古印度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有一天,一位...

净土修行为何也需要明师、看经教

【原文】 或曰:参禅须近明师,若无明师,须看经教。念...

外面的一切境界,都是你要修行的地方

佛所教导的一切教义,还有一切经论,跟你生活分开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