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在生气时还能心存慈悲心

圣严法师  2011/11/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主持人:佛教经常教导人们要慈悲,面对烦恼时要自我消融,不被烦恼所困。但当一个人处于情绪低潮,心情不好,或怒发冲冠的时候哪里还记得什么是慈悲,什么是自我消融?究竟人们该如何避免陷入情绪之中,而常存慈悲心呢?让我们恭请圣严法师为我们开示。

圣严法师:佛法的修行一定是有二个方向同时并行的,第一个是观念的理解或认识,第二个是方法的实践或练习。观念的理解和认识可以从看书、听讲、听经这些文字上面,口头的了解它,而了解以后如果没有大问题,大事情,没有大风大浪的时候,自己是能够做主的,能够用这种观念的。认为自己好像已经懂得佛法了,也能用佛法了,佛法对自己是有用的。可是一旦遇到大风大浪,在这种情况下,观念和思想的认识是没有用的。还有对于自我的利益产生矛盾冲突的时候,往往也把这种观念和认识抛在宵云外去了。人基本上都是凡夫,凡夫就不能够没有情绪,凡夫就不能够不自私,凡夫不能够不害病,因此不管哪能一方面使得我们的身心产生困扰的时候,就不容易用到佛法的观念来帮助我们。

所以一些人读经读了很多,听经也听得不少,也常常听善知识们讲佛法,但是就是脾气不好,性格不好,甚至做出一些非常愚蠢的自害害人的事,自伤伤人的话都会从他们的身、口之中表现出来。那是他们不懂佛法吗?不,他们是懂得的。那为什么既然懂佛法还是这个样子?是不是等于说佛法没有用?不是。一个仅仅是理论的东西,观念的东西,而没有和你的生命结合为一,所以很多人听到说文人无行,这都是没有实践练习的关系,或者是没有来实践或练习的愿望。那这种人名字叫学佛,实际上只懂得一些佛学的名词,不能够叫学佛。真正学佛的人是重视于言行的实践或和练习,而且是不断地,不断地。

诸位一定听说 “曲不离口,”就是唱的人是要经常吊嗓子的要常常练习着说。就是不是在公演的时候也要自己常常练习的。所以一定要经常练,你才能够得心应手,而如法如理,这种人叫做学佛的人。因此佛法是重视学的,学什么呢?学“戒、定、慧”三种。一个是持戒,常常要告诉自己佛法不允许做的事是不能做的,应该必需要做的事情要做的,不做的话犯戒的。“定”呢?就是常常把自己的身心保持平衡的、平静的、平稳的、平和的状态。如果心有所浮动的时候,马上要用方法,比如念佛的方法,数呼吸的方法、打坐的方法,用这些方法使自己的心常保持稳定,平静而不受环境的影响鼓动而动。“慧”呢,就是智慧,智慧的实践要多看多听多说,还有多体会。从体会之中产生的智慧是最好的体会,仅仅是听看而说有用不是没用,但力量没有体会而得到的智慧更扎实更有用。所以说体会是什么?持戒的体会,修定的体会,而使得心明如镜,这时候就是戒定慧三种实践的标准,如果有这三种再加上理论、观念的了解就能做到一个非常好的佛教徒,就能够遇到任何大风大浪都没有问题的。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梦参老和尚对现今各种社会问题的开示

梦参老和尚月前来港弘法,先后应邀到几个道场作精彩的...

保护动物行为指南

01、对动物最好的保护,就是不干扰它们的自由生活。 ...

初学者读什么样的经书比较合适

问: 初学者读什么样的经书比较合适? 仁清法师答:...

听经就会打瞌睡,是业障重吗

问: 有时一听经就会打瞌睡,是消业障吗?还是业障重...

古人的仁慈之心

这是《阅微草堂笔记》里的公案。一个乡村有一位长者,...

居士可以带念佛珠吗

问: 为何要带念佛珠?居士可以带念佛珠吗? 传喜法师...

开悟和没开悟的人有什么不同

问: 虚云老和尚的年谱里面提到,老和尚在谈到老参用功...

为什么理观对净土行者甚为重要

问: 请问师父,何谓理观,为什么理观对净土的行者甚...

禅修应该要注意些什么

通常凡是有心或有兴趣于禅修的人,比较不容易有宗教层...

钱要放在哪里才保险

很多人都知道,把钱放在自己家里并不保险,因为可能会...

圣严法师《课诵与拜佛》

修行最初的层次是礼拜、忏悔,以求得心灵的寄托和安定...

圣严法师《合乎因果的追求》

一般人常以为,佛法要我们什么都不求,其实这是一种误...

【佛教词典】行事钞沙弥别行篇第二十八

亦名:沙弥别行篇、沙弥篇 子题:信为道原功德母、智是...

【佛教词典】修罗宫悉地

密教有成就阿修罗法之悉地,此法乃生于修罗宫殿之法。...

对病者开示

佛陀成道后,在鹿野苑,初转法轮,为五比丘,说四圣谛...

【推荐】忏悔一层又一层的不孝

有的事情在二十年前,我完全没有发现自己有什么不对,...

圣严法师《信佛学法敬僧》

「佛」,是觉悟的意思;也是指大彻大悟、自觉又能觉他...

达照法师:我们的心就是阿弥陀佛的心

对治病的时候,我们念阿弥陀佛要怎么样念呢?若有病生...

原来生命可以如此庄严地谢幕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声声佛号,...

佛法的心要

当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证悟后,曾自己感叹道:妙哉!妙...

怨是病之根

一个人如果你在心性里面若有怨、恨、恼、怒、烦的负面...

往生时都是阿弥陀佛亲自接引吗

问: 请问法师,往生的人都是阿弥陀佛亲自来接引吗?...

生活中有哪些简便易行的布施方法呢

阿弥陀佛,大家好!上堂课我们学习到《吉祥经》正宗分...

修行必须下苦功夫

若人发愿往生他国净土,应当随着那方佛世界的那尊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