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为什么净土宗可以带业往生

净界法师  2020/12/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为什么净土宗可以带业往生

身为一个凡夫众生,在一期的生命当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起一些重大的烦恼——贪瞋痴,造一些杀盗淫妄的罪业。这种烦恼罪业的生起,它的病根只有一个,就是颠倒妄想。

佛陀解释颠倒妄想,是分成三部分来解释。

第一个,就是我们内心的感受。这个感受是来自于业力的刺激。我们的心跟外境接触时,会由于业力的因缘产生痛苦跟快乐的感受,这个感受是没办法控制的。所以感受的下一剎那就刺激我们的妄想、想象,想象久了以后,就产生了一种执着。

当业力与妄想、执着混在一起时,就很难改变自己的思考模式。佛法给它一个专有名词,叫作无明,就是说,它已经形成一种思想上的盲点。他明明知道这样做会创造痛苦,但是他还是会这样做。他为什么这样做呢?没有任何理由!所以我们凡夫在无量的生命当中,留下了很多的问题,但是最严重的就是颠倒想。这种颠倒想,从《楞严经》的思想来看,已经没办法自我调整。

因此佛陀的出世,第一个就是要解决颠倒想的问题。佛陀在解释颠倒想,要破颠倒想时,第一个概念,先解释业果的道理。就是说,生命的痛苦跟快乐,是由业力决定的;善业决定招感安乐的果报,罪业决定招感痛苦的果报。

从业力当中,我们看到一个很重要的思想:业力在得果报的过程中,必须有一个很重要的助缘——祸福由因,改变在缘。所以懂了业果以后,我们就开始去注意内心当中的业力。我们必须把重大的业力消灭,就是不能给这种业力太多的助缘。

其实,业果的思想,它的重点还不在断恶业,而是在断恶念。我们没办法去解决无量劫来所留下的业力,这是现实问题。生命太短,业力太多,尽虚空不能容受。从业果的思想,我们知道一个很重要的答案:我们虽然身负重罪,但是不要去刺激它。

我们的内心充满了地雷,但是临命终时,无障碍是怎么安立呢?这些地雷你不碰它就没事了。所以为什么净土宗可以带业往生?就是你不要去碰它。我们的生命中有无量无边的生死重罪,但是我们不能有强大的恶念去刺激它。所以在业力生起现行之前,我们都还有机会,就是闪过你心中的地雷。

我们的地雷太多了,没办法解决,到净土再解决是可以的。但是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不要去碰触地雷,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先忏悔业障,积集资粮,就是要闪过心中的地雷,不要让它在临命终时爆炸。从业果当中,我们开始去忏除罪障,积集资粮,创造一个临终安乐的环境,这是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注意自己的业力,注意自己的恶念。这是第一个思考。

从安乐的思考慢慢地我们提升到一种解脱的思考。前面是不要让自己产生痛苦,这个地方是不要创造一种生死的业力,这更微细,就是调伏爱取。

佛陀在解释调伏爱取时,主要是建立在无常——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基础之上。无常的思想就是说,虽然生命的安乐是美妙的,但是这种安乐不安稳,它夹带很严重的过失,就是“得时多怖畏,失时怀忧恼”。我们得到了快乐,但我们感到害怕、担心失掉快乐,内心感到遗憾、忧恼。

所以佛陀讲诸行无常这四个字,就等于把三界里面所有的果报,包括天界的果报全盘否定了。

诸行无常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三界没有快乐。一座房子起火燃烧了,谁能够幸免呢?就算有快乐,你还是在这座房子当中,房子在燃烧,你能够吃得下饭、睡得着觉吗?所以诸行无常,佛陀就是把前面业果建立的安乐果报全部否定了,三界里面没有真实的快乐,轮回是毫无意义的。

就像做一场梦,你梦中很快乐,醒过来什么都没有,所以这个快乐没有意义,它迟早会破坏。

从有相的业果思想到无相的涅槃思想,其实这两个思想都不圆满。

因为业果思想偏重在有相的这一块,涅槃思想偏重在涅槃无相的寂静这一块,所以都没有中道圆满的概念。也就是说,业果的思想跟涅槃的思想都是佛陀的方便说,不是佛陀真实的本意,那只是出于对治。因为我们喜欢造罪,佛陀讲业果的道理;我们喜欢爱取,佛陀讲无常无我来对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江西东林寺48米高阿弥陀佛像完成安装

2011年11月3日,江西九江,星子县在建的世界最高阿弥...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中生

【经文】 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

往生有没有征兆

前几个月,在莲因学院斋戒会上这个课的时候,有一个老...

一心念佛,别留恋这个假壳子

诸位在家居士,如要你们粗衣淡饭,学做佛,那是不可能...

为什么临终十念可以往生

业性是即空、即假、即中。这一点,我看智者大师讲到忏...

莲宗十一祖省庵大师画传

一、父亲早亡,少年出家 省庵大师(公元1686-1734年)...

法身大士为什么选择实相念佛这个难行道

问: 请益法师,念实相佛,非再来大士,难以即生亲证。...

人生只有两个东西

十二因缘的推动,它的核心在于我爱执。就是我们在业力...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注音版】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爱惜每一分的光阴

【原文】 古谓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真如本性的功德一切都在

总而言之,大白牛车的启动,我们讲过有三个次第:安住...

水果师--广钦老和尚

四月九日下午一时,一行人又从台北出发,约经个把钟头...

惟贤长老《在家居士修行之次第》

诸佛正法贤圣僧, 直至菩提我皈依。 我以所修诸善根,...

【佛教词典】起信注疏

(书名)大乘起信论疏之异名。四卷。唐宗密,取义记注...

【佛教词典】二种于如来所称扬赞叹甚希奇法

【二种于如来所称扬赞叹甚希奇法】 p0049   瑜伽七十...

善用其心就在当下

若举于足 当愿众生 出生死海 具众善法 ----《华严经净...

比尔.盖茨童年的故事

比尔。盖茨拥有好多个世界之最,例如:他是第一个靠观念...

孝名为戒,亦名制止

七月十五是佛欢喜日,是我们出家人的自恣日。佛陀规定...

【推荐】整个身心世界就是一念心所变现出来的

我们再看第三个,业果的问题。 如是扰乱,相待生劳。 ...

一般人死后为何还愿意来投胎呢

娑婆世界的快乐,理论上是得不偿失的。 虽然得不偿失,...

【推荐】相同的肺病,不同的境遇

我的俗家四老中,有两位是因肺癌去世的,前后仅相差两...

时空与生命的超越

时间过得真快,记得我还在当小沙弥的时候,看到年纪上...

如何理解因果的道理

这个地方我们讲到业果的轻重,最后我们把业果的道理作...

学佛后什么都是顺境了吗

文殊菩萨什么意思啊?就是妙智慧妙吉祥的意思。就告诉...

法忍和生忍

一个修行人修福要有忍性。忍一般分为法忍和生忍。生忍...

孝顺父母的方法与果报

若能在家孝父母,此即名为胜福田,现世流布大名称,未...

四十八大愿——(第2愿)不复更生恶道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