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整个身心世界就是一念心所变现出来的

净界法师  2021/04/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整个身心世界就是一念心所变现出来的

我们再看第三个,业果的问题。

“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前面的整个世界、众生的产生都还是第八识,到了这一段“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就产生了第七意识的作用。这个“扰乱”怎么说呢?就是,前面有依报的世界,还有正报的众生,众生开始看到了依报环境,他要去受用、去追求整个依报的环境,想要把它占为己有,这个时候就产生一个“劳”。这个劳动的意思就是一种思虑,也就是我们说的一种恒审思量,也就是第七意识的产生,开始去思量,什么是我的、什么不是我的。这个地方的“劳”,主要是第七意识。

“劳久发尘,自相浑浊,由是引起尘劳烦恼。”第六意识产生了。前面是偏重在法执,这个地方我执产生了。“劳久”,思虑久了以后,产生一个“尘” 。这个“尘”指的是第六意识的一种执取相。我们看到了很多的树,树上有很多的苹果,就对这个相状产生执取,有执取就产生很多的爱取的烦恼。

“劳久发尘”,这个尘是一种俱生的我执的烦恼,是微细的;“自相浑浊”是一个分别起的烦恼,是粗的。“自相浑浊”是什么意思呢?“自相浑浊”这个“浑浊”是五阴身心。执取相有两种:一种是任运生起的;第二个要假借名言,要去思考才会产生的。

“自相浑浊”是一种分别的烦恼,它不是俱生的,是我们对于五阴身心的种种的分别而捏造一个自我的相状出来,就是分别的我执。“劳久发尘”这个“尘”指的是俱生的我执,是比较微细的。由这个第六意识产生以后,出现了爱取的执着,就产生种种的“尘劳烦恼”。这个尘劳就是烦恼。因为它是染污的,叫灰尘;它是躁动的,是劳。有烦恼当然就产生业力、产生果报、产生因果的循环。

我们这样子讲,你从什么地方来?这个答案有两个:一个是“迷真起妄”。刚开始是真如本性的一念的无明妄动、一念的迷情妄动,而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众生。创造出来以后,这个相状又怎么产生相续呢?那就是“执妄为真”,在妄当中又产生第六识的爱取。第六识的爱取,第七意识的执着,使令产生很多的业力,使令这个众生世界又能够相续。所以相续是业力产生的。

刚开始生起的第一个相状是一念妄动,所以,“迷真起妄”产生了我们生命的第一个相状;第二个“执妄为真”,使令这个相状辗转地相续下去,又产生了业力。当然,这个地方的观念是说,我们整个身心世界其实就是我们一念心所变现出来的。我们以一个小故事来做说明。这个故事讲到“老和尚心中的妄想”。

清朝有一个居士叫王鼎实。这个居士从小就很聪明,悟性很高,看什么书一看就懂,而且福报也很大,生活上的受用都非常好。他十六岁的时候去参加一个考试,住在他亲戚家。考完试的时候,他觉得身体不舒服,就不吃饭,后来病情就越转越严重。他就跟他亲戚说:“你拿笔跟纸来,我要写遗书,写给我父亲。”他就写了,说,父亲啊,我的生命即将要结束,您不要伤心,我跟您就是只有十六年的因缘。

他说,其实我前生是镜山寺的一个老和尚。我身为一个老和尚,出家以后修学数十年,几乎成就大道。我做老和尚的时候,拿着念珠在外面经行,看到两件事情,产生心动:第一个,少年登科者。年轻人考上状元,功名成就以后,敲锣打鼓到寺庙来还愿的时候,我“仁者心动”,产生羡慕的心。这个妄想没有对治掉。第二个,我看到大富人家坐着美好的车子,很多眷属来山上祈福的时候,那种大富人家,我也心动。这两个心动的关系,我必须为我这两个妄想的心动来酬偿我的业力,所以我做你的儿子。他说,他死了以后,还要投胎一次。他这一生是做功名,是掌握权力;下一生要偿还下一个妄想,要做一个大富人家。

我们常说,你从什么地方来?我们不要讲那么远,说从真如本性。这样太远。其实我们现在的身心世界是从你前生的妄想而来。你现在的妄想(当然我们很多妄想),其中一个势力强大的,就是你的来生。《楞严经》一再地告诉我们:外在的世界是我们内心的世界创造出来。

所以,我从什么地方来?我从我前生的其中一个妄想而来!所以净土宗说,修行一定要对治烦恼。你看那个老和尚,戒定慧的善根很强,但是他两个妄想没有对治。还好,只有十六年。这个妄想打得不是很重。

所以,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性觉必明,妄为明觉”,一念的妄动,产生了世界,产生了众生;众生、世界相互的作用,产生了因果;然后产生了整个生命的循环。就是所谓的迷真起妄。这个是讲到妄因。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如何面对人生毁誉得失而不动心

我们每天打开报章、杂志,可见舆论纷纭,人生百态,大...

圣严法师:空性与孤独

心与物质真实存在吗?如果仔细去分析它们,我们就会发...

大安法师:如何不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

问: 怎样才能做到时时快乐,天天快乐?我很在乎别人...

心物俱非,除之益患

道吾宗智圆寂前,对弟子说:我心中有一物,许久来一直...

没有人能带着妄想往生

我们经历过很多的生命,但是过去已经不能改变了,因为...

解脱名利束缚,唤起心中阳光

有一则故事说:从前有一位酷爱音乐的国王,派人去请一...

执着时再来对治,已经太晚了

这个颠倒妄想的形成,在《楞严经》它是有三个次第: 第...

为什么人越到晚年越要收心安住

我们平常当然理观不碍事修,理事圆融,你该拜忏还拜忏...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初学佛,不离名言;真见道,不带名言

我们刚开始去学习佛法的时候,是要从语言文字,离开语...

经典告诉你学佛后为什么倒霉了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五》: 是人今世恶业成就,或因贪欲...

大妄语的罪很重的,甚至影响到佛教的兴衰

我们再看大妄语戒。这个地方讲出妄语的两个项目,先看...

参禅与念佛法门是异是同

或问蕅益子曰:参禅、教观与念佛法门,同耶?异耶? 答...

【佛教词典】这个

(术语)又作者个,指物之辞也。正字通末中曰:者又此...

【佛教词典】不护根门

【不护根门】 p0326 集异门论二卷七页云:不护根门云何...

圣严法师:忍辱并非忍气吞声

忍辱是六度中的第三度,度是度过烦恼苦海之意,而忍辱...

地藏菩萨的化身无处不在

【文殊师利。时长者子因发愿言。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

苦乐是假象,价值才是真相

人生有一个很重要的追求,就是我们必须要从苦难中解脱...

财富宝要

以世间法来说,吃饭穿衣要钱,有病看病要钱,出外乘车...

短短的六个字,把修行的方法都告诉我们

二佛神咒里面有勤转念,证菩提这两句话。虽然只是短短...

持戒清净者能得五种功德

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

牛奶不易于人体健康

牛奶和其他乳制品并不有益于人体健康。它们包含饱和脂...

想法不同,就有天堂地狱之别

有一个人,豢养了两只小猫、小狗当宠物,他每天都会亲...

作为佛子,你真的是在学佛吗

1.热衷于跑道场:有的佛子,对跑道场很感兴趣,乐此不...

什么才是成功的标准

我对当今所谓的成功,从来比较淡泊。日前,一位朋友拟...

来去自由的良介禅师

良介禅师,唐时会稽诸暨人,二十一岁在崇山受具足戒。...

愚人与智者的差别

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