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内心的安住跟平常的生活怎样协调

净界法师  2016/08/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问:请问师父,那种安住跟平常生活怎么协调?我们安住力量跟福报有没有关系?

净界法师答:欸,不是。该工作还工作,你乱不了。

问:我除了安住,我还想工作。

净界法师答:好,请坐。当然小乘的空观,对现实生活是比较排斥的。因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所以小乘的空观是比较厌世、出离的。所以你这个药,吃得刚好就好,因为你如果小乘的法用得太猛,你真的什么事都不想干了。

但大乘法没有这个问题。我今天上班,我不为别人上班,我是把上班当历练,历事练心。我们以前上班是为了求表现,是吧?求得到上级的赏识。其实你多大福报就多大福报,说实在的,上级赏不赏识你,跟你没什么太大的关系。你相不相信?

你内心有这种福报力,你起那个是心作佛,你起那个精进的心,你起善念的心,你启发你自性本具的福报,它自己会让你受用的,你自己会显现出来,你不必去从后面追求的。其实我们以前是多事,多此一举。该是你的,你从内心中求就对了。

我们凡夫不能说什么都不求,那是阿罗汉了,阿罗汉啥都不想求了,消极了。凡夫是乱求,到处乱求,求的结果伤痕累累。大乘佛法也是求,从自性中求。你只要把你的心调好,人生是自我完善,跟别人没有关系,别人欣赏你也好,不欣赏你也罢,这个是过去生结的缘。当然我们不要主动去刺激别人。

但是,该是你的东西就是你的东西,跟别人没有关系。你不必去向外面求的,你只要向内去。他离一切相,他要修一切法。你生起布施的心,触动你内心本具的布施的功德,让你去受用;你用持戒的心去修持戒的法,去触动你自性本具的持戒的功德,让你来受用。

你只要做两件事:第一个,安住清净心。第二个,修一切法,就是离一切相,修一切法。在心中你做两件事就够了,其他的外境都不要管,你自然有好因缘。诸位你要知道,你的内心准备好了,外面就准备好了,你相信这个道理吗?你相信,那恭喜你!真的,不要求,多事,自找麻烦。

我再讲一次,你内心的功德准备好了,外面自然准备好。大乘佛法的空就是这样安立的,一念心性,你只要自我完善,人生自求完善,你只要把你的心准备好了,外面自然就会准备好。你先相信这个道理,不需要求,但是要修。你有什么好求的呢?该你的,它还跑得掉吗?但是你一求就糟了,一念妄动乌云变色了!生死轮回,把你整个生命的档次都降低了,本来是功德庄严的,变成人天福报了。这就是你想求,求到最后是轮回生死。

佛陀什么都不想求,他万德庄严。那你想想看,“求”这个门是向外攀缘的门,你走上了外门,安住是走内门。这两个门,走外门也有蛋糕,但这个蛋糕里面都是毒药;你走内门的蛋糕是没有毒药的。如果你是注定有一块蛋糕吃,看你是要走外面的门去找蛋糕,还是到里面找蛋糕。你向外面找蛋糕,你就准备面对老病死的折磨了;你向里面找蛋糕,就是常乐我净的大般涅槃。同样是快乐,看你要哪一种快乐。你有什么好求的呢?

所以向外求是不对的,这是错误的选择。 诸位!你要知道,我们以前有一个很严重的毛病,就是总想要向外求、攀缘,这个概念错误,错得很严重。我们以前修行很多资粮都浪费掉了,甚至老是想要把那个资粮向外面去攀求,换一些小糖果吃。其实你可以把资粮向内安住,去唤起你内心的糖果,不是更好吗?

这个是比较深,但是这个道理很重要——安住的问题,安住一念心性。所以人生不要求,人生只要修就好。你要永远相信一件事情——当你的内心准备好了,外面自然准备好,不要求。

这个就是有点深,但是这个观念很重要,整个大乘佛教的思想都在这里,称性起修。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在家信徒的处世原则》

作为在家的佛弟子,除了五戒之外,对于子女,应当善尽...

即心是佛,云何识自心

洪州黄檗希运禅师。上堂云: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

如何测度慧命有否成长

问: 若要测度自己的慧命有否成长,是否可以「本来是...

星云大师《佛教的生活学》

各位嘉宾、各位佛教的护法信徒、各位法师,大家好!大...

接触佛法半年多,为什么对佛法没有什么疑问

问: 我较深入地接触佛法有半年多的时间了,别的师兄...

暴毙身亡无善知识帮助,如何能顺利往生

问: 如果自己暴毙身亡或恶报现前,且无任何善知识帮...

如何才算初具信愿

问: 我是初学者,与净土有缘,听了您的开示后知道了如...

学佛后为何还会发生不顺的事

问: 我有一个同修,学佛以后,说信佛这也好,那也好...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净界法师:五浊恶世

娑婆国土的特色,这个地方讲出一个相貌叫五浊恶世,我...

口念弥陀心散乱,这样能不能往生

问: 请问法师,龙华三会的第三会得度的都是释迦牟尼佛...

略述在家戒律的现代意义

在这个科技与经济高速增长的现代社会,人类的物欲也在...

【推荐】拖尸人的惭愧与忏悔

本是骷髅骨,曾将诳惑人。昔时看是假,今日睹方真。省...

【佛教词典】石塔

(物名)石造之率塔婆,墓标之总名。原为死者之纪念,...

【佛教词典】成就五法邬波索迦

唯能自利不能利他。何等为五?谓前所说邬波索迦。自离...

玄琬和尚的故事

贞观年间的某一天,在长安城的皇宫内,正要举行一个盛...

布施、智慧与解脱

一、施舍与菩萨道 布施、智慧与解脱布施通常分为财施、...

如何在生活中改变自己的错误言行

问: 在生活环境中改不了自己的错误言行,怎么办? 大...

出家为什么要剃发

剃发:又作祝发、薙发、削发、落剃、落饰、落发、净发...

你贪求冥感,魔就来了

开始修行的時候,要先分别什么叫魔事、什么叫魔相,修...

「二时临斋仪」的内涵

我们佛教信徒都知道,出家人在早、中饭前都要唱念二时...

十法界

一、前言 佛陀最初在菩提树下成道时,曾感叹说:「奇...

虚空眨眼

在一次法会上,唐肃宗向南阳慧宗国师请示了很多问题,...

怀疑是往生的最大障碍

万修万人去这句话是真实不虚的。阿弥陀佛太慈悲,太有...

三种涅槃的差别

我们可以知道菩提的智慧影响到你涅槃的浅深大小。我们...

心就像是一座寺庙

有一个皇帝想要整修在京城里的一座寺庙,他派人去找技...

不可为贪功德致放生变放死

放生,是《梵网经》,《金光明经》等所说到的。佛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