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优昙法师与《莲宗宝鉴》

2016/10/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优昙法师与《莲宗宝鉴》

优昙法师是元代高僧,俗姓蒋,安徽丹阳人,家族世代奉事佛法。二十岁出家于庐山东林寺,后来住在安徽丹阳的妙果寺。元武宗至大初年(1308),皇帝下诏解散净土莲宗,优昙法师十分恐惧地说: “我承受净土教法将近三十年了,如今净土法门要亡于我这一代吗?”他于是在佛前发誓,必定竭力复兴净土教法。因此著作《莲宗宝鉴》十卷,书中所阐述的净土观点深契佛理,令人警醒,千百年来,一直受到净业行人的赞叹。优昙法师也因其独特的净土观点成为名传千古的一代净土宗高僧。

优昙法师在谈及净土法门时认为,凡是修习净土法门的人,必然意志坚定而明显地是为了要与生死为敌,不是随便说了便作罢。应当思惟忆念无常迅速,时间是不会等待人的,必须把生死当作一回事才行。如果还是半进半退,对净土法门半信半疑,那么到最后临终时,又能帮得上什么忙呢?又怎么能够脱离生死轮回。

若是相信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极乐净土,便从今日起,发起大勇猛心,发起大精进心,不论会佛法或不会佛法,见性还是不见性,只要坚定执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如同着一座须弥山相似的,扶摇震撼不动。专注心思,一其意念,或者参念、观念、忆念、十念,或者默念、专念、系念、礼拜而念,念兹在兹,常忆常念。朝也念、暮也念,行也念,坐也念。心念不空过,念佛不离心,日日时时,不要放舍。绵绵密密,加鸡孵蛋,常令暖气接连相续,这即是净念相继。更加上智慧的观照,则知道净土即是自心,这才是钝根利智之人进修的工夫。

如此把得定、做得主、靠得稳,纵使遇到苦乐逆顺的境界现前,只是一句阿弥陀佛。没有丝毫一念的变异心,没有一念的退惰心,没有一点杂乱妄想之心,直到这一生的尽头,永远不起别的念头,决定要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真的能够如此用功,那么历劫以来的无明生死业障,自然而然消灭于无形,——切的尘劳妄想习气烦恼,自然而然清净无余。就算亲见阿弥陀佛,也不离开自己本觉的那一念,只要功业成就修行圆满,再加上弥陀的愿力资助,临命终时,必定往生上品莲台。

优昙法师还在本书中说,若是念佛的人,烦恼尘垢尚未清净,每当恶念生起时,必须要自仔细检点自己是否有悭贪心、嗔恨心、痴爱心、嫉妒心、欺诳心、吾我心、贡高心、谄曲心、邪见心、轻慢心、能所对立的心,以及种种逆顺境界,随染著贪恋所生起的一切不善之心。如果恶念起来的时候,必须赶紧高声念佛,收摄心思归于正念,切不可令恶心相续,当下就要让它消灭得干干净净,永不再令它生起。反之,所有的深信心、至诚心、回向发愿心、慈悲心、谦下心、平等心、方便心、忍辱心、持戒心、喜舍心、禅定心、精进心、菩提心,以及一切种种的善心,应当常常守护不失。

除此之外,更要远离不净行,断赊违犯戒律威仪的恶事,鸡狗猪羊,千万不要畜养,打猎捕鱼,也不可做。要知道西方极乐世界中,所有的诸上善人,那是由于舍弃恶缘,修行善业,才能够得生净土,获不退转。念佛的人,要常随著佛的德行学习,所以应该以去恶从善为要务才是。

优昙法师还认为,凡是修行念佛法门的人,想要往生净土,就要时常思惟这个娑婆世间,一切都是无常的,有成必有坏,有生必有死。如果没有亲自听闻到佛法,则此世舍身来世又受身,将不断地轮转于三界四生六道之中,永远没有解脱的一天。而我今日有缘,可以听闻正法,得以修习净土法门,应以阿弥陀佛为唯一的心念,舍此报身,必当往生极乐净土,人于净土的莲华胎中,受种种的快乐,永远脱离生死的痛苦,永不退转菩提之心,此乃是大丈夫平生最伟大的一件事业。

法师认为,当有疾病的时候,一定要努力向前,放下身心的挂碍,不要生起疑虑和不信任的心,只须面向西方端身正坐,专心忆想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以及无数的化佛。同时,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令他声声不绝。并于世间的一切事务,不得思念,不得贪恋。如果有其他的妄念起来,只要急称佛号,这样就能在念念之间,除灭罪障。只此一念坚定念佛的心,决定可以往生净土。如果命未该尽,也可以使身心安宁。

修行净土的人,慎勿妄;生留恋世间的心,在该活的时候自然会活下来,应当死的时候就必须要死,只要赶紧修办往生的资粮,不必疑虑自己会死会活?如果我们能够了解这层道理,往生就如同脱去破旧的衣服,以穿着上好的服饰,一旦舍去凡夫之身,便登如来解脱之地,这就是很伟大很殊胜的事。

优昙法师还说,要真切地相信修行之事,的的确确是为了往生极乐世界,专注心意一心正念,执持一句阿弥陀佛。只此一念阿弥陀佛,是我本师。只此一念阿弥陀佛,即是化身佛。只此一念阿弥陀佛,即是破地狱之猛将。只此一念阿弥陀佛,是斩群邪之宝剑。只此一念阿弥陀佛,是开黑暗之明灯。只此一念阿弥陀佛,是渡苦海之大船。只此一念阿弥陀佛,是医治生死之良药。只此一念阿弥陀佛,是出三界之捷径,只此当下一念阿弥陀佛,即是本性弥陀。只此一念阿弥陀佛,即能通达唯心净土。

只要记得这—句阿弥陀佛在心念中,莫教它遗忘失落,要命他念念常现前,念念不离心。没事也如是念,有事也如是念,安稳快乐也如是念,病苦烦恼也如是念,生也如是念,死也如是念,如是一念清楚明白而不昏昧无知,那么又何必向外对人询问,求觅解脱生死的归程呢?

《莲宗宝鉴》一书完成后,优昙法师广泛咨请诸方大德印证。他找了很多人,却没有一个人能够更动其中的一个字。在对本书全面完善修改之后,优昙法师上书元仁宗,乞求恢复净土教法,元十二宗皇帝感其虔诚,答应恢复净土教法,并令优昙法师为净土教主,赐号“虎溪尊者”。元文宗至顺初年(1330),优昙法师身无病苦,于大众念佛声中往生西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念这个名号超胜作一切功德

阿弥陀佛因地当中发愿就是用名号度众生,名号里面有着...

清代高僧省庵大师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我们一直讲净土宗的祖师,已经讲...

如是相续念佛在心,能办一切净因功德

凡公临私养,历涉缘务,虽造次而常内心不忘于佛及忆净...

湛山倓虚大师传

自称湛山老人的倓虚法师是中国佛教界盛传的三虚虚云和...

李炳南居士与印光大师的因缘

一、乱世学佛,皈依印光大师 李炳南(18901986)居士,...

今生错失净土,六道劫数长远

以今生的修行,总有点戒定的功夫,也信点因果,也努力...

【推荐】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白话译文

提要 四十八愿乃净土宗核心眼目,从内容上可分为三:一...

临终被冤亲债主纠缠,该如何往生

问: 念佛人临命终时被过去世的冤亲债主纠缠,该如何...

超越轮回导归净土的路

是以欲透尘劳,须知要径。将施妙药,先候病源。若细意...

云何念父母恩

【原文】 云何念父母恩?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十月三年...

父母子女乃是相互的债主

人是带业来的,来这娑婆世界,受轮回生死烦恼苦、受五...

出家后我如何对待两性欲望

很多朋友问我,出家后我如何对待两性欲望。 这确实是很...

【佛教词典】补卢沙?

(杂语)Puru?āt,补卢沙(即言丈夫之语)之第五啭,...

【佛教词典】僧稠

(480~560)北齐禅僧。河北钜鹿人,俗姓孙。博通经史...

让地球休养生息

日本大地震和连续的余震,让人们不由得不将关注点转向...

如实知世间即是出世间道

世间有很多烦恼和痛苦,繁杂社会,芸芸众生,从出生到...

这些杀生的场所都不会有吉祥的事情

我们看现在世间的众生,残酷无情地杀害生灵,引取无厌...

为什么要福慧双修

由于末世众生愚痴太坚固,所以修行不容易成就,更无法...

慧律法师《感受错误就会增添烦恼》

信徒问:师父!什么是开悟? 开悟,就是找到真正的生...

一切苦因缘,全由妄动取

凡圣之判,如隔云霄,其间相去,不可以道里计。佛法微...

极乐国虚空舍宅之因

【原文】 无量清净佛国诸菩萨、阿罗汉所居七宝舍宅,中...

日常生活的十诫

托马斯 杰弗逊是美国第三任总统,《独立宣言》的起草人...

修行是否应做到绝情

问: 修行是否应做到绝情、绝法、绝交? 济群法师答:...

金钱,用了才是自己的

从前,有一个人很会做生意。他知道什么样的东西是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