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念头虽多不乱就好

一诚长老  2017/02/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念头虽多不乱就好

有一回在广济寺,很多人围绕在身边,我提及“照顾心念”的话题,说了一句:“多心好。”身旁一人问:“和尚以前不是说多心不好吗?”我点头,道:“心多不乱就好。”

很多时候,我们都没办法把起心动念控制得那么好,谁有可能一丝念头不起呢?念头起来了,你去压制它,反而适得其反。所以,重要的不是不起念头,而是不去追逐念头。一个念头起来了,就让它起来,当它消失时,也不要去挽留,随顺自然,这样念头就不会来困扰你,成为你的烦恼。

现代人烦恼大,因为要操心的事情实在太多,父母子女、工作事业、人际感情,物质精神,什么都要抓在手里,这样一来,每天从早到晚,心里头的想法、念头层出不穷,自然就难以保持身心的静定。

大家都被五颜六色的名利迷住了心智,总认为功名利禄、光鲜的成就,都是非得到不可的东西,所以把人生的价值,全都维系在这些容易破灭、终要成空的肥皂泡上。实际上,非得获得名利,才能同时获得幸福感吗?并非如此。真正的幸福感是从静定安稳的心境中获取的。

即使一无所有,只要心灵富足,不起执念、欲求,生活也可以过得平常安然。那些时时忙于追逐、占有的人大概并不知晓,心境安然,过平常生活是多么大的福分。因为在这样的生活中,你不用去惧怕什么,担忧什么,也不必承受过大的压力,为过分的欲望所苦,你拥有的只是一种淡看岁月来去的从容不迫,一种笑言苦难生灭的透彻安定。

只可惜我们静不下来,那些追逐和苦恼,时时刻刻占据着我们的心。想要的太多,可是无常总在破坏,于是心里的念头一面追逐着不可挽回的失去,一面又记挂着尚未得到的一切,生活和心情就在这样时悲时喜的状态中沉浮不定。

和尚见过两类人,一类人很有才华,脑子里想法很多,同时他们也能够把这些想法付诸实践,所以这些人通常经营着多项事业,人际的圈子很广,每日要做的事很多,但做得很有条理,还经常能抽出时间去做慈善事业,甚至时有余暇来我这里喝茶;另一类人也很有才华,脑子里想法也很多,可是他们工作做得不尽如人意,想开创事业,却迟迟开不了头,人际关系问题多多,整日忙来忙去,到头来却忙得心力交瘁,满腹抱怨。

造成这样截然不同的结果,究其原因,和尚认为有两点。第一点,这两种人的做事方法有别。前者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做好了一项,再去做另一项,他们脑子里想法虽多,却不杂乱,事情虽然做的多,却不急于求成;后者却想一出是一出,这一件事还未做好,又想着去做另一件事,太过急功近利,结果哪件事也静不下心去做。

第二个原因,就是这两类人的心境不同。前者有平常心,做事情不论好坏,皆能欢喜,而且不把事业得失当作衡量自我价值的标准,他们所求,唯有身心的安顿,故而琐事不萦于怀,不纠结于心;后者却很浮躁,做事好高骛远,拈轻怕重,做不好时觉得压抑,做好了却又忧心于新的问题,他们对一丁点得失都看得很重,所以遇事心念纷乱,做事没有章法,遭逢挫败则容易灰心丧志。

所以说,整理好自己的念头很重要,你得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以自己的能力能够获得什么,同时还得知道自己应该放下些什么,这样才不会在生活的洪流里丢失这颗不乱不躁的平常心,才能在任何遭遇下稳住自己。

一开始,你得学会梳理情绪,掌控情绪。人易被情绪主宰,有时明明是很简单的事情,情绪一上来,理智一抛,旧的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增加了新的问题。所以说,千万别被急躁的心情牵着鼻子走,要了解每一段情绪的来龙去脉,将它们分门别类安放好,这样才能让内心纷杂的念头安定下来。

接下来,还要懂得收摄自己的心。心像一只猿猴,四处攀援,我们要学会把向外追求的心念收回来,不要四处贪求,为了得不到的东西徒生烦恼。

再者,专注于眼前。当你想太多,内心不得静定的时刻,不妨试着用心留意此时此刻的呼吸,顺着它的节奏,让杂念在一呼一吸间逐渐沉淀。

有时候,人需要用心念来控制行为,不过有时候,行为也可以对心念造成影响。所以很实在的一个方式就是,在做事的时候,要明确最根本的目的,制定计划,细分步骤,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循序渐进达成目标。

在追逐得累了,或者发现占有并不能带来轻松快乐的时刻,不妨停下来,反思自己的生活。在和尚看来,能够停下来,这很好。因为在奔忙中,少有人会去关注自己的内心状态,太忙的时候,你会看不清自己。停下来,让念头沉淀下来,好好地将它们理顺,问题就会一一呈现。脑子清明了,问题清晰了,解决的办法自然也就出来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不除妄想不求真

六祖大师的弟子永嘉大师,在〈证道歌〉中一开始就这么...

让烦恼拐个弯

在崔永元所著的《不过如此》一书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念佛时妄想纷飞,该怎么办

问: 我念佛时妄想纷飞,都是对世间的贪瞋痴,想清净就...

善用其心怎么个「善用」法

在善恶关头,你怎么善用其心? 依着事、依着境,境就是...

念头不受控制要怎么办

问: 我学佛很久了,可是还常常有各种各样的不好的念...

有对错的概念,你就很难调伏妄想

这个人天乘,你可能要经过三年五年的时间,必须要扫除...

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

今早,我和三位出家人踏上了回山的路。从临时住处出来...

《楞严经》中的十种仙道

佛说:又有一处从人本位,不依自性正觉而修习定慧的正...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推荐】主导我们的见闻觉知,其实是那一念心性

在我们生命当中,主导我们见闻觉知的,不是你的眼根,...

土豆的营养价值与烹调窍门

土豆,学名马铃薯,别名洋山芋、洋番薯、山药蛋。它和...

犯盗戒的过失跟持盗戒的功德

毁犯盗戒果报,三途果报;余报:一、贫穷。二、共财不...

唯识学的下手是第六意识,成败的关键看第七识

我们应该怎么去处理我们颠倒妄想呢?在唯识学的一个方...

【佛教词典】非随心转法

【非随心转法】 p0716   品类足论六卷四页云:非随心...

【佛教词典】比丘尼御所

日本佛教用语。又作女王御所。即尼寺中,由内亲王、女...

【推荐】佛教十宗略述

释迦世尊住世之时,说法四十九年,皆随众生根机,方便...

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

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

生命有限,应积极寻求解脱

大家都知道,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也是有限的。人们追...

修行如弹琴

参禅的目的就是要开悟,但开悟有什么好处呢?佛教认为...

改变命运的入手处

我们改造命运必须在修福修德入手,更切要修念佛法门。...

昌臻法师《正助双修与理事双修》

这一期念佛七明天就圆满了。为了便于大家讨论,今天提...

善意可贵,不要伤了好人的心

故事发生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个小城。 一个风雪飘飞的...

以此过失,感得处胎六年的冥暗之苦

从前,有一位菩萨身为大国王,这位国王皈信三宝,奉行...

念哪一尊菩萨好呢?

有人问:我念这尊菩萨好呢,还是念那尊菩萨好呢?告诉...

念念向内去找原因

我有一个搞学术的朋友,他谈到中国人好像缺少原罪意识...

说着莲邦雨泪垂,阎浮苦处实堪悲

彻悟大师曾经写过一个偈子,这个偈子前面两句是:说着...

布施供养是存钱的最佳方法

一说到供养,首先想到的是初一、十五,许多寺庙都有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