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念头虽多不乱就好

一诚长老  2017/02/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念头虽多不乱就好

有一回在广济寺,很多人围绕在身边,我提及“照顾心念”的话题,说了一句:“多心好。”身旁一人问:“和尚以前不是说多心不好吗?”我点头,道:“心多不乱就好。”

很多时候,我们都没办法把起心动念控制得那么好,谁有可能一丝念头不起呢?念头起来了,你去压制它,反而适得其反。所以,重要的不是不起念头,而是不去追逐念头。一个念头起来了,就让它起来,当它消失时,也不要去挽留,随顺自然,这样念头就不会来困扰你,成为你的烦恼。

现代人烦恼大,因为要操心的事情实在太多,父母子女、工作事业、人际感情,物质精神,什么都要抓在手里,这样一来,每天从早到晚,心里头的想法、念头层出不穷,自然就难以保持身心的静定。

大家都被五颜六色的名利迷住了心智,总认为功名利禄、光鲜的成就,都是非得到不可的东西,所以把人生的价值,全都维系在这些容易破灭、终要成空的肥皂泡上。实际上,非得获得名利,才能同时获得幸福感吗?并非如此。真正的幸福感是从静定安稳的心境中获取的。

即使一无所有,只要心灵富足,不起执念、欲求,生活也可以过得平常安然。那些时时忙于追逐、占有的人大概并不知晓,心境安然,过平常生活是多么大的福分。因为在这样的生活中,你不用去惧怕什么,担忧什么,也不必承受过大的压力,为过分的欲望所苦,你拥有的只是一种淡看岁月来去的从容不迫,一种笑言苦难生灭的透彻安定。

只可惜我们静不下来,那些追逐和苦恼,时时刻刻占据着我们的心。想要的太多,可是无常总在破坏,于是心里的念头一面追逐着不可挽回的失去,一面又记挂着尚未得到的一切,生活和心情就在这样时悲时喜的状态中沉浮不定。

和尚见过两类人,一类人很有才华,脑子里想法很多,同时他们也能够把这些想法付诸实践,所以这些人通常经营着多项事业,人际的圈子很广,每日要做的事很多,但做得很有条理,还经常能抽出时间去做慈善事业,甚至时有余暇来我这里喝茶;另一类人也很有才华,脑子里想法也很多,可是他们工作做得不尽如人意,想开创事业,却迟迟开不了头,人际关系问题多多,整日忙来忙去,到头来却忙得心力交瘁,满腹抱怨。

造成这样截然不同的结果,究其原因,和尚认为有两点。第一点,这两种人的做事方法有别。前者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做好了一项,再去做另一项,他们脑子里想法虽多,却不杂乱,事情虽然做的多,却不急于求成;后者却想一出是一出,这一件事还未做好,又想着去做另一件事,太过急功近利,结果哪件事也静不下心去做。

第二个原因,就是这两类人的心境不同。前者有平常心,做事情不论好坏,皆能欢喜,而且不把事业得失当作衡量自我价值的标准,他们所求,唯有身心的安顿,故而琐事不萦于怀,不纠结于心;后者却很浮躁,做事好高骛远,拈轻怕重,做不好时觉得压抑,做好了却又忧心于新的问题,他们对一丁点得失都看得很重,所以遇事心念纷乱,做事没有章法,遭逢挫败则容易灰心丧志。

所以说,整理好自己的念头很重要,你得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以自己的能力能够获得什么,同时还得知道自己应该放下些什么,这样才不会在生活的洪流里丢失这颗不乱不躁的平常心,才能在任何遭遇下稳住自己。

一开始,你得学会梳理情绪,掌控情绪。人易被情绪主宰,有时明明是很简单的事情,情绪一上来,理智一抛,旧的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增加了新的问题。所以说,千万别被急躁的心情牵着鼻子走,要了解每一段情绪的来龙去脉,将它们分门别类安放好,这样才能让内心纷杂的念头安定下来。

接下来,还要懂得收摄自己的心。心像一只猿猴,四处攀援,我们要学会把向外追求的心念收回来,不要四处贪求,为了得不到的东西徒生烦恼。

再者,专注于眼前。当你想太多,内心不得静定的时刻,不妨试着用心留意此时此刻的呼吸,顺着它的节奏,让杂念在一呼一吸间逐渐沉淀。

有时候,人需要用心念来控制行为,不过有时候,行为也可以对心念造成影响。所以很实在的一个方式就是,在做事的时候,要明确最根本的目的,制定计划,细分步骤,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循序渐进达成目标。

在追逐得累了,或者发现占有并不能带来轻松快乐的时刻,不妨停下来,反思自己的生活。在和尚看来,能够停下来,这很好。因为在奔忙中,少有人会去关注自己的内心状态,太忙的时候,你会看不清自己。停下来,让念头沉淀下来,好好地将它们理顺,问题就会一一呈现。脑子清明了,问题清晰了,解决的办法自然也就出来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心病有五大种类

心病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心里不舒服,就是当我们的内心...

调伏心念如牧牛

过去佛在舍卫国游化时,有一年夏安居,波斯匿王发心要...

【推荐】虽未能心中清净,亦得往生

做佛事一事,(光)前已详言之。祈勿徇俗,徒作虚套。...

保持一颗自在的心

作为出家人,有时候为了弘法,常常奔波,迎来送往,电...

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

马祖一日谓众曰: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

心量大能量就大

在心量和能量之间,心量是基础。你有这么大的心量,才...

圣严法师《开放的心境》

一般人思考事情时,总是喜欢从自己的角度来看,所以遇...

天堂净土

挑水云水僧,是一位有名的禅师,曾在好几个丛林禅院住...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彼佛国中有二菩萨最尊第一

【原文】 彼佛国中诸声闻众身光一寻①,菩萨光明照百由...

大乘佛法为何是升恩斗怨的解药

问: 为什么说大乘佛法是升恩斗怨的解药? 明贤法师答...

医学博士为什么要素食

一个素食者在你心目中,是有怪癖之人,还是聪明之人呢...

报恩不在于物质,而在于那份心

佛教中,有本《父母恩重难报经》,缕述了父母犹其是母...

【佛教词典】七情

(名数)喜,怒,哀,乐,爱,恶,欲,之称。...

【佛教词典】痈疮剌箭

(譬喻)譬五欲之害身。止观七曰:痈疮剌箭,常自是苦...

一棵芒果树

对于一位以觉醒修行的人来说,并不需要有某些人的很多...

我们要对佛号生起决定的信愿

念佛之说,何自来乎?非金口所宣,明载简册,今日众生...

大安法师:初学净土者应如何修学

问: 初学净土者,应如何下手修学,方得真实利益? 大...

开发出自己的潜能

禅宗有许多文武双全的高僧大德,释方老和尚就是这样一...

《天台智者大师发愿文》略释

在这篇愿文中,智者大师阐明了修学佛法的目的和方式。...

如何看待生死的真相

问: 佛法如何看待生死的真相? 惟觉长老答: 生死事...

隐密暴露

世间每一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隐密,而隐密也有善的也有恶...

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之境界如何

原文: 既得往生,则莲华化生,无有生苦。纯童男相,寿...

楼宇烈:明星信佛最根本的虔诚,还是要担当社会的责任

楼宇烈老先生刚过了80岁生日不久。他是北京大学哲学系...

观世音菩萨的四种不思议无作妙德

这个地方是讲到,观世音菩萨证得耳根圆通以后所成就的...

四种抗衰老养颜食物

1.抗衰老食物:西兰花 西兰花属十字花科蔬菜,富含抗氧...

持戒念佛才是真念佛

中国大陆净土宗的传承是专一持名,不必再带观想。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