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古人的祸福观:过分求福反得祸

2017/05/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古人的祸福观:过分求福反得祸

光绪皇帝的亲生父亲醇亲王曾写过一副对联,祸福观念非常透彻:

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子孙祸也大。

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

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

财也少,产也少,后来子孙祸也少。

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少胆也小,

些微产业知自保,俭使俭用也过了。

明朝陈继儒的《小窗幽记》里有这样一句话:过分求福,适以速祸;安分适祸,将自得福。

过分地求福,将使祸事加速降临;对于突发的灾祸安然处之,自然能够逢凶化吉。

过分求福,适以速祸

中国古人做事都讲究一个度,过了这个度,好事也会向着不好的方向发展,这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物极必反”。

求福是好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事业顺利、家庭美满,得到更多的幸福,也都有权力去追求自己的幸福。然而,对幸福的追求还是不能过度。

过度追求自己的幸福,势必会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而不择手段,最终难免不会损害到别人的利益。

一旦损害到别人的利益了,就难免哪天自己也会遭受算计。而当你得到过度的福气之后,势必会招来别人的觊觎。

《周易》里说“负且乘,致寇至。”意思是说,卑贱者背着人家的财物,又坐上大马车显耀,就会招致强盗来抢。

同样的道理,在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本事去享受这份福气,反而会遭到他人的嫉恨,最终有可能为自己招来不必要的灾祸。

安分适祸,将自得福

同样,当灾祸到来的时候,我们需要用一颗安分平和的心态去对待。

《老子》中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就事情发展本身而言,福与祸都是在相互依存,互相转化的。

然而,我们在遇到灾祸的时候,往往容易陷入负面情绪中不能自拔,悲观、消极的心态容易让人做出过激的行为,从而对事情发展产生负面的作用。与其这样,还不如保持一个安分平和的心态,使自己从消极心态中解脱出来,平和安分的面对祸事的发展。

用一份随缘处顺的态度朝着积极方向去努力,也许事情还会出现一丝转机。发展到最后,一切也许并没有那么糟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摩诃迦叶度化贫妇

佛陀在舍卫国弘化之时,国王、臣民、出家比丘、比丘尼...

富贵的正因和助缘

富贵有两种:一种是相对的,一种是绝对的。富甲天下、...

祸福相依,福报不可享尽

有一个观念大家要了解。我们有情众生,特别是佛弟子,...

用佛法来补福报

我从小就是没有福报的人,一生皆在逆境中度过。 由于...

帝释天恭敬供养大迦叶

过去摩诃迦叶尊者,证得解脱三昧,入深禅定,为使生死...

圣严法师:如何种植福田

有一回释迦牟尼佛向一位农夫托钵,农夫却对佛陀说:「...

莫再折自己的福分了

很多人都希望能修福,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好一些,过得...

看着是幸福,其实是灾祸

为什么要受苦?我们招感来的。为什么招感苦?因为没有...

把心找回来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心,究...

【推荐】修行楞严,成就解脱

念《楞严经》,持《楞严咒》功德很大,能消除业障,增...

上报四重恩

佛说:做人必须知恩报恩。凡是对我们有恩惠的,都要念...

通向涅槃解脱的八种正确途径

人生八苦是众生轮回六道所受的八种苦果,也是四谛中苦...

【佛教词典】三十三天

(界名)梵语,忉利天Trayastri??a,译作三十三天。为...

【佛教词典】尊容

(杂语)佛菩萨等尊贵之容貌也。往生要集上本曰:跪七...

远离尘劳定心禅修

佛法说人生有八苦,其中五阴炽盛苦,五阴即色、受、想...

禅宗五祖弘忍大师《最上乘论》

夫修道之本体,须识当身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无有...

少年时代的玄奘大师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少年时代,少年时代是萌发理想的时...

身在公门好修行,走进宝山不空回

吴兴县(湖州)有一位大中丞(巡抚),他的先父曾经当...

忏悔常识问答

问: 何为忏悔。 答: 于三宝前发露已罪,痛责悔改,...

这两个念头,让你最快速增长福慧

佛法有两个目的,第一是修福,第二是修慧,即福慧双修...

大安法师:生命就在呼吸间

一个修行人的出离心和对世间的贪恋心,两者是此长彼消...

如何修持药师法门

修持药师法门,与修持极乐净土法门一样,需要信、愿、...

修行从点滴开始

一切众生都因不明因果而在生死中轮回,连猪猫狗都包括...

穷子喻

过去,有一位非常富有的长者,家中仓库盈满金银、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