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古人的祸福观:过分求福反得祸

2017/05/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古人的祸福观:过分求福反得祸

光绪皇帝的亲生父亲醇亲王曾写过一副对联,祸福观念非常透彻:

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子孙祸也大。

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

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

财也少,产也少,后来子孙祸也少。

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少胆也小,

些微产业知自保,俭使俭用也过了。

明朝陈继儒的《小窗幽记》里有这样一句话:过分求福,适以速祸;安分适祸,将自得福。

过分地求福,将使祸事加速降临;对于突发的灾祸安然处之,自然能够逢凶化吉。

过分求福,适以速祸

中国古人做事都讲究一个度,过了这个度,好事也会向着不好的方向发展,这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物极必反”。

求福是好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事业顺利、家庭美满,得到更多的幸福,也都有权力去追求自己的幸福。然而,对幸福的追求还是不能过度。

过度追求自己的幸福,势必会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而不择手段,最终难免不会损害到别人的利益。

一旦损害到别人的利益了,就难免哪天自己也会遭受算计。而当你得到过度的福气之后,势必会招来别人的觊觎。

《周易》里说“负且乘,致寇至。”意思是说,卑贱者背着人家的财物,又坐上大马车显耀,就会招致强盗来抢。

同样的道理,在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本事去享受这份福气,反而会遭到他人的嫉恨,最终有可能为自己招来不必要的灾祸。

安分适祸,将自得福

同样,当灾祸到来的时候,我们需要用一颗安分平和的心态去对待。

《老子》中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就事情发展本身而言,福与祸都是在相互依存,互相转化的。

然而,我们在遇到灾祸的时候,往往容易陷入负面情绪中不能自拔,悲观、消极的心态容易让人做出过激的行为,从而对事情发展产生负面的作用。与其这样,还不如保持一个安分平和的心态,使自己从消极心态中解脱出来,平和安分的面对祸事的发展。

用一份随缘处顺的态度朝着积极方向去努力,也许事情还会出现一丝转机。发展到最后,一切也许并没有那么糟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常常做同样的梦,是怎么回事

问: 我学佛有多少年,修净土法门念佛,但是我很奇怪,...

至诚供佛斋僧,种下殊胜福田

昔日,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精舍时,当时城中有一位长...

你有这么一念心,就能使你度过一切苦难

有一个道友问我,说我曾经讲过假使热铁轮,于汝顶上旋...

入海采宝七难喻

世间人入大海采宝,会遇到七种危难:一者,强风从四面...

他这念头一动,你折了好大的福

打禅七,就是来用功办道的。用功办道是要吃苦头的,坐...

大福自有妙方

明白人生道理,处之安然,幸福自是可得。不因愚痴无知...

圣严法师《安心就能安世界》

只要有人的一天,只要有地球的一天,只要是生存在地球...

真正有福报之人

当我们看到他人金钱丰厚,有名车,有豪宅,有地位,我...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有修行了,自然会有人护持你

以前去太平岩寺听课,有个比丘尼法师开示,他说他常常...

修六念法门,把念头安住于正见

我们讲念佛、念法、念僧,我们是念自、念私、念怨。念...

佛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用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用得好的,哪有那么快?今天用不...

吃素的几种方式

根据个人的条件、学佛程度和决心的不同,信佛人吃素多...

【佛教词典】旷野神

梵名 ātavika 或 ātavaka。音译阿吒薄俱、阿吒婆拘。...

【佛教词典】结见

【结见】 p1175 瑜伽六十八卷三页云:若于集谛,观为因...

初一十五为什么要敬香礼佛

问: 为什么每月初一、十五要敬香,礼佛?有什么渊源...

美国畜牧大亨不敢吃自己养的牛肉

【导语】霍华李曼,一位曾经拥有上万亩农场以及数千头...

把真如本性唤醒激活

我们看莲花的两种譬喻:一个出水义,一个开敷义。天亲...

这样的学佛思路对不对,能真的幸福吗?

问: 我的母亲接触佛法后,大事小事忙不停,把自己搞...

圣严法师《化危机为转机》

法鼓山所推动的心五四运动,是展现人文关怀最主要的重...

【佛学漫画】逆袭

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

佛法修学中的种种歧途

进了佛门之后,如果没有用功调伏烦恼,轮回中的可怕劲...

诸葛亮给子书(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

父母不赞成学佛怎么办

其实,在父母眼里,子女就算到了六十岁,仍是一个孩子...

惟贤长老《太虚大师思想及僧制建设研究》

一、太虚大师生平简介 太虚大师是佛教的思想家、理论...

「辗转施」的功德更大

往往有这样的弟子、这样的道友,若他给我一件东西,他...

看到什么就得到什么

有一个人在春天走进一个美丽的公园,出来以后却说,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