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念自私的心,就偏离了道

如瑞法师  2017/07/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一念自私的心,就偏离了道

我们来出家,就是要做大丈夫的事。大丈夫的内涵,是要有远大的志向、高尚的节操和不退转的菩提愿。但我们要知道,一个人有大的志向,这仅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注重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并把它做好。

孔子也说:“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意思是说,我们欣赏千里马,不仅仅是它的力气,更主要的是赞叹它的美德。我们人也是如此。实际人与人之间相差不多,根本的差别就是在有没有道德。

我们很多同学也很有抱负,但是回归到生活当中,一定要有一种反省力,生惭愧心。如果你修惭愧心,修到一定境界时,就会觉得自己真的什么都不是,和任何人相比自己都很差。在众中,让他高傲也高傲不起来,觉得自己实在做得很不够。如果没有惭愧心,很难生得起来这种反省力,就会觉得我了不起。与人相处,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强,当这种心态生起来,自己只有退步。因为别人在进步,而你却还在愚痴当中。

常常反省自己,对修行、对培养道德非常地重要。我们都想得到圆满,但圆满一定是从弥补残缺开始的。每个人必须得承认自己无始劫来的习气,这就是障碍,这就是残缺。怎么样来弥补呢?就是要从纠正我们的言行与心念开始。

一般人的言行,起心动念,常常都是想我怎么样能够省点事,怎么样能够偷点懒、占点便宜等等。总而言之,所想所做,和修道都是相违背的。当我们反省力生起来的时候,就会生起来一个警觉心。常常地反省,不失警觉心,就知道念念纠正自己。

为什么这么多人在一起修行,同是吃饭、穿衣、过堂、诵经,但是有的人心在道上,有的人还没有回到道上呢?最主要的原因是由用心的不同造成的。

有的人天天诵经、拜佛,但心里想的只是求自己能得利益就好。这一念自私的心,就偏离于道了。只是远远地种一个善根,还不能成为究竟解脱成佛的资粮。反之,如果是为了救度众生苦而做一切事情,这就是成佛的心,将来必定成就佛果。所以若是不懂得去念念拨正自己的心念,功德差别就会非常大。

如果我们真正能从内心里来反省自己,就能够不断地了解自己,会很清楚地知道,哪些是我无始劫来的习气,哪些是新养成的毛病。生起来警觉心,不断地拨正自己,这样你的修行就会生起来一种踏实感,会感到很充实。

所以,真正的修行一定在于我们能生起惭愧心、警觉的心,能常常反省自我。生起来警觉的心,让自己念念都在道上,步步走在菩提道上,这样我们的菩提大愿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如瑞法师文章列表

大安法师:如何恒顺众生

我们为什么要恒顺众生?是由于众生跟我们同体,我们要...

有教养的人的十大特征

一、守时: 无论是开会、赴约,有教养的人从不迟到。...

星云大师《我们要做义工的义工》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为你做事呢?有人如是问我。 我想这...

超越自我的身心

佛陀说:能统领百万大军的人,没有什么伟大;一个人能...

怎样调整我们错误的心态

大乘佛法有八万四千个法门,但是我们可以把它归纳成两...

脸白就是修的好,脸黑就是修的不好吗

问: 常听一些学佛的居士说:某某人的脸色又白又亮,...

熏习的好处,我是自己证明的

《大乘起信论》讲熏习修。你感觉你哪一样烦恼重,你就...

大安法师:净业行人的行持方法

如何行持,单刀直入就是信愿持名,你每天能念三万声佛...

《观无量寿佛经》第四观:宝树观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地想成已,次观宝树。观...

有三心者,定得往生

着一个地方掘下去,一定见水。如果东掘掘,西掘掘,处...

千手千眼大悲忏法仪轨

(凡礼忏者。外之威仪、内之观想。必须先期习熟。免得...

把微笑留给伤害你的人

把微笑留给伤害你的人!多么洒脱的一句话,多么豁达的...

【佛教词典】顺后次受业

【顺后次受业】 p1109 俱舍论十五卷十五页云:顺后次受...

【佛教词典】比丘供养父母德唯降佛

亦名:孝养父母德唯降佛 行事钞·导俗化方篇:“增一云...

完成梦想,不一定非得要厮杀欺诈

这是发生在英国的一个真实故事。 有位孤独的老人,无...

究竟是谁在烦恼

我常说:你家有事,他家有事,我家没有事。这是说,如...

星云大师自己受用很大的「十句话」

我这一生,尤其是在佛教学院就读时,有很多人的话影响...

佛陀为何要示现「纳妻相」

四、纳妻相:经云:游于后园,讲武试艺,现处宫中,色...

百炼成钢我往西方

宋朝时,有一位姓黄的铁匠,大家都叫他黄打铁。他通过...

净宗二祖-善导大师

1.生平 善导大师(公元613---681年)诞生于隋大业九年...

放生念佛,病愈福至

我是二零零四年开始信佛的。在这之前的我是一个脾气不...

四种情况成就犯邪淫戒的根本

请我们看具缘成犯。在淫戒有四种情况,是成就犯戒的根...

宣化上人:漏尽通

从前有位罗汉,带着新收的徒弟去游历,他这个徒弟一路...

佛经与道教的经典可以同时诵吗

问: 道教与佛教我都很欢喜,知道其中的大智慧,但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