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放下与放弃

衍慈法师  2014/11/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放下与放弃

什么是放下?什么是放弃?大多数人把放下与放弃,混为一谈,在某种情况,不论是生意失败,金钱或人事上被人骗了,乃至在办公室与同事合不来,心灵受到创伤,经常听到有人安慰说要放下,算啦!究竟放下与放弃有何区别呢?我认为最重要之分别,是自己采取这个行动时的心态,放下是由自己控制,是自愿的抉择,既不是消极又不是逃避,是该做的事情照做,应尽的责任仍然负责到底,但却不执着得失;放弃多是被动的,在不甘情愿之下被迫去抛弃。

举一个实例吧,最近有一位信众来与我谈话,她说自己只有一个儿子,从小很贴身、很乖,现在要离开她,搬出去与女朋友住,很难接受,心安不下来,晚上入睡未久又惊醒,痛苦万分,故来请教。看到她垂头丧气,精神上的困扰,令她非常痛苦,我能体会到,这位母亲的内心,一定很难过,也安慰她,叫她放下!其实我所说的「放下」,并不是要她放弃,不是不要儿子了,也不是不再与他来往!如是只会制造更多烦恼。

放下是互动的,大家不会停止见面或关怀。作为母亲,仍然对儿子关心,永远不会放下该有的责任与承担。保持心境平静,客观地去分析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可能这时你会明白到儿子长大了,要有自己的生活空间,会建立自己的家庭,不一定继续与母亲同住。

要知事情已经发生了,又不能走回头路,何不把心里面的烦恼放下,去接受事实呢?因为人生并不需要这些无谓的坚持与执着,没有什么真的不能割舍。人生如梦,一切都是过眼烟云。自己可以重新调配时间,把对儿子的爱心,分一点去关怀照顾社会上有需要之人,把小爱转为大爱,令更多人受益,这不是更伟大吗?假使自己还有未完成之心愿,以前为了照顾儿子,没有时间,现在可把自责与烦恼化为力量,将精力投入社会,自得心开。只要深信因果,多种善因,把恶因改为善因,逆境何尝不会转为顺境!也许有一天,当儿子的会醒觉过来,知恩报恩。

其实,任何事已尽心尽力过了,将来不会有遗憾,内心不会再有困扰、烦恼,从执着中得到释放,解脱自在,心无罣碍。不单是逆境中要放下,即使在顺境当中,也要放下!因为人在顺境时只会继续去追,做事变得盲目,得意忘形。放下其实是一种转变,它不是人生之尽头,是提升人生的一个好机会,有没有想过退一步,原来是海阔天空,会获得新的视野。无论得也好失也好,如果一直走在原来那条路上,不懂得去放下,可能会失去更珍贵的东西,所谓拿得起、放得下,有舍才有得,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放下,不是放弃。做人必须学会放下,愿与天下有缘人共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衍慈法师文章列表

真正的高手是躲在墙角的,因为正好修行

佛陀在楞严经中跟末法众生说:假设修行人不断大妄语,...

站在本来就没有的角度来面对人生

依止空正见跟发心,他开始修行了。 第一个,安心如空之...

即使你放不下,每件事仍会离你而去

即使你放不下,每件事仍会渐渐离你而去。你能看见全身...

乞丐精进念佛往生

清朝松江一乞丐,未知名姓,住明星桥破屋,日面向市门...

汤夫人的七笔勾

(一)纺绩绸缪,作罢晨昏用意周,夫若成名后,富贵同...

心出家的圆融法师以礼佛念佛为终身的修持

圆融法师的往生故事...

对过去认命,对未来积极

美国有一个医生一个心理医生,他写一个报告叫作《前世...

为什么看不破呢?一切都有啊

心无挂碍,就是得到的。挂碍就是苦果,假如有挂碍了就...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延生普佛仪规

延生普佛仪规...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

这个净土法门的特色,印光大师说是「他力门、果地教」...

财神之王药师佛

一、前言 一般介绍药师法门时,或多或少都会提到修持药...

偏激式的修行没办法持久

这个精进有两个内涵:第一个,专一;第二个,相续。但...

报恩的多少预知命运

一棵树的花果再好都离不开根的成就,所谓根深叶茂。根...

【佛教词典】雪隐

(杂语)古来之说,雪为雪窦山之明觉禅师,隐为浙江之...

【佛教词典】与么

禅林用语。原为宋代之俗语。又作恁么、异没、伊么、漝...

唯识学泰斗惟贤长老今晨圆寂

佛教在线重庆讯: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重庆市...

东山再起靠「感恩」

慈济人说「感恩」,简单的两个字,却很亲切。听过一则...

释迦牟尼佛为何要我们专念阿弥陀佛

释迦牟尼佛要我们专念阿弥陀佛,是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

改变你的思想,使令业果不成

我讲一个净土宗的公案,诸位体会一下,在念佛法要中讲...

积德不积财的卖菜阿姨

台湾近日最火红的人物是入选《时代杂志》百大影响力人...

占寺院或僧众的便宜,这个千万要不得

三宝物分佛物、法物和僧物。 佛物有供养物、受用物、献...

医者应戒杀生

陶隐君①取生物为药,遂淹滞②其上升。夫杀生以滋口腹...

大安法师:念佛是为了什么

问: 念佛是为了什么? 大安法师答: 当我们知道阿弥...

星云大师《恩怨人生》

有人问: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何?告曰:人与人之间,皆...

临终业障现前没有念佛,能往生吗

问: 病人平时信愿具足,念佛功夫不错,但临终时业障...

水的智慧

孔子曰:智者乐水。 智者的智慧当如水之灵活。若藏于...

扑灭心头燃烧的嫉妒火

嫉妒心,是指对强于自己、超过自己的人心怀忌妒,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