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站在本来就没有的角度来面对人生

净界法师  2018/06/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站在本来就没有的角度来面对人生

依止空正见跟发心,他开始修行了。

第一个,“安心如空之止观”。整个通教最核心的思想就在这个地方——安心如空。我们净土宗的人临命终时,如果你要破除虚妄的执着,通教更重要。

就是说,我们不要讲前生那么远,就讲今生好了。你今生在娑婆世界打滚了七八十年,不可能都是“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你没有这个本事。你多少会在心中烙下一些痕迹吧?你一定有你曾经特别贪爱执着的人事,你在平常没有把它处理掉,那临终就是问题了,你就得面对了。

面对时你有两个选择:

第一个,用藏教的方法。你观想它是痛苦的、是无常的、是无我的,然后慢慢慢慢告诉自己放下它,这是一个方法。但是你可能没有那么多时间,因为那个时候事情紧迫,内忧外患,你要想出这么多的道理来,可能不容易。

但是,通教只要一个道理就好了——“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其他都不用讲了,这些影像都是因缘生,它是自性空,本来就没有,就够你走出妄想,面对弥陀的光明。

如果你这个方法会操作的话,所有的道理都不要,你不用跟我讲什么不净、苦、无常、无我,通通不用,我只要记得一句话——因缘所生,没有自性,当体即空。这时如梦如幻的影像,你就可以走出去了,所以在临终时,只有烦恼,没有障碍。

你必须让所有的烦恼只有活动,但是不能障碍你,就是“不取”,这个很重要。越是紧急情况,通教越管用,因为通教是能够让你瞬间进入状况,当然你必须平常就要熟悉这种操作方法。

就是说,你要怎么解读人生呢?就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人生的开始是因缘才有,所以你本来就没有,你本来就没有这个身体,你本来也没有这个家庭,你本来也没有这个儿子。那怎么有呢?是因缘启动以后你才有的。

因此,你所有的东西都是跟因缘借来的,它的思考是这样子。到最后,你也没有失去什么,你只是把借来的东西还掉而已。“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你既然跟因缘借来的你就得还嘛。

所以,人生是怎么回事?跟因缘借来。可能你是善因缘,那你借的东西更多更好;你可能今生是一个恶因缘,你借得少一点。但是有借有还嘛,你到临终的时候再把它归还给因缘,到来生再借一次,就这样子。

这样思考事情的时候,你容易放下,你就不必有太多理由来说服自己。说它是无常的、是苦的,都不需要,因为你借来的,你就得还,这个合理吧?它不是送给你,它是借给你的,一开始就说好是借你的。

如果这个生命是你前生带来的,那没有人敢跟你要回去了。你还记得吗?你来的时候什么都没有。所以我们想想,你从什么地方来?你从空性而来。那我现在怎么有这么多东西呢?“因缘和合,虚妄有生”,你所有的东西都是借来的。除了你一念明了的清净心以外,所有的东西,你看得到摸得到的,通通是借来的。如果你很快乐,不是你现在有本事,是你前生的因缘,你有一个好的善因缘,它借给你很多好的东西。

所以你如此思考,你临终时放弃一切,你就心甘情愿,你不会说:“为什么我这样年轻就要走了,我还有很多事情都没有办。”没有这回事情。所以你要放下,就考验你的智慧了,看你怎么解读人生。你认为人生是真的,你就很难放下,你要说服自己就很难了。你只能够说:“哎呀,反正它是痛苦的、是无我的,所以我只好放下了。”这种放下方式不是很好。

这个安心如空的止观就是说,你要站在本来就没有的角度来面对人生,这时你把东西归还回去,你会很自在。你本来就没有,最后也是本来就没有,这个很合理,因为没有一个东西是属于你的,你都是跟因缘借来的,你的富贵也不是本来就富贵,那是你跟善因缘借来的。

所以,通教的思想好就好在它能够安住一切法毕竟空,站在毕竟空的角度来看人生,他心能够不取,不迷不取不动。他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是他高明的地方。我们净土宗应该要往这个方向去学习。

第四、以幻化慧,破幻化的见思。

虽然一切法空,但是也不要执理废事,也要善加对治如梦如幻的烦恼。

第五、“虽知苦集流转六蔽等,皆如幻化”,也要知道“幻化道灭,还灭六度等通之”。就是说,你要知道哪些是障碍,哪些是随顺道业的。

我以前有一位老法师,他是禅宗的大德。他讲《六祖坛经》讲到一半时,我们同学私底下就问老法师说:“你们禅宗都不持戒的啊?”老法师说:“你怎么知道呢?”他说:“对啊,你们禅宗说心平何劳持戒。”老法师说:“你心平了没有?”他说:“我心还没有平。”“赶快去持戒!”

他没有教你不持戒,他说“心平何劳持戒”,所以,虽然观一切法空,但是我们有如梦如幻的烦恼,还是要持如梦如幻的戒法,对治如梦如幻的罪业,这个地方不能执理废事。

第六、“以不可得心,修三十七道品。”

三十七道品,就是止观的均等。就是你观一切法空,但是如梦如幻的止观还是要均等。

第七、“体三藏法,无常苦空,如幻而治。”这个也很重要。其实严格来说,通教的“空”跟小乘、跟藏教的“空”,在实际操作缺一不可。我们人生当中有些执着是不带贪爱的,完全出于责任义务,这时你观一切法空无我无我所,你就放下了。

但是,有些影像你曾经付出感情贪爱的,很深的贪爱,你说你观一切法空可能不足以说服你,你就要用观如梦如幻的无常痛苦来对治。因为这种带有贪爱的影像,跟带有责任感的影像是不一样的,是一种责任义务,你观一切法空你自然放下,你知道你不能主宰;但是带有贪爱的影像,这种粗重的爱烦恼产生的影像,你就必须要有藏教法三藏法,用“无常故苦,苦即无我”去对治它。你要用两道空,安住的空跟对治的空。

所以,你在操作上,看你病的情况,病重,你就要两帖药都要下去,所以你自己要知道你的状况。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警惕无常,欢喜消业--佛陀生病的时候

人生病有时候是对人类的一种警惕,让我们知道人生的无...

斌宗法师《我人生死之由来》

前言 学佛主要在求离苦得乐,生死之苦冠于一切,同时...

时节因缘成熟,自然不起烦恼

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农夫...

障碍大乘的32种因缘与速得成就菩提的32种因缘

尔时,宝女白佛言:世尊,何障碍故,不令众生疾得大乘...

能成才和幸福的八大要义

一个人的成长都有一定的因缘,向好向坏来自教育的重要...

在临命终之前,把所有的业力变成可携带式

作为净土宗的修行者,当我们娑婆世界的果报体投生到极...

家属能为亡者助念,是否对临终者更有利

问: 很多家属请助念团去助念,多数情况是自己不念,...

很恐惧死亡,该怎么办

问: 妹妹身体不好,总恐惧死亡怎么办?为什么她放不...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我们最该多说的两个字

一个周日的早晨,我刚行堂回来,看着同学在水池边弯着...

【推荐】菩提心的十种譬喻

菩提心的十种譬喻。分成因跟果。先看第一个。 【譬如大...

如此诵经,可得大利益

诵经,有三个重点(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

有没有享受的命?

生命时刻充满无常。我有个朋友,刚刚发布他升职的消息...

【佛教词典】清净觉海

(譬喻)清净之本觉,深广如海也。圆觉经曰:若于所求...

【佛教词典】二形

梵语 ubhayavyajanaka。译作二相者、二根者。指男子性...

修净土是否着重在孝道

问: 我是一名修净土的佛子,可是弟子觉得修净土着重...

遇到鬼魅扰害,应至心念诵供养地藏菩萨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颠狂心乱。鬼魅所著。有能至心...

以心境来转逆境

人生的遭遇,不是好的,就是坏的。在佛法来讲,好的就...

极乐众生如何做到同时去多处佛那里供养

问: 法师讲过,极乐世界一人去供养佛,可以同时到多处...

不受他人控制之六法

不受他人控制之六法: 不成无有自由之奴仆; 不成夫妻...

大安法师:十大因缘兴起净土法门

原文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 先明总者:谓如来唯为一...

怎样持名念佛

方便门中,凡是佛所说的法门,统统是方便法门,而最容...

【推荐】学佛第一要知见正

学佛第一要知见正,我们学佛为的什么?先把目标订正,...

倓虚法师讲述观​音菩萨显灵的故事

说起感应来,我还亲眼看到几件观音菩萨显灵的事,这里...

古代出家当和尚的10个条件

很多影视剧里都有这么一个桥段,古人犯了法或杀了人,...

恶口骂人变丑女 见佛欢喜转庄严

波斯匿王有一位女儿,名叫赖提公主,有十八种丑,都不...

如此三法,可以期生净土

一念之道有三:曰信、曰行、曰愿。 不疑之谓信,苟有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