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站在本来就没有的角度来面对人生

净界法师  2018/06/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站在本来就没有的角度来面对人生

依止空正见跟发心,他开始修行了。

第一个,“安心如空之止观”。整个通教最核心的思想就在这个地方——安心如空。我们净土宗的人临命终时,如果你要破除虚妄的执着,通教更重要。

就是说,我们不要讲前生那么远,就讲今生好了。你今生在娑婆世界打滚了七八十年,不可能都是“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你没有这个本事。你多少会在心中烙下一些痕迹吧?你一定有你曾经特别贪爱执着的人事,你在平常没有把它处理掉,那临终就是问题了,你就得面对了。

面对时你有两个选择:

第一个,用藏教的方法。你观想它是痛苦的、是无常的、是无我的,然后慢慢慢慢告诉自己放下它,这是一个方法。但是你可能没有那么多时间,因为那个时候事情紧迫,内忧外患,你要想出这么多的道理来,可能不容易。

但是,通教只要一个道理就好了——“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其他都不用讲了,这些影像都是因缘生,它是自性空,本来就没有,就够你走出妄想,面对弥陀的光明。

如果你这个方法会操作的话,所有的道理都不要,你不用跟我讲什么不净、苦、无常、无我,通通不用,我只要记得一句话——因缘所生,没有自性,当体即空。这时如梦如幻的影像,你就可以走出去了,所以在临终时,只有烦恼,没有障碍。

你必须让所有的烦恼只有活动,但是不能障碍你,就是“不取”,这个很重要。越是紧急情况,通教越管用,因为通教是能够让你瞬间进入状况,当然你必须平常就要熟悉这种操作方法。

就是说,你要怎么解读人生呢?就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人生的开始是因缘才有,所以你本来就没有,你本来就没有这个身体,你本来也没有这个家庭,你本来也没有这个儿子。那怎么有呢?是因缘启动以后你才有的。

因此,你所有的东西都是跟因缘借来的,它的思考是这样子。到最后,你也没有失去什么,你只是把借来的东西还掉而已。“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你既然跟因缘借来的你就得还嘛。

所以,人生是怎么回事?跟因缘借来。可能你是善因缘,那你借的东西更多更好;你可能今生是一个恶因缘,你借得少一点。但是有借有还嘛,你到临终的时候再把它归还给因缘,到来生再借一次,就这样子。

这样思考事情的时候,你容易放下,你就不必有太多理由来说服自己。说它是无常的、是苦的,都不需要,因为你借来的,你就得还,这个合理吧?它不是送给你,它是借给你的,一开始就说好是借你的。

如果这个生命是你前生带来的,那没有人敢跟你要回去了。你还记得吗?你来的时候什么都没有。所以我们想想,你从什么地方来?你从空性而来。那我现在怎么有这么多东西呢?“因缘和合,虚妄有生”,你所有的东西都是借来的。除了你一念明了的清净心以外,所有的东西,你看得到摸得到的,通通是借来的。如果你很快乐,不是你现在有本事,是你前生的因缘,你有一个好的善因缘,它借给你很多好的东西。

所以你如此思考,你临终时放弃一切,你就心甘情愿,你不会说:“为什么我这样年轻就要走了,我还有很多事情都没有办。”没有这回事情。所以你要放下,就考验你的智慧了,看你怎么解读人生。你认为人生是真的,你就很难放下,你要说服自己就很难了。你只能够说:“哎呀,反正它是痛苦的、是无我的,所以我只好放下了。”这种放下方式不是很好。

这个安心如空的止观就是说,你要站在本来就没有的角度来面对人生,这时你把东西归还回去,你会很自在。你本来就没有,最后也是本来就没有,这个很合理,因为没有一个东西是属于你的,你都是跟因缘借来的,你的富贵也不是本来就富贵,那是你跟善因缘借来的。

所以,通教的思想好就好在它能够安住一切法毕竟空,站在毕竟空的角度来看人生,他心能够不取,不迷不取不动。他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是他高明的地方。我们净土宗应该要往这个方向去学习。

第四、以幻化慧,破幻化的见思。

虽然一切法空,但是也不要执理废事,也要善加对治如梦如幻的烦恼。

第五、“虽知苦集流转六蔽等,皆如幻化”,也要知道“幻化道灭,还灭六度等通之”。就是说,你要知道哪些是障碍,哪些是随顺道业的。

我以前有一位老法师,他是禅宗的大德。他讲《六祖坛经》讲到一半时,我们同学私底下就问老法师说:“你们禅宗都不持戒的啊?”老法师说:“你怎么知道呢?”他说:“对啊,你们禅宗说心平何劳持戒。”老法师说:“你心平了没有?”他说:“我心还没有平。”“赶快去持戒!”

他没有教你不持戒,他说“心平何劳持戒”,所以,虽然观一切法空,但是我们有如梦如幻的烦恼,还是要持如梦如幻的戒法,对治如梦如幻的罪业,这个地方不能执理废事。

第六、“以不可得心,修三十七道品。”

三十七道品,就是止观的均等。就是你观一切法空,但是如梦如幻的止观还是要均等。

第七、“体三藏法,无常苦空,如幻而治。”这个也很重要。其实严格来说,通教的“空”跟小乘、跟藏教的“空”,在实际操作缺一不可。我们人生当中有些执着是不带贪爱的,完全出于责任义务,这时你观一切法空无我无我所,你就放下了。

但是,有些影像你曾经付出感情贪爱的,很深的贪爱,你说你观一切法空可能不足以说服你,你就要用观如梦如幻的无常痛苦来对治。因为这种带有贪爱的影像,跟带有责任感的影像是不一样的,是一种责任义务,你观一切法空你自然放下,你知道你不能主宰;但是带有贪爱的影像,这种粗重的爱烦恼产生的影像,你就必须要有藏教法三藏法,用“无常故苦,苦即无我”去对治它。你要用两道空,安住的空跟对治的空。

所以,你在操作上,看你病的情况,病重,你就要两帖药都要下去,所以你自己要知道你的状况。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印光大师提出的做人16字纲领

一、敦伦尽份 敦是敬重,相应,符合的意思。伦是伦理道...

世间有这四种人

舍利弗尊者和目犍连尊者在罗阅城的迦兰陀竹园时,有一...

面对死亡而改变人生的观念

因为身语行为受心支配,由内心执著不同,将导致行为倾...

为何临终见到的佛一定是真佛

问: 为何临命终的时候所见到的佛一定是真佛,不可能是...

最逍遥的人生

人若学会与人无争、与事无争,才能过着逍遥又自在的人...

用无贪来对治贪著

三善十一者:言无贪者,于有、有具,无著为性。对治贪...

星云大师《不要将歉疚带到棺材里去》

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经常勉励徒众应该...

毛毛虫是怎么过河的

一个老总问他迷惘而困惑的下属,你知道毛毛虫是怎么过...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维则大师《净土或问》白话文

元师子林天如维则述 五浊佛子释法宣浅译 天如老人,正...

佛门里的平等、宽容大度

有一次,有弟子找佛源老和尚告状。说寺里的僧人把偷偷...

情执太重怎么办

问: 情执太重怎么办? 明证法师答: 执着就把人害死...

佛号念不准,可以往生吗

问: 如果念佛号念不准,可以往生吗? 净界法师答:...

【佛教词典】九字曼荼罗

(图像)安九个讫哩字之曼荼罗也。其曼荼罗于开敷莲华...

【佛教词典】频婆娑罗梦

指频婆娑罗王之梦兆。据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载,频婆娑...

九华山大兴和尚往生记

大兴和尚,字了维,俗名朱毛和,又名朱万全。 1894年,...

一棵芒果树

对于一位以觉醒修行的人来说,并不需要有某些人的很多...

每天进步一点点

香港海洋公园里有一条大鲸鱼,虽然重达8600公斤,却不...

欲识佛住处,只这语声是

打禅七的目的是求悟道,功成熟了,这个道就悟,为什么...

修行必须要有一颗恒心

释迦世尊在世时,有一位有钱的长者,听闻佛法之后,感...

为什么佛菩萨的法身能常住呢

法身的相貌,他是常住的,他没有生灭变化,那是恒常存...

这些往生的众生寿命有多长呢

【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

梦参老和尚: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

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 一心求佛智 专精无异念 华严经...

大安法师:修苦行和往生没有直接关系

修苦行和往生没有直接关系,但有间接关系,这是因为往...

《印公画传》纪念印光大师往生八十周年

公元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农历十二月十二日辰时,大师生...

【推荐】世间上什么寿命最长

奋勉不放逸,克己自调御, 智者自作洲,不为洪水没。 ...

圣严法师《慈悲他人的方法与智慧》

我常说:以智慧处理自己的事,用慈悲对待别人,一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