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真正的善知识法师,须具备十种德相

妙祥法师  2017/09/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真正的善知识法师,须具备十种德相

法师,又称说法师,不是出家人都能称为法师。真正“善知识”法师,须具备十种德相。其“法师十德”是:

一、善知法义:菩萨以无碍智,善知一切诸法要义。

二、能广宣说:以智慧辩才广为众生宣扬如来妙法。

三、处众无畏:随其大众问难,悉能酬答,无所畏惧。

四、无断辩才:说法辩才无碍,经无量劫相续不断。

五、巧方便说:善巧方便随机说法,令众皆得通解。

六、法随法行:说法令众如法修行,随顺无违修诸胜行。

七、威仪具足:于四威仪中无有缺犯,令人敬仰。

八、勇猛精进:精勤修持佛法,教导众生永不退转。

九、身心无倦:身心寂静,常起慈心摄化一切众生。

十、成就忍力:修习诸忍辱行,而成就无生法忍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法不是叫你逃避,而是让你面对现实

经常听到有人说:佛法就是逃避现实。还有人说,学佛法...

怎么念佛呢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

各宗要略——唯识宗

学统 唯识宗,又称法相宗。说明万法唯识所显及分析诸法...

谈感应

有些初入佛门的人对佛理的追求远不及对感应的追求。那...

【推荐】求生天国与往生净土有什么不同

生死大事是件不易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只在生死死生之...

寺院由谁管理才是最如法的

寺院原本就是十方布施所成,三宝所依,本来就是出家师...

凡夫念佛十疑

《弥陀疏钞》中,莲池大师指出凡夫念佛十疑,不如借此...

我们应当向佛菩萨学习什么精神

到寺院之后,我们拜佛、拜菩萨。我们应当向佛菩萨学习...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大唐慈恩法师《出家箴》

舍家出家何所以,稽首空王求出离。 三师七证定初机,剃...

成佛的七种功德

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

看看你学佛之后是否走对路

一、慈悲心是否有增长 1. 在初地菩萨之前,慈悲心是否...

一日吃三枣,一辈子不显老

俗话说,一日吃三枣,一辈子不显老。红枣最突出的特点...

【佛教词典】禅林类聚

凡二十卷。元代道泰、智境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七册。...

【佛教词典】信等心所八识有无

【信等心所八识有无】 p0871   成唯识论六卷七页云:...

把「牛」释放,幸福才有可能出现

问: 佛教常说放下?什么是放下?怎么才放下? 一行禅...

真实的唐三藏--玄奘大师

曾经统治古代印度的戒日王向全印度发出敕命,命印度知...

【佛学漫画】弥勒佛

弥勒佛...

为什么你活着的时候要作恶

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四)...

圣一老和尚八关斋戒开示

光阴迅速,人命无常,万物皆变异,佛教认为万物都是无...

施食能为我们带来五种功德

因为因果,生活中不论我们让其他的生命得到一个什么样...

星云法师《如何增长福报》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福德因缘深厚,因为有时候增加财富,...

《观无量寿佛经》第十二观:普观

【经文】 见此事时,当起自心,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于莲...

佛源老和尚禅七开示

禅七第一天 不知不觉又一天,你在这里打坐,打了多少...

圣严法师:把自我的立场放下

有一天,我在上课时说:「如果能放下自我中心,放下分...

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发隐

观世音菩萨,誓愿宏深,慈悲广大,虽已成等正觉,而复...

卖斋立毙的故事

有种情况,也是我们这现前一念心,由于我们开始修行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