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关掉生死业力的开关

净界法师  2015/05/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关掉生死业力的开关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前面是一个修行的因地,我们透过无常,透过无我,观照生灭法,外调,对外境的爱取,内调,对自我的爱取,那么最后的结果,生灭的因缘结束以后,出现不生不灭的寂灭,这个是究竟的快乐。

所以你造善业成就安乐的果报,这种是一种不安稳的快乐,就像一个在三界起火燃烧当中的一个快乐,这个快乐是可破坏的。那么涅槃寂静乐是不可破坏的,你得到以后,永久受用。

我们从人天的安乐要转成大乘的菩萨道,这个寂静乐是很重要的,它虽然不圆满,但是它是趋向大乘真空妙有一个很重要的一个过渡。诸位,我们要知道,安乐道,解脱道,菩提道,它是后后,后后一定包含前前,后后涵盖前前,它是一个一个系统上去的。

我们可能要把这个寂静的观念说一下。我们会总是觉得说,人生要去追求才会有快乐,其实你是多事了。从《楞严经》的角度,你不追求,你该有的快乐还是有,但是你是自在,叫做不随妄转即能转物,就是说,你不去追求它,它就会来追求你,是这个概念,这个概念你们听得懂吗?

我们为什么在三界里面弄得焦头烂额,活得很不自在,其实你不能把所有的过失都推给业力,那占一半而已。我们去执着它,弄得我们很被动,所以我们变成被动式,我们现在变成心随境转,其实境是不能主导我们,是我们自己去攀缘它。

所以《楞严经》意思就是说,为什么佛陀那么自在呢?为什么佛陀的心到了厕所的时候,他能够把厕所的臭味转成甘露呢?阿难尊者问说为什么?佛陀说,我不为它所转,所以它要听我的,它就被我所动。为什么佛陀在受马麦的痛苦的时候,那个马麦入佛陀的嘴巴,入此人口成甘露味,为什么?他同样有一颗心,我们也有一颗心,为什么他那个心能够做如此的操作?为什么我们转不过来?

我们内心的功能,跟佛陀的功能从潜在的功能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我们的操作,我们的内心操作错误。我们把内心用来攀缘,结果弄得自己很被动,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搞得全身是业障,这是我们的错误的思考。

所以我们现在要导正我们的错误,就是说当你不求的时候,你的人生慢慢慢慢你开始可以去主导外面了。你去求外境的时候,那就是外境来掌控你了。所以我们人生只有两种情况,看是人生来掌控你,还是你在掌控人生,这两种情况而已,看是心随境转,还是境随心转。这两种的差别在于你对外境的追求,你求得多,你人生就越被动,你就越不自在。所以这个人生是有规则的,你的心就是说,你操作错误你的心就充满了业障,一念迷,生死浩然,你的心操作正确,一念的悟,轮回顿息。

如果我们把心当作一台机器的话,其实这个机器是很好用的,你看佛陀操作的很好,万德庄严。但是我们操作错误的时候,把自己弄得六道轮回了。其实同一台机器,我们的功能一点都没有减少,所以我们成佛之道就是说,当然我们不可能马上做到,但是至少你要知道我们问题出在哪里。我们不是马上能够做到佛陀的操作方式,但是我们要知道他为什么可以做到这一点。事出必有因,因为佛陀的心在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他选择不迷,不取,不动,他安住在寂静,我们多事,我们去取,然后又创造另外一层业力,然后就生死轮回了。所以这个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个很重要,它可以把整个生死业力的开关把它关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人间净土是可以实现的》

人间净土这个名词,是今日佛教界都在提倡的观念。究竟...

生命的根源在哪里

我们在修学佛法的时候,应该要先建立二种大乘的正见,...

把欲望变成我的奴隶

凡是人都有欲望,欲望的奔驰,会使人心非常危险。能毁...

万境本闲,惟人自闹

双轮照禅人来参,且云将隐居山中,单究向上事,乞老人...

什么样的心就过什么样的日子

有什么样的心就过什么样的日子,这是我儿时曾经听一位...

能观无念者,则为向佛智故

【是故修多罗说。若有众生能观无念者。则为向佛智故。...

整个佛法的修学,都在修正我们的思想

当我们站在佛教的角度,来观察生命的时候,我们会发觉...

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

无念,许多修行人很熟悉这个词,但并不确定什么才是无...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体悟病的价值

人食五谷杂粮焉有不生病之理?人病了,经过医治之后,...

人生就是要有个好心情

人生的话就是要有个好心情。你有个好的心情,一切负面...

为什么要结善缘好缘

问: 为什么要结善缘好缘? 方海权答: 因为结善缘好...

不是境缘困住了你,而是心被迷了

不一定用很多佛教本身的名词,我们用通俗的话来说,首...

【佛教词典】七佛赞呗伽陀

梵名 Sapta-jīna-stava。全一卷。宋代法天译。又作七...

【佛教词典】八佛

(名数)一东方难降伏世界之善说称功德如来,二东方无...

学佛先克己慎独

慎独出于《礼记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

知行合一最实际

有几位学生,见了我说道:师父,我们急切地希望学得快...

受菩萨戒后无法坚持,是否要堕地狱

问: 弟子2007年在东林祖庭受了菩萨戒,回家后只坚持了...

马云:在创业道路上永不放弃

和张朝阳、李彦宏、史玉柱、丁磊、马化腾这些打小学习...

欲明佛道先要放下身心

佛法本无定相,深者见深,浅者见浅。以我们这浅浅的根...

极乐净土去此不远

没有得念佛三昧的众生,带业往生的众生,他临终感应道...

圣严法师《小时候的疑惑》

我想先谈一下小时候发生的三件事情,它们在我的学佛之...

助念他人,启示自己

张奶奶老人家舍报了,家属不同意为她助念,即便是免除...

修善如爱己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波斯匿王不仅...

通过什么表现才知自己在修行上走对路了

问: 师父,通过什么表现能知道自己在修行上走对路了...

容易发怒,乃福气浅薄之人

韩忠献公曾经说:无论遇到君子或小人,都应当诚恳对待...

【推荐】不能把无病当成修行有功夫的表现

有种观点说信佛念佛了就没有病,把他没有病认为是他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