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生命的根源在哪里

净界法师  2022/10/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生命的根源在哪里

我们在修学佛法的时候,应该要先建立二种大乘的正见,第一个是所知依,就是你要先了解生命的根源在哪里?什么叫生命的根源呢?简单地说,就是你要了解生从何来,死将何去?当我们出生的时候,我们的生命是从哪里而来?当我们死亡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又将从何而去?你必须把那个生命的根源找到。这个根源,古德经常说:把心带回家。就是你要修行,你要先认识你的家在哪里。这个家,在《摄大乘论》当中有二个:

一个是暂时的家,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这个家,它是经过长时间的流转,有很多业力的熏习,产生很多的烦恼、很多的业力、很多苦恼的果报,这个就是我们现在所依止的家。这个家在本论当中,是属于生灭门,只是暂时的家。

我们有另外一个永恒常住的家,就是我们的清净本性,也就是我们说的大圆镜智,这当中有很多清净庄严的功德。所以把心带回家,整个修行就是把我们现前这种生灭苦恼的家,带回到一个长久安乐的家。

所以,所知依这一科当中,是说明你整个修行的起跑点在哪里--阿赖耶识,你必须依止你现在的心来修行,你必须面对无始劫所熏习的烦恼障、业障、报障,每一个人不同,但是你要去承当,从这个阿赖耶识开始起修,你必须了解你这个起跑点。

第二个,你要知道你的目标在哪里--大圆镜智,这每一个人都是一样。所以,这个所知依,就是先了解我们生命的根源,一个是杂染的根源,一个是清净的根源,这个是我们第一大科的主题。

当我们知道这整个生命的根源以后,我们要知道第二个所知相──就是生命的相貌。这个相貌是从阿赖耶识,从我们现前这个杂染的家所变现的一个生命的相貌。我们现在所依止的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它每动一个念头,就会产生很多生命的相貌。这个生命的相貌,《摄大乘论》当中讲到有三个:有依他起相、遍计所执相跟圆成实相,简单地说就是,因缘、妄想、空性,我们的生命就这三个东西。

也就是说,我们生命的本质是空的,但是你动一个妄想,它就会有业力,就会创造一个因缘,可能是快乐的因缘、也可能是痛苦的因缘。我们面对这个因缘的时候,又动了一个妄想,又变成一个妄想,妄想又创造因缘,因缘又带动妄想,就在因缘跟妄想当中交互作用,使令我们的生命永远没办法回家了,阿赖耶识辗转相续,生死流转。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为社会加温加暖

亲人要出远门,家人总会叮咛:你要多加一件衣服;吃饭...

【推荐】美好的饮食跑到嘴巴里为何变猛火

当我们的舌根去接触这美好滋味的时候,那甜美的滋味其...

【推荐】虽未能心中清净,亦得往生

做佛事一事,(光)前已详言之。祈勿徇俗,徒作虚套。...

如何对治出离心时有时无

学佛要有智慧的观照。首先对于我们心理的状态,凡夫众...

一别成永诀

一直不愿意承认这样的事实,身边的人是会走的,就在所...

平和-生命的终极目标

每当我们的生命中出现不快乐的事情时,我们的第一反应...

为何很少有人梦见前生事

夜梦中多现生事,罕梦前生,何也?盖梦以想成,想多现...

宣化上人:参话头去妄想

诸位坐在禅堂里,表面上在打禅七,可是在心里是打妄想...

为人处事当宽厚缓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 处难处之人愈宜厚, 处至急之事愈...

随缘行善积德的方法

第一与人为善: 何谓与人为善,念念不忘为大众着想,...

罪障深重的人还能不能蒙佛救拔

那我们到了临命终时迷惑,往往有什么呢?一个觉得自己...

破戒人临终时想念佛却念不出

大家要注意!业果已成熟,业报一现前时,就没有办法免...

【佛教词典】愧

愧者,于诸过恶羞他为体,业如惭说。...

【佛教词典】不生不灭

乃“生灭”之相对词。为常住之意。形容涅槃时,亦每以...

放生的八大利益

(一)放生是功德最大的有为善法 现在是五浊恶世,一般...

烦恼痛苦的根本原因

欧洲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舒伯特,有一天正在作曲的时候...

优波鞠多尊者的出家因缘

(上) 佛住止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当时国内有一梵...

烧开水算犯杀戒吗

问: 烧开水时,水中有大量的微生物,算犯杀生戒吗?...

全球正在拒肉千里

素食改变美国家庭 家住美国犹他州盐湖城的温勃先生现...

谛闲法师《普贤十大愿王别释》

一 缘起 山僧,今日受吴璧华居士请,讲普贤行愿品;因...

如何建立佛化家庭

一、建立婚姻的共识 我们讲建立佛化家庭,是希望从你们...

安住空性的人,把人生当历练

偏:若于心外见有众生及以佛道,愿度愿成;功勋不忘,...

大安法师:往生是靠佛力还是靠自力

问: 临终往生完全是靠佛力,所以都说净土法门是他力...

半个馒头,诠释了母亲的爱

曾经在国语日报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母亲,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