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宗舜法师:正信佛教应具备的三个条件

宗舜法师  2011/06/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宗舜法师:我觉得这个它应该是从两面去理解,首先我们讲什么是正信的佛教,其次我们应该如何去正确的信仰佛教,它应该包含这样的两个内容在里面。关于第一个什么是正信的佛教,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所有的佛教都是正信的。如果不是正信的东西肯定不是佛教。这是我们作为一个佛弟子必须要坚定的一个信念。

因为佛的教法是从大智慧海里面流露出来的一种清凉,它能够析出我们内心的烦恼,这种是充满了大智慧和大慈悲的,所以佛陀所创立的佛教,或者说它实证到的境界是不可能出现,不可能存在所谓的迷信的佛教这么一个概念。之所以大家会说佛教迷信或者说有些人迷信佛教,不是因为佛教本身如何是迷信的,而且我们用了一个错误的方式。正和迷是相对而言的,佛教根本的目的是转迷为觉,觉悟是我们追求的根本。所以一个正信的佛教,圣严法师曾经给它做过一个这样的定义,他说这是在我们的大家常常会读到的《正信的佛教》这本书的开头第一篇他就回答了这个问题。他提出了这么三个条件。

他说正信的内容应具备三个主要条件,第一必须是永久性的;第二必须要普遍性;第三必须是必然性。换一个方式来说,便是过去到现在如此,将来必将如此。凡是对一种道理或一桩事务的信仰或依赖如果经不起这三个条件的考验,那么它就不是正信而是迷信。一个宗教的教理经不起时代的考验,通不过环境的疏导,开不出新兴的境界,它便是迷信而不是正信,这是圣严法师定义的什么是正信的佛教。

我们更多的关注的就是我们是不是在正确的信仰佛教,因为我们可以觉得相信佛教是符合圣严法师刚才说的三个条件的,问题又是在于我们的行为,我们是不是在正信佛教,今天的信佛的方式以我个人的浅见归结起来,我觉得是有几个类别很值得我们去思考的。第一种是商人型的信佛,这是和佛做生意,他的一切的信仰的目的的根本是为了求得自己的利益,个人的利益。

主持人:一些财富。

宗舜法师:对求财、求名,乃至求一切其他的物质上的追求等等。他是完全是做生意,我们常常说的买了几斤苹果一点点心拿到庙里供养一下,还要请佛加持以后,可能临走还得带回去给家里人保个平安。这个要说错也没有错,但是他们没有想到,他其实是一个贿赂菩萨的做法。就是人们拿少量的东西去想跟菩萨行贿,得到更多的利益,就是一个典型的商人型的佛教信仰,以交换获得利益,这个是作为他的目的。

主持人:很像雪漠老师刚刚说的世间的佛教。

宗舜法师:对,这个是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功利的心。第二种类型,我把它称为小资型,小资的信佛他们不在追求所谓的物质上的回报,这些人我相信他们说出一些话来是发自内心的。比如说在我的微博上也有博友,他就留言过,他说我去庙里只是为了自己静心,那么既然如此的话我是不是可以不去讲究繁琐的佛教的礼仪什么的。或者说我学佛我根据的目的就是为了陶冶我的情操,增加我的快乐,或者在哲学思想上有一个提高,他是在这样。

这个就非常有点像我们大家喜欢到雕刻时光、星巴克去喝喝咖啡,然后在那儿翻阅一下时尚的杂志,度过所谓比较浪漫或者说很闲适的一天。他把学佛当成是一个餐前的水果,或者饭后的甜点,是用来点缀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精致一些。他没有想到说学佛对生命除了这种浪漫的宁静这些东西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一些。

真正的正确对佛教的信仰和追求,其实它和前面这两种是有着截然的区别的。比如说我们作一个菩萨,菩萨这个词在今天我们都觉得是高高在上的。但是从佛教的词语对它的解释来说叫做菩提萨埵,摩诃萨埵,是一个觉悟了的有情,是一个发大心愿,发大愿,为利众生愿成佛的这个大菩提心,这样的一个大心众生。

第一个是觉悟了的有情,就是你觉悟了的众生,第二个是发大愿的众生。我们想想看我们有没有觉悟,我们有没有发大心愿,如果我们没有这个的话,我们够不够称得上称自己是一个菩萨呢。所以说正确的信仰它更多的是要承担,对内就是自我觉悟,对外令他人觉悟,最后达到觉行圆满而成佛,他要追求的是这个内容。如果不是以这个作为自己最根本的信佛追求,我们可以说它都是迷信的。

如果我们是把利益众生,为了令众生解脱而我去学佛成佛作为目的,这个才能称为是真正的正确的在追求佛教信仰。所以 我觉得正信与否的检测在于看看他是发什么样的心,也就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目的。一切的自私自利的目的都可以说是迷信的。而一切光明觉悟温暖利益别人,慈悲救度众生,发这样心的人我们都可以称为他是在践行正信的佛教。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涅槃」与「往生」有什么区别

问: 在佛教为什么把人死了称为往生,但是又有听说过...

五戒与十善

松赞干布时期,大臣吞弥桑布扎最初翻译的几部佛经中有...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

感应与巧合 人的一生随时都有无数影响他命运的机缘从...

为什么供养佛菩萨,不能有悭吝之心

问: 供佛时为什么要选择最好的供具和供品呢?为什么供...

佛的三十二相

三十二相是佛陀所具有的庄严德相,由长劫修习善行而感...

佛菩萨为什么要坐在莲花上

莲花表征清净无染,光明自在的意思,因为莲花出于污泥...

积极向上的佛教

一、佛教不是迷信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充满神话的国...

净土法门的修行一定要依照圣言量

问: 我听元音老人讲,修净土法门行者念南无阿弥陀佛结...

若不戒口吃素,这些地狱果报可能有的受

大家诵《地藏经》,讲到光目女的母亲曾在地狱受极大苦...

食物中的补钙冠军

大家都知道从食物中补钙是最自然的方法。然而,很多饮...

佛教要跳出寺院的围墙走向社会

太虚大师痛感早期佛教改革运动之失败,并为反击社会上...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认知里面

月称论师举过一个例子。譬如有一个杯子,装满了一杯液...

【佛教词典】摄僧作法界分齐

亦名:作法界三别、作法摄僧界分齐 子题:有场大界四处...

【佛教词典】道澄

(1616~?)明末清初临济宗僧。忠南(四川)人,俗姓...

皈依的四个误区

今天我们的内容想跟大家说一说,有关皈依的误区。那么...

【推荐】临命终时永远记住一句话:往事不堪回首

诸位!我们一定要知道,你平常不管怎么用功,临命终永...

大德的无常语录

无常,是世间的真相,是人生的实质,能认识到无常是智...

宣化上人:不要贪神通灵异

在这个世界上奇奇怪怪的事情,多得数不过来那么多,为...

礼佛有七种

这个礼拜在慈老法师引证勒那三藏里头说,礼拜有七种。...

星云大师《佛教的圆满世界》

第一篇 涅槃寂静 壹前言 长久以来,佛教有许多深奥微...

判断是否为明师的四依法

韩愈曾经说过:术业有专攻。因此,学习任何法门都应该...

四个事实证明素食能让儿童健康成长

科学最终表明了素食饮食可以帮助人们避免肥胖、心脏病...

宏海法师:云水见闻九华山

缘起 好,阿弥陀佛,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诸位有缘,大...

念佛人临终时要注意什么

问: 请问老和尚,念佛人临终时要注意什么? 本焕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