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功德回向的原理和意义是什么

曙详法师  2018/01/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问:“功德回向”的原理和意义是什么?各种不同的功德偈颂之间其效用是否有差别?请法师给予明示,阿弥陀佛!

曙详法师答:什么叫“回向”。我们通常接触到的 “回向”就是诵完经以后,或做完什么好事以后,念一个“回向偈”。就是我做的功德,我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我诵经是为为了求生净土也好,诵经是为了断烦恼也好,或者诵经是为了给谁求平安也好,或者是给什么亡者得到利益也好,念一个“回向偈”,把这个功德给谁,有一个目的。

这样做是对的,但是还可以继续提高,还有必要继续提高。要想更深刻地理解好这个问题,我向大家推荐一下,就是《地藏经》“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里面有一段,这一整段大家都可以看一看。这里面,地藏菩萨问释迦牟尼佛,说我看六道里面的众生同样的做功德,做好事,但有的人一辈子享受福报,有的人十辈子享受福报,有的人百生千生受大福报,这样的种种差别是为什么呢?就希望释迦牟尼佛给他解释解释。世尊很慈悲,就给他详细地解释了。解释了很多,大家可以去看一看。

其中有一段,我觉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很有帮助,就是释迦牟尼佛对地藏菩萨说,如果人们种善根的话,或者布施,或者供养,或者修补塔庙,或者是印经典也好,“一毛一渧、一沙一尘”嘛,就是拿一个灰尘那么大的功德,一点点好事,如果你能回向法界,记住这四个字:“回向法界”。“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生中受上妙乐”。下面又说了如果你心胸狭隘的话,如果你单单回向自己的家人,或者自己得利益,那么你这样的功德也就是“三生受乐”,也就是三辈子得到这个好的果报。但回向给法界的话,百千生都受到好的果报。所以你看回向的重要性。要 “回向法界”就是“舍一得一万报”。那我们当然希望做同样的事情得到更大的利益。那怎么利益最大呢,就是“回向法界”。明明是为了家里人做事情的,没错,但我们回向给家里人的同时,还要回向给法界,记住。

至于这样是什么原理,咱们的智慧狭隘,也见不着释迦牟尼佛,业障深重,问不明白,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去研究经论,向诸位善知识多请教。我想,其实这就是“菩萨道”的一个特点,就是菩萨连自己的功德都愿意布施给别人,把自己所结的功德,都布施给别人,这是“回向”。很奇怪,为什么回向给法界众生?明明是自己做好事的,为什么非要回向给大家,才能更多的好处呢?其实在我们中国的哲学里面,古代的思想里面,也能找到相似的,比如说《老子》就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是以不去。”就是《老子》(《道德家》)里面说,明明我们有功劳,但是我们不居功自傲,这个功劳才在,才不会丢失。我们人生当中有的时候也是,帮了别人,不要挂在嘴上,挂在嘴上就没意思了。不挂在嘴上,人家也会记在心里。如果你做了好事老是摆在嘴上,人家也就不把你记住了。我们生活当中是这样,《老子》当中的说法也是这样。跟这个“回向”的道理有点相同。

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出,我们做了好事,做了功德,如果不回向的话,那只能得有限的福报。刚才说了,《地藏经》里面说了吗,不回向“只能得人天有漏福报,或成就二乘小果”。但是我们菩萨是大乘的,修功德是不为人天福报,不为小乘佛法,所以要一定回向给法界众生无上菩提,要布施给一切,这样的功德,福报更大。

另外,根据我个人的理解,“回向”也是发愿的一种。因为佛教是注重发愿的,大乘是学菩萨道的。大家学佛以后,发了菩提心以后要去行菩萨道,菩萨道总的来说就是四个方面,“四弘誓愿”,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弘誓愿”是每个菩萨都需要发的愿,我们学习大乘佛法的人都要牢记和实践的。那我们做了一点好事就回向给法界众生,回向给无上菩提,这就有个非常好的用处,这是我个人认为,就是时刻提醒我们不忘记“四弘誓愿”。我们学佛发了愿以后要去做啊,不能忘记啊,所以时时刻刻都在回向,做了一点点好事都要回向,时刻提醒我们要行菩萨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推荐】在生活中积累福报原来可以这么简单

依报随着正报转,如果有十朵花,那就只会吸引十只蝴蝶...

成佛的七种功德

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

安太岁、点光明灯在科学年代还有价值吗

问: 您怎么看安太岁、点光明灯这类民俗?在这个科学...

财布施不及法布施功德大

行菩萨道也属于法供养。法施的功德很大,这个问题《金...

宣化上人:礼拜佛菩萨的功德

礼拜佛菩萨的功德有五种: (一)端正圆满。 相貌生得...

这种情况是对佛的愿力认识不足吗

问: 我越是修行,越觉得自己差劲,越来越惭愧,越往自...

助施功德也能得佛授记

无数劫以前,有一位老婆婆孤苦伶仃,以卖麻油膏为生。...

佛教徒为什么不吃荤腥

问: 吃酒肉的危害是什么? 成刚法师答: 刚才跟大家...

出世间的七种法财

在千百年来东方的传统春节文化里,亲朋好友之间新年第...

是否自己真正的皈依了

每天都有很多人到寺院里来烧香拜佛,他们在形体上也十...

念佛为何常出现不念自念的状态

问: 有个居士以前很精进念佛念了二十年,到了九十岁...

忖已功德,量彼来处

现在有许多人不信因果,那有什么希奇呢?现在教育不同...

【佛教词典】印纸

(一)禅林以小纸片,朱印其寺号,称为印纸。[禅林象器...

【佛教词典】六轻蔑

【六轻蔑】 p0296 瑜伽十四卷十八页云:又于宝学,有六...

圣严法师《智慧的花串》

1.心大量大,容人成人者必能成己。 2.也许那些微...

信愿持名,心不颠倒

在《法华经》当中,佛陀告诉我们,所谓的开权显实,会...

汪汪叫的禅悦日子

有一个青年刚刚结婚,小夫妻新婚燕尔,浓情蜜意,日子...

这几种人最适合修地藏法门

《地藏菩萨本愿经》,属于地藏三经之一,是佛陀为母亲...

戒淫九想观

本节的九想观,如能修持观想成熟,可体悟人死后无比凄...

富有哲理的五个不能

世间的事,有能做的,有不能做的。举手之劳,给人一点...

无量劫来造了那么多罪业,为何还能往生净土

我们是有罪,所以才来轮回,这是事实。但是有罪,有些...

阿弥陀佛帮我们远离了分段生死

我们到了极乐世界我们是为了成就圣道,一般来说,你初...

宣化上人:为什么叫地藏

为什么叫地藏呢? 因为地能生长万物。藏是宝藏,一切...

印光大师答缘净居士问

问: 念佛行人,首宜以严持五戒为急务,庶念佛易得心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