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功德回向的原理和意义是什么

曙详法师  2018/01/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功德回向”的原理和意义是什么?各种不同的功德偈颂之间其效用是否有差别?请法师给予明示,阿弥陀佛!

曙详法师答:什么叫“回向”。我们通常接触到的 “回向”就是诵完经以后,或做完什么好事以后,念一个“回向偈”。就是我做的功德,我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我诵经是为为了求生净土也好,诵经是为了断烦恼也好,或者诵经是为了给谁求平安也好,或者是给什么亡者得到利益也好,念一个“回向偈”,把这个功德给谁,有一个目的。

这样做是对的,但是还可以继续提高,还有必要继续提高。要想更深刻地理解好这个问题,我向大家推荐一下,就是《地藏经》“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里面有一段,这一整段大家都可以看一看。这里面,地藏菩萨问释迦牟尼佛,说我看六道里面的众生同样的做功德,做好事,但有的人一辈子享受福报,有的人十辈子享受福报,有的人百生千生受大福报,这样的种种差别是为什么呢?就希望释迦牟尼佛给他解释解释。世尊很慈悲,就给他详细地解释了。解释了很多,大家可以去看一看。

其中有一段,我觉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很有帮助,就是释迦牟尼佛对地藏菩萨说,如果人们种善根的话,或者布施,或者供养,或者修补塔庙,或者是印经典也好,“一毛一渧、一沙一尘”嘛,就是拿一个灰尘那么大的功德,一点点好事,如果你能回向法界,记住这四个字:“回向法界”。“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生中受上妙乐”。下面又说了如果你心胸狭隘的话,如果你单单回向自己的家人,或者自己得利益,那么你这样的功德也就是“三生受乐”,也就是三辈子得到这个好的果报。但回向给法界的话,百千生都受到好的果报。所以你看回向的重要性。要 “回向法界”就是“舍一得一万报”。那我们当然希望做同样的事情得到更大的利益。那怎么利益最大呢,就是“回向法界”。明明是为了家里人做事情的,没错,但我们回向给家里人的同时,还要回向给法界,记住。

至于这样是什么原理,咱们的智慧狭隘,也见不着释迦牟尼佛,业障深重,问不明白,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去研究经论,向诸位善知识多请教。我想,其实这就是“菩萨道”的一个特点,就是菩萨连自己的功德都愿意布施给别人,把自己所结的功德,都布施给别人,这是“回向”。很奇怪,为什么回向给法界众生?明明是自己做好事的,为什么非要回向给大家,才能更多的好处呢?其实在我们中国的哲学里面,古代的思想里面,也能找到相似的,比如说《老子》就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是以不去。”就是《老子》(《道德家》)里面说,明明我们有功劳,但是我们不居功自傲,这个功劳才在,才不会丢失。我们人生当中有的时候也是,帮了别人,不要挂在嘴上,挂在嘴上就没意思了。不挂在嘴上,人家也会记在心里。如果你做了好事老是摆在嘴上,人家也就不把你记住了。我们生活当中是这样,《老子》当中的说法也是这样。跟这个“回向”的道理有点相同。

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出,我们做了好事,做了功德,如果不回向的话,那只能得有限的福报。刚才说了,《地藏经》里面说了吗,不回向“只能得人天有漏福报,或成就二乘小果”。但是我们菩萨是大乘的,修功德是不为人天福报,不为小乘佛法,所以要一定回向给法界众生无上菩提,要布施给一切,这样的功德,福报更大。

另外,根据我个人的理解,“回向”也是发愿的一种。因为佛教是注重发愿的,大乘是学菩萨道的。大家学佛以后,发了菩提心以后要去行菩萨道,菩萨道总的来说就是四个方面,“四弘誓愿”,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弘誓愿”是每个菩萨都需要发的愿,我们学习大乘佛法的人都要牢记和实践的。那我们做了一点好事就回向给法界众生,回向给无上菩提,这就有个非常好的用处,这是我个人认为,就是时刻提醒我们不忘记“四弘誓愿”。我们学佛发了愿以后要去做啊,不能忘记啊,所以时时刻刻都在回向,做了一点点好事都要回向,时刻提醒我们要行菩萨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信佛后事情不顺,这是怎么回事

问: 我看见不少佛友,他们信佛、念佛,但是还有很多...

佛寺造得再大,不如护持佛法的功德大

奉施佛及僧,彼所获福聚,不如护佛法。 物质供应是有限...

怎样才能做到净念相继,佛号不断

问: 弟子之前一天可念一万到两万佛号,但是近一年来,...

助施功德也能得佛授记

无数劫以前,有一位老婆婆孤苦伶仃,以卖麻油膏为生。...

学佛有了目标,是不是也是一种执着呢

问: 平时有人说,做人需要有理想、信念和目标,学佛...

佛法为什么不灵

一个居士问:师父,佛经说念佛诵经可以消灾健康,为什...

常诵此咒自动酬还冤家宿债

诵楞严咒自动酬还冤家宿债 阿难。在在处处。国土众生。...

《净土十疑论》白话译文

第一疑 问:诸佛菩萨以大慈大悲为事业,如果想救度众生...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是你自己的心,把你自己创造出来

首先我们要知道:其实你的生命是由你自己的心所变现的...

大智慧人,深悟唯心,必勤念佛

【原文】: 天地万物。皆有始终。有形象。有方隅。有分...

精进程度取决于对苦的了解程度

在初转法 轮的时候,悉达多教导了我们四谛:苦谛(什么...

剖析现代社会造妄语业之现象

在当今人类的贪欲急剧膨胀的时代,为了获取名利造妄语...

【佛教词典】十二恶律仪

杂阿毗昙心论云:十二恶律仪。恶律仪者,谓法所不应作...

【佛教词典】五间色

(杂语)对于青等五正色有绿等五间色。...

83岁的老母很怕死,如何帮她进入信愿念佛的正轨

问: 我母亲八十三岁了,精神不是很好,时而抑郁,时而...

先吃冰激凌 还是先拜佛

到圆通寺的大殿拜怫,在我右边拜佛的是一位中年的妇人...

什么是世俗谛与胜义谛

问: 什么是世俗谛、胜义谛? 宏海法师答: 世俗谛,...

思惟罪业后要做的三件事情

思惟罪业之后,要做三件事情: 首先, 特生厌贱: 对于...

【推荐】不眷恋,也不逃避

佛法虽然谈到人生有种种苦,但这并不代表修行佛法的人...

佛陀开示美色

雨季安居结束前两个星期,一个异常美丽的女人造访佛陀...

念经时的妄想和昏沉,该如何去对治

很多道友说我念经的时候妄想很多。你若是念念经不知道...

马云:在创业道路上永不放弃

和张朝阳、李彦宏、史玉柱、丁磊、马化腾这些打小学习...

同一念佛无别道 远通四海皆兄弟

在《往生论注》中,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是讲阿弥...

修善如爱己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波斯匿王不仅...

绍云老和尚:云居山的护法神太厉害了

我当年在云居山,山底下有位姓徐的,五十几岁,他就租...

念佛时头很憋很涨,该怎么解决

问: 为什么念佛时头很憋很涨,越精进越难受,而且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