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会修行的人走到哪里都能修

如瑞法师  2019/05/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会修行的人走到哪里都能修

昨天有位同学对我诉苦说,在做事当中很烦恼,想出去一段时间。我对她说:“你为什么会烦恼呢?因为你每天都是在为“我”着想,认为每天所得到的,都不是你所需要的。总觉得除此之外,另外还有一个成佛的方法,所以总想再求一个什么法来修。但是你已经求了那么多的法,好好修了吗?”

以前有位老婆婆想求法求不到,去问邻居。邻居骗她说:“你就念‘南无桂圆荔枝核’,这就是高深的大法。”老婆婆非常高兴,以为这是佛菩萨的名号,所以每天很精进地念“南无桂圆荔枝核”。

一次她儿子出海乘船遇难,在千钧一发之际,想不到一大片的桂圆荔枝核把他浮起来飘到岸上。其他的同伴都淹死了,而他平安无事。她儿子逢人就说:“这全仗我妈在家天天念佛,我才得救了!”

还有一个人,念观音菩萨六字大明咒,把“嗡嘛尼叭弥吽”,念成“嗡嘛尼叭弥牛”。因为念得很有功夫,一年闹饥荒,居然能把石头变成芋头来吃。后来别人好心告诉他正确的念法,改了以后反而没有以前的功夫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去思惟思惟就知道了。

人不要老陷在自我当中,这样无论干什么都不会有所收获。比如你在库房服务,每天给人拿东西,觉得这不是修行,所以越干越烦恼。

但是如果转个心念,见工人取东西来了,和颜悦色地对他说:“工人师父,您要什么?”“我要那个钳子。”“好,阿弥陀佛,吉祥!”然后给人家,这样结果完全不一样了。所以,和每个人接触的时候都要心怀善意,而且对对方有一种美好的祝愿,这样自自然然和人结了好多的善缘,你说这是不是修行?

菩萨戒告诉我们,到了聚落见任何众生都是应该念归依的。难道聚落的人都能听到你给他们念的归依吗?不可能的,而是通过这个机会培养你自己的菩提心。我们研究菩提心,天天要发菩提心,什么是菩提心?护念众生,肯为众生付出,这就是菩提心。它表现在我们的起心动念、说话办事当中。

所以,修行就看我们会不会修,会修行的人走到哪里都能修。又比如上街,看到过路的人你给他们祝愿:希望你们有因缘能归依三宝,离恶向善,让我们共成佛道!这样你的心念念念都没有空过,和众生也结了很多的善缘。

反之,如果你这样想:我现在不度你们,等我成佛了再说吧!那你把度生的因缘都错过去了。因为没和众生结缘,众生见了你也不大喜欢,有些根本不喜欢。

修学佛法一定要落实到生活当中来,吃饭穿衣,接人待物,懂得用心,都是修行。如果有事可做,认真做好。空闲的时候好好地坐下来诵经、拜佛、禅定,这样自然就会法喜充满、快乐自在地度过每一天。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如瑞法师文章列表

世间有这四种人

舍利弗尊者和目犍连尊者在罗阅城的迦兰陀竹园时,有一...

卖鱼郎与老鹰

人能守本分,才能尽本事。就像小鸟飞翔在天空中,歌声...

白云法师: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知识,是理论上的见闻。修养,是实践中的体验。 学佛...

待人处世的「三好四给五和」

三好: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 四给:给人信心、给...

修行的痛苦是有意义的

我们修行也很痛苦,要减少休闲的时间来听课,减少休闲...

莫把「小资情调」当佛法

我的一个朋友学佛有一段时间了。她很热心,到各种公益...

这样修行二十一天,地藏菩萨现无边身

【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礼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满于...

在外道多的地方怎样修行

汝处外道多,汝既生正信,凡所言所行,当勿与彼同,则...

执著于苦的「有」,而看不到苦的「无」

佛教不是宿命论,它告诉人们人生是苦,是困难,是要人...

孝养父母,功德无量;背逆父母,获罪无边

(一)孝养父母,福德之基。 佛语阿难:出家在家,慈心...

《楞严经》对治攀缘心的三道防线

这地方有讲到一个观念:生命的转变,是来自于内心的转...

短期出家须慎重

有人问我说短期出家,你有什么看法?佛教本来没有一个...

【佛教词典】非时

(术语)律以自晨朝至于日中为时。自日中至于后夜之后...

【佛教词典】周遍法界

谓法身的功德充满于无边的法界。...

发财最快的8字咒

雨宝陀罗尼经比较长,我们只念咒心就可以。雨宝陀罗尼...

遇到求生不能,求死不能的病人该怎么办

有些人生病了,瘫痪在床上不得动弹,但又死不掉,求生...

违背天道而行,就会遭致灾殃

如果你一天到晚都是意必固我,那就绝对你干不成任何事...

警惕「卧室杀手」

卧室是我们修养生息、放松身心的地方,因此很多人在装...

佛陀座下的七众弟子

(1)优婆塞: 汉译为清信士、近事男、近善男等,即是...

生活处处是佛法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要按照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方式去做...

念头不起则已,一起必落一界

我常常劝你们都要吃素,都要念佛,为啥呢?既然大家都...

太子之力

悉达多太子十岁时,在释迦族当中有五百位与他年龄相仿...

【推荐】地狱的境界从哪里来的

有这么一个例子,也是《安士全书》里面的,在《万善先...

修行也有四件事先苦而后乐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清晨,波斯匿王率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