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众生和佛的因缘深到什么地步呢

宏海法师  2019/11/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众生和佛的因缘深到什么地步呢

今天我们的内容是讲到了缘起门的第二个理念,就叫做宿缘深。为什么我们能听闻到净土,大家都修学净土,念阿弥陀佛,这直接相关联的就是宿世的因缘太深了。众生和佛的因缘深到什么地步呢?无二无别。

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第一个叫做正因,第二个叫做正愿,第三个叫做正行。就是为什么宿世的因缘太深啊,那我们肯定想想说,曾经结过无上的因缘,乃至在哪一世哪一生两个人距离很近,这些都不算做什么,深因缘,浅因缘。

什么叫做深因缘呢?是从根本的后台来讲,我们众生跟佛无二无别的自性清净。这才叫宿缘深,当体的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佛性,我们的如来藏。诸佛菩萨虽然成佛,我们依旧轮回,但是我们的这个因地的正因,这个因缘中呢是跟佛是无二无别的。

就像所有的各种现象都离不开虚空一样,这个虚空是一样的,那么各种现象,比如说佛是好的现象,地狱是不好的现象,人是居于中间的现象。

但是不管任何现象,都得依着这个虚空,所谓的正因就相当于这个虚空,就是我们的佛性。所以我们想不成佛都没有办法,一旦结了这个佛缘,就必定要成就,这叫做正因。

那么光有因,没有缘是不可以的。我们修净土,主要的缘就得益于什么呢,弥陀的正愿,他的愿力。

比如说阿弥陀佛过去是一个法藏比丘,他在世自在王所呢发了四十八愿,并且他主要愿力的力量在哪里呢,在就是说,一愿不成不取正觉,他主要愿力的力量着力点在这个上面。

那么由于这样的一种从自性中悲智的流露,发出了这样不可思议的愿力,大家要知道,在他当时发愿的时候,还是在这个自性清净中,不是说离开自性清净,别有一个真的众生。所以我们说:自性众生誓愿度。这叫做正愿。如果你觉得自性中,离开自性别有众生,发愿要去度,那就不叫正愿了。

第三个叫正行。他发完愿以后,经过无数亿那由他劫来去修学菩萨行。我们去看一下《无量寿经》里面那个描绘,确实是叫累劫勤苦。七千岁,就是七千年中啊,有一个阶段,桥段,怎么修得呢?就是从来不倒单。

我们现在不倒单觉得说多少年,一辈子这就算厉害的,七千岁不倒单,心里从来不去贪爱金银财宝,不问世事,一个人独处在那里,完全心从来不动,意识不去迷乱。就这样的一种自性修为,自性精进。大家要知道,这并不是我刻意做的些有为功德,是自性中本来就是这样的,所有的修行也没有离开自性。这就叫做正行。

正因为有我们跟佛的正因同步,又由佛的正愿正行,带出来我们跟佛正因的绝对甚深因缘,所以我们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这个缘起门中的第二大特色,就是因缘太深了,没得说。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善导大师的三不问

善导大师有三不问。我们念佛人经常问这样那样的问题,...

心外无法,全佛即心,弥陀即我心,我心即极乐

初明性。 序文 灵明洞彻,湛寂常恒,非浊非清,无背无...

把真如本性唤醒激活

我们看莲花的两种譬喻:一个出水义,一个开敷义。天亲...

【推荐】爱女的离世,让我扔掉「铁饭碗」,捧起「金饭碗」

回想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从小到大几乎都生活在顺境之...

放弃主宰,因为一点好处都没有

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妇人,跑到河边准备要跳河自杀。正...

信佛不依佛之教法,则佛性不能发挥出来

信佛不能依佛之教法去行,则仍不能将佛性发挥出来。 佛...

一切聚合离散都是因缘和合

我们在生活修行中会遇到种种障缘和阻挠,十件事中不如...

忧波毱多尊者的前世因缘

禅宗二祖阿难尊者将入涅槃之际,付法予商那和修尊者,...

人际交往的六不合七不交

一、六不合: 1、不与私欲太重的人合作,因为他们看不...

破除灭结,圆破识阴

丑五、圆破识阴超命浊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

【推荐】外道相善,乱菩萨法

我们这一生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想要...

圣道门与净土门的判教

道绰大师继承龙树、昙鸾的难行道与易行道之判教,根据...

【佛教词典】偷兰遮非篇是聚

行宗记释云:“明通因难中,问答可知。‘若尔,与前古...

【佛教词典】佛祖问讯

禅林中,面对诸佛或历代祖师像前,行合掌、曲躬低头之...

病是众生之良药

【原文】 世人以病为苦,而先德云:病者众生之良药。夫...

印光大师文钞中有关不能往生的例子

有行无信愿,不能往生。有信愿无行,亦不能往生。 (与...

任性娇养孩子,则与杀其身过无量倍多

来书所说,皆从自己身心习气上究竟,不胜欣慰。然在凡...

发心宜事理圆融

自性迷就叫众生,自性悟就是佛。既然是迷的众生,也是...

不要让昨天的伤痛痛悔一生

一位武术大师曾经以一双迅猛无敌的快腿令前来与之切磋...

守节而显名

唐朝名相狄仁杰,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年少时,十分英...

梦参老和尚:占察善恶业报经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7讲 第8讲 第...

为治病可以食用药酒吗

问: 五戒中有不饮酒戒。为治病可以食用药酒吗?用糯...

一个人不能安忍,主要是没有看到真相

怎么知道六度一定要智慧的引导呢?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

传喜法师:佛教是智信,不是迷信

佛教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众:积极的)。佛教是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