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宁可千生不悟,勿教一时着魔

印光大师  2015/06/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宁可千生不悟,勿教一时着魔

修行人,心不可偏,若偏,即或受病。身体孱弱,当息心正念,俾神不外驰,心自归一,身亦可渐渐安康。若欲得往生,倘此心坚固不解,或起魔事。去来任业,镇定由己。若欲即得,如瓜未熟而先摘,而尚能受用乎。某友神经衰弱,一由贪色,二由过为妄想力不能得之事之所致。使释此二者,其病自愈。否则,后来丧心病狂,亦未可料也。慧净之病,更为深重,可叹之至。古云,宁可千生不悟,勿教一时著魔。聪明自矜之人,多多犯此种病,以自心先含一种乖张戾气,故为魔乘之先容。若无浮躁自矜,魔将远避矣。彼尚知求观音,求光。观音大慈大悲,当蒙慈佑。光是业力凡夫,但能祝愿回向,何能如神通圣人,远加令其即愈也。今为设法,将彼之五十圆,送灵岩山寺,令其为彼立一长生莲位之牌位,(生死均无碍,长生禄位,则只合于生。)供于念佛堂。又为彼持大悲咒二日。

想仗佛力,法力,众僧力,当必痊愈也。灵岩去苏州城二十余里,系古道场。二十年前,归于真达和尚,近改十方,住专心办道者三十位,长年念佛。也无香火,也不做佛事,也不传戒,功课很严密,为江苏全省所无。(续编·复念佛居士书)

只求心不外驰,念念与佛号相应。若或心起杂念,即时摄心虔念,杂念即灭。切不可瞎打妄想,想得神通,得缘法,得名誉,想兴寺庙。若有此种念头,久久必至著魔。若不与汝说破,恐汝以此为好念头,妄想日日增长,必定著魔无疑。(三编·复明心师书)

修密宗者,三密相应,即身成佛。但不善用心,即易著魔。即善用心,修此法门,便与其他法门相隔。非若修净土法门,与其他法门多无妨碍。故修密宗者,若能得益,固然是好。若一著魔,便成废物。我佛法门无量,总要量自己身分,择法而修,莫使求益反损也。净土法门,是十方诸佛下化众生,诸大菩萨上求佛道,所常用之法门也。根无大小,皆可修持,有大便宜,快修快修。(三编·世界佛教居士林释尊成道纪念日开示法语·古农速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净界法师:对恶法的态度

当我们修习四念处以后,接下来要修助行四正勤。 四正...

人为何受轮回?就因七情五欲太重了

人为何受轮回?就因七情五欲太重了。被七情五欲所迷,...

圣严法师《懂得放下,才能自在》

问:法师常劝人遇到困境时,要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

不受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古云:学道犹如守禁城,紧把城头战一场。不受一番寒彻...

独修需要具备哪些因缘条件呢

世尊成道后未久,弥醯尊者作为侍者,悉心照料着佛陀的...

如法修行 如佛亲教

过去,佛陀曾住在迦毗罗卫国的尼拘律园。一日,斛饭王...

修行是自己的事,没有一个人可以把「道」送给你

其实修学是不能取代的。我再讲一次,没有一个人可以把...

佛教之三种简易修持法

今天承诸位善友请我演讲。我以为谈玄说妙虽然极为高尚...

【注音版】佛前上供仪

出自弘化社《日诵经咒简要科仪》...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小孩念佛可以消灾解难

小儿甫能言,即教以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南无观世音菩萨名...

印光大师谈《心经》

(一) 《心经》,发挥三世诸佛所证之菩提涅槃,一切众...

末法时世,邪魔外道不胜其多

末法时世,邪魔外道不胜其多。此韩魔子,不问彼之如何...

学佛人不必不食油盐

不必不食油盐 不食油盐,固不必也。佛制无此一说,外道...

【佛教词典】渔山

位于山东东阿县西。又作鱼山、吾山。魏之陈思王曹植曾...

【佛教词典】习凿齿

东晋名士。襄阳人,字彦威。乃习郁之后。博学多闻,以...

圣一法师《梵网经菩萨戒之杀戒》

佛言:若佛子,若自杀,教人杀,方便杀,赞叹杀,见作...

别人修行有困难时,应适当拉他一把

佛说是妙庄严王本事品时,八万四千人远尘离垢,于诸法...

婚姻过得很痛苦该怎么办

问: 师父好!前面几个月,心情都很平静,诸事比较顺...

持诵《普门品》的不可思议感应

普门入于大慈,帮助众生得利乐;观世音入于大悲,寻声...

天乘四空定之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

第二个,识无边处定。 二、识无边处定,谓行者厌虚空之...

大悲咒的由来

大悲咒,是观世音菩萨的大慈悲心、无上菩提心,以及济...

但凡深信切愿之人,必能时时不离佛号

俞有光,新安人。从小居住在江苏宜兴县,和吴如庵一同...

【佛学漫画】万病总治的阿伽陀药

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名为阿伽陀药,万病总治,下手易...

禅宗对六识空性的体证

六识是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对境所产生的六种认知作用,...

心的容量

古时候,一位老和尚有个老是爱抱怨的弟子,老和尚决定...

佛以譬喻示比丘

有一天,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向比丘们开示:譬如有...

证严法师与弟子的对答

有人问:什么样的人最美?什么样的衣服穿在身上最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