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智慧的觉醒

葛印卡老师  2011/03/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让我们从无明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吧!从无明之中解脱出来,其实就是从此生之苦及未来生死轮回之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因为有了无明,才让我们沦落此生与未来生生世世的痛苦之中。

什么是无明呢?无明就是昏沉、掉举、愚痴的现象。因为无明,所以我们不断新产生心的习性反应,而我们的心也因不断生起的负面反应而受到染污。我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知道自己如何地深陷贪瞋的桎梏之中;也不知道因为自己的无明,已将这些束缚紧紧地纠结在一起。

只要我们时时刻刻保持警觉与专注的心,就可以根除无明。如此,心的习性反应就不会像雕凿在岩石上的刻痕般,深深地烙印在我们内心深处;也就不会被贪嗔的枷锁牢牢束缚。心的这种具有了解的觉知特质,就叫做智能,而智能能彻底根除无明。

我们练习内观就是为了培养洞察力,并且让智能觉醒。

走路时,我们要保持觉知。

站立时,我们要保持觉知。

坐着时,我们要保持觉知。

躺卧时,我们要保持觉知。

无论是处于睡眠或清醒中,或是日常所有行住坐卧状态下,我们都应当随时保持觉知与专心,而且在所有举止行宜中,都应该保持觉知。

要对所有的身体行为保持全然的觉知。

要对所有的言语保持全然的觉知。

要对所有的心理行为保持全然的觉知。

因此,我们应当注意身、语、意一切行为;并且应该谨慎检视每一个行动。

然而,这样的觉知,应该是智能的觉知。也就是说,在觉知的同时,我们应该亲身体验智能的三个特质:所有的现象,都具有无常、变化的本质;所有无常的现象都是苦;所有无常、会生起苦的现象都没有实质,亦即,他们不可能是「我」、「我的」或「我的灵魂」-- 无我。

当我们自身体验了这个真相后,才会明白对这一切无常现象生起贪、瞋、执取与厌恶的反应是多么无知啊。因此,对所有无常变化的现象,就只保持觉知以及不执取。这就是内观。这种藉由亲身体验而来的智能,才能破除我们的无明。

各位修行者阿!唯有去除无明,我们才能安详、快乐、解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生活的迷失与觉醒

现在有不少人学佛是从功利的目的来求神拜佛。如果从功...

八地菩萨所破所悟的是什么

第八地中由不增不减义。前面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这...

佛陀从他的娶妻生子当中悟到了什么

这一科讲到教主略史,就是我们介绍释迦牟尼佛一生简略...

宏海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一讲) 好,各位有缘,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

古人发心出家必矢志参学,因为有此三件觉悟

古人发心出家,必矢志参学。由痛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这个苦谛很重要,你一定要从痛苦中觉悟

佛陀在诠释逼迫的时候,他是分成三个次第来诠释。就是...

慧律法师:佛教是彻底觉悟的人生观

简单来说:佛教就是彻底觉悟的人生观,是彻底觉悟,而...

有没有生死是你自己决定的

这五蕴当中,我们每一个人的重点会不一样。我们可以把...

【注音版】大轮金刚陀罗尼

大轮金刚陀罗尼...

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注音版】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

心律法师:佛珠的意义

现在有很多人带佛珠,说起来并不是真的信佛,而是看到...

《三宝歌》浅释

大家都很熟悉《三宝歌》,佛教界重大法事活动都是在《...

观音菩萨度众生的事迹,讲都讲不尽

我们念观音菩萨的名号,就一定要想观音菩萨为什么称作...

宏海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第一讲) 南无阿弥陀佛!我们闻思讲堂莲池海会的各位...

【佛教词典】百味饮食

梵语 ?ata-rasa-bhojana。指种种美味之饮食。又作百味...

【佛教词典】沙弥三品

子题:驱乌沙弥、应法沙弥、名字沙弥 行事钞·沙弥别行...

佛教救度生命的三种模式

佛教自应世以来,对消除人类现世中的种种烦恼与痛苦,...

佛学常见辞汇(六画)

【色】 指一切有形象和占有空间的物质。色可分为内色...

每部经因缘不同,没缘的就听不到

说到个缘字,这个缘因,就是因缘的缘,缘得有缘。佛对...

伸出援助之手,你也会得到尊重

强求是世人的一种贪心,又复当护人心,勿使夸嫌,动用...

何人肯向死前修

若有众生寿无量,烦恼微细乐具足, 菩萨于中得自在,示...

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

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人愤怒的那一个瞬间,智商是...

能观无念者,则为向佛智故

【是故修多罗说。若有众生能观无念者。则为向佛智故。...

古人最初发心,真为生死大事

古人最初发心,真正为生死大事,决志出离,故割爱辞亲...

凡夫菩萨欲于恶世度生,无有是处

《智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欲生恶世救苦众生,...

修学六度的功德

我们看戊三的结叹六度功德。我们如法地透过理观来带动...

念佛如何对治妄想

不念佛时,妄想虽多,无由而知,非不念时无妄想也。譬...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何才是取财之道

中国人每逢过年,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发财,一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