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陀从他的娶妻生子当中悟到了什么

净界法师  2013/08/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陀从他的娶妻生子当中悟到了什么

这一科讲到教主略史,就是我们介绍释迦牟尼佛一生简略的历史。那么在这个佛法当中是把我们的生命分成两部分,一个是相状,一个是道理,一个是相,一个是道。所以古人就把佛陀的一生叫做八相成道。那么我们学习佛陀一生的历史我们要掌握两个重点,一个是相状,一个是它背后的道。相状是生灭的,相状是变化的,但是这个道理它是永恒不变的,是种真实的功德。

但是我们必须要透过相才能够觉悟到道,所以叫借相悟道。比方说,我们一个黄金,你可以把黄金做一个杯子,它出现杯子的相状,杯子的作用。你也可以把黄金塑造一个佛像,它有佛像的相状,佛像的作用。所以这个相状是变来变去的,但是这个本质都是黄金,这是不能改变的。所以从佛法的角度来说,佛陀所宣说的法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引导我们从生命的现象当中去觉悟这种不生不灭的道理,你就成功了。

我们看佛陀的历史,既然佛陀是示现来人间,他肯定是在宣扬他的佛法,宣扬他的道。那么这个当中有八个相状,那八个相状它有三种道,第一个安乐道。第二个解脱道,第三个是菩提道。佛陀的一生他有八种相状来启发我们安乐道,解脱道,菩提道。

首先我们看佛陀的安乐道。

佛陀的前面四个相状,佛陀的入胎,出生,童子相到佛陀的娶妻,生子,这四个相状我们看到佛陀表现出来的是非常的快乐。佛陀出生在一个王族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迦毗罗卫国的国王,他父亲为他盖了春夏秋冬四个宫殿让他轮流的住,他娶了印度第一美人耶输陀罗,所以他不管是物质的享受,不管是感情的这种受用,都是显现一种安乐的相状。那么这个相状后面一定有一个道在里面,这个是什么道呢?

安乐道就是因果的道理,事出必有因!这个果报会在佛陀的生命中出现表示佛陀多生多劫,他是经过布施,持戒,忍辱,积集善业所招感的。我们一般人看到一个相状就开始分别,开始打妄想,这个人长得很庄严,我们就羡慕,嫉妒。其实你看到这个人庄严,庄严从忍辱中来,我们看到这个人是比较能够忍让的,他遇到事情不容易跟人家争执的。我们看到这个人很富贵,我们可以肯定这个人过去生是喜欢把他的物品跟人家分享的,所以一个佛弟子他看到一个相状他马上会觉悟到它背后是有道的,事出必有因。

所以我们看到佛陀的前面四种相状是非常的快乐,我们可以肯定知道佛陀是过去生长时间的积集善业,所以他出人世间的时候他不是不是生长在一个一般的家庭,他生长在一个大富贵的境界。这是第一种道,安乐道。佛陀的出生到结婚生子这一块,我们判作安乐道。

我相信一般人学佛是很容易进入到安乐道,我们相信善业一定招感安乐的果报,罪业一定招感痛苦的果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我们相信人生是有真理的,生命是有规则的,这是第一种道,这个道对我们一般人不难。

那么最严重的是我们现在要迈过第二个道,就是从安乐道把它提升到解脱道,这个槛很多人迈不过去。这个槛你迈不过去,你就很难往生了,你只能变成世间的好人,你不能变成一个出世间的道人。所以从安乐道到解脱道是一个关键,非常关键。我们看看佛陀是怎么做到的。佛陀一开始在这种快乐的世间,我们看他说,享受色味之间,在经典上说佛陀一开始也是陶醉在这种快乐的果报,但是他后来见老病死,悟世无常。

佛陀看到了三种相状:老,你一个人福报再大,你一定会衰老,衰老的时候,你吃什么东西都不快乐了,破坏了你的快乐;病痛,你生病的时候,你受用再好的东西,你也不可能出现的快乐感受,所以病痛也破坏你的快乐;死亡到来的时候,那更别说了,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你整个死亡的时候所有的果报全部破坏了,你要失去一切。

所以佛陀跟我们有什么不同呢?我们生长在快乐的环境,佛陀也生长在快乐的环境,但是佛陀能够从快乐当中觉悟得更深的道理,他知道这种快乐是无常败坏的,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概念。

如果世间的快乐是安稳的,佛陀不要我们求生净土了,这个地方就是净土了。佛陀要我们离开娑婆世界,去找另外一个地方去,所谓的极乐世界,肯定有原因。我们不能够说娑婆世界完全没有快乐,这个的确也是不合理,娑婆世界的确有一些快乐,我们也同意。但是娑婆世界的快乐充满了太多的陷阱,太多过失。我们先不要讲娑婆世界的快乐让你放逸,让你造业,招感来生的三恶道,来生先不提,就算今生好了,娑婆世界的快乐最大的问题就是它不安稳,变来变去。从过程的角度它变来变去,从结果的角度,你一定要失掉。

你死亡到来你肯定要失掉,这个对我们伤害太大了,我们一个众生对生命的一个最重要的诉求就是稳定。我们为什么要买一个房子?其实我们大可以租房子,我们拿这个利息去付租金都绰绰有余。因为我们租房子给我们没有安全感,我今天住这,明天住那。所以我们对快乐的诉求是一定要稳定。但是不幸的是娑婆世界没有稳定的快乐,这就是你福报越大你操的心越多。因为你知道快乐是催弱的,你随时会破坏。

那么就是说,你今天买了一个房子很漂亮,但是这个房子在地震带,这个房子你会买吗?你只能够暂时住。因为你不知道哪一天你醒过来房子被破坏掉了。那么佛陀他能够从世间的快乐,他知道这个是善业所感,这个安乐道他能够觉悟到悟世无常。你能够觉悟到这个道理,那世间的快乐就不会障碍你了。所以看佛陀,从他的娶妻生子,而到最后的出家修道这个解脱道这一块,他是从现象里面去悟到它背后的一种真实的真理。就是道,就是无常的道。当然他成道以后他悟得更深了,他悟到了空性,真空妙有。所以佛法是从业果的道到无常的道,最后到空性的道。到空性的大乘的菩提道的时候,世间上没有好坏了。你如果是善加利用,人生的相状的历事练心就是你积集资粮最好的地方。你要是不会利用,人生的相状对你是一种伤害。

那么也就是说我们看学佛陀的八相成道,我们可以分成三块,前面的安乐道,我们知道佛陀是善业所感,从解脱道我们知道佛陀知道这个快乐是不长久的,是不能当一个依止处的,只能够暂时借用。所以佛陀选择了出家,修学解脱道。那这个解脱道,当然这个前面的出家我们知道,佛陀在解脱道中,佛陀当然是亲近了印度当时的所谓的九十六种外道。他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个修苦行,第二个修禅定。那么这个虽然不是佛法的正道,但是也消了佛陀不少的罪业,也调伏佛陀很多的烦恼,所以不妨是一个助道。那么我们知道佛陀十九岁出家,经过十一年的包括苦行跟禅定的修学,到了三十岁的时候,这个是他的因缘成熟的时候,他即将从一种解脱的这种无常、苦的思想要提升到一种真正的空性的思想,他即将成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慧律法师:佛教是彻底觉悟的人生观

简单来说:佛教就是彻底觉悟的人生观,是彻底觉悟,而...

证严法师说故事《佛陀和他的弟子们》

目犍连救母 有一次,目犍连尊者在七月间结夏安居打坐...

仙叹富者的布施

佛陀的过去世曾是一位大财主,名叫仙叹,非常富有。因...

凡所有心皆称迷心,心本无生始称悟心

参禅人,守住一门做工夫。何以专办此事,尽此一生,尚...

佛教至圣物佛顶骨舍利千年后重现人间

供奉着感应舍利的舍利瓶在金棺内 6月12日,恭迎佛舍利...

必须觉悟的三层道理

我们在没有学佛之前,我们的内心状态是跟着感觉走,你...

你们是最快乐的人

至於宇宙,则是每一个宗教都会谈到的。释迦牟尼佛在经...

神奇的诵经声

在一座山上有一茅舍,住着一个比丘僧。比丘对佛法真可...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菩萨有两种因缘会失去戒体

《业疏》云:于本藏识,成善种子,此戒体也。简单讲:...

死亡不可怕,问题是来生去哪里

这个临命终的处理,一般的社会的医学者跟佛弟子的看法...

只顾着「佛学」,而不重视「学佛」

现如今,清净如法的实修道场,在国内已经是屈指可数。...

要看着你的目标,不要看着你的障碍

成佛需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为什么成佛要经历这么久呢...

【佛教词典】同类相应名

【同类相应名】 p0613   瑜伽八十一卷一页云:同类相...

【佛教词典】素食

(杂语)素者洁白之义,粗略之义。为不杂鱼肉滋味之食...

人心旁鹜不定,应从三毒中解脱出来

僧珈逻仕达是舍卫城的一位长老比丘。他的妹妹生下儿子...

素食进补不妨一试

在我国,人们有冬令进补的习惯。所谓:冬天进补,上山...

原来是自己的窗户脏了

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抱怨对面的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

两土世尊一个遣一个接,为我们保驾护航

善导大师在给《观无量寿经》著疏的时候,对一个修净土...

善用其心怎么个「善用」法

在善恶关头,你怎么善用其心? 依着事、依着境,境就是...

以无心之法对治妄心

参禅贵实践,要真参实悟,才能得到受用。所谓真参,就...

口业清净得大智慧

密迹金刚力士告诉寂意菩萨:过去久远世时,有位神仙名...

圣严法师《遵守团体游戏规则》

问:人多意见也多,在道场里是否也一样呢?法师如何解...

印光大师嘉言录--标应读典籍

● 大启愿轮,深明缘起,其唯《无量寿经》。专阐观法...

佛教里的譬喻故事

佛教善于讲故事,无论是人还是动物,作为生命体验者,...

净土行人持净土宗外的经咒是杂修吗

问: 弟子每天的早、晚定课是诵《阿弥陀经》一卷,念...

人和人相处,需要多一点幽默

人和人相处,需要多一点幽默感。幽默不是能言善道,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