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念佛如何对治妄想

印光大师  2014/11/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念佛如何对治妄想

不念佛时,妄想虽多,无由而知,非不念时无妄想也。譬如屋中虚空,纵极好的眼,也看不见有灰尘。若窗缝中照来一线之太阳光,则见光中之灰尘,飞上飞下,了无止息。而光未到处,仍然不见有灰尘。是知念佛时,觉得有妄想,还是念佛的好处。不念佛时,完全在妄想窠里,故不知也。(《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复又真师觉三居士书》)

妄想起时,只一个不理,便不会妄上生妄。譬如小人撒赖,若主人不理,彼即无势可乘。若用刚法抵制,彼亦以刚法从事;若以柔法安慰,彼必谓主人怕他,又必益加决烈。二者皆损多而益少。只置之不见不闻,彼既无势可乘,只得逡巡而去。(《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复温光熹居士书一》)

若能摄心,则妄念当渐渐轻微。(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复徐彦如、轶如二居士书》)

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既至诚已,犹未纯一,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矣。如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净土者尚未谈及,以人根尚利,不须如此,便能归一故耳。印光以心难制伏,方识此法之妙,盖屡试屡验,非率尔臆说,愿与天下后世钝根者共之,令万修万人去耳。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复高邵麟居士书四》)

念佛要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听得清楚。从朝至暮念,从朝至暮听。比贪多贪快,而含糊不清,功效悬殊也。(《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复唐能诚居士书》)

问:心业未净,于往生有无妨碍?

答:功课宜专不宜繁,专易摄心,繁难归一。往生在信愿真切,倘无真信切愿,纵心能清净,亦难往生,不可不知。(《印光法师文钞三编·答俞大锡居士问》)

今于念佛时,即作已死未往生想。于念念中,所有世间一切情念,悉皆置之度外,除一句佛号外,无有一念可得。何以能令如此?以我已死矣,所有一切妄念,皆用不着。能如是念,必有大益。(《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复朱仲华居士书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莲宗九祖蕅益大师画传

一、持咒祈子,大士授生 蕅益大师,名智旭,号西有,...

南无阿弥陀佛即六字真经

【六字真经堪读诵,谁言名字假非因。即名显体方称妙,...

只要念佛仰凭佛力,这块业障大石头就解决了

首先看第一愿 国中无三恶道愿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

念佛行人应当吃长素

《梵网经菩萨戒》云: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

念佛人能往生西方,但禅密行者成就后去哪里

问: 净土法门念佛往生西方,禅、密行者功成后去哪里?...

参禅人在修行中会出现的种种境界

真实用功办道的人,首先要明了佛法的道理,尤其是参禅...

【推荐】往生不是靠善业力,而是靠临终正念

什么是带业往生呢?从唯识的角度来说就是,我们造了业...

平常的时候,就要训练心不颠倒

问: 净土法门主张这一生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最稳当可靠,...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印光大师嘉言录--赞净土超胜

● 大矣哉!净土法门之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佛法真利益多被极庸愚人得

净土法门,普被三根。于在家人,更为要紧。以在家人,...

为何玄奘法师临终亦有病苦

汝母何以病不见愈,盖以宿业所致,殆转重报、后报为现...

超荐父母,当发真实之心

原文: 佛法真利益,唯恭敬至诚者,能得其全。其余则随...

【佛教词典】鹦鹉

(动物)梵云臊陀。或云叔迦?uka,能作人言。见名义集...

【佛教词典】六术

(杂语)天竺之六种外道也。广弘明集序曰:六术扬于佛...

慧律法师《灵感观世音》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

习惯在临终时的影响

我曾经看过一位患者,她为我上了一课,不但是有关戒律...

为什么大家见面都说「阿弥陀佛」

问: 为什么大家见面都说阿弥陀佛? 正如法师答: 阿...

问号中的得失

有的人说话喜欢用问号?,有的人说话喜欢用句号。,还...

把妄想的道路切断

你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试着心中不要讲话,你发觉你...

佛为病比丘洗浴

佛陀时代,有一个国家名为贤提,当时有位年老比丘因长...

下生死柱得解脱

以前有一个国家,设置了一根非常高大的石柱,完成后,...

懂得取舍更靠近成功

孟子的这段话大家都很熟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

业的四种对治力

如果我们造下定、不定业,是否只能被动地感受果报呢?...

绍云老和尚:云居山的护法神太厉害了

我当年在云居山,山底下有位姓徐的,五十几岁,他就租...

大安法师:如何拜《无量寿经》

问: 您在讲经当中,提到过做钝功夫,如拜《无量寿经...

禅宗里的无念是怎样一种境界

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是六祖慧能大师《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