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把妄想的道路切断

净界法师  2015/01/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把妄想的道路切断

你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试着心中不要讲话,你发觉你的心马上沉淀下来,这叫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因为我们的妄想活动必须有道路,什么道路呢?就是言说,言语是道路。

禅宗为什么打你?为什么骂你?就是把你妄想的道路切断,截断妄流,让你心中不再说话,你心中不再说话的时候你就发觉,原来生命是这么回事,我们加了太多的调味料,把菜炒到已经失去原来的味道了,我们把一切法加了太多个人的名言,失去它本来的面目,也创造我们很多的妄念。

恢复本来面目,从禅宗的角度很简单,你把心中的话停掉,心中不要讲话,六根接触六尘就是保持原状,那样就是那样。就是停止妄念的最好的方法,也是消除生死业力的最简单的方式,破除心中的名言分别,让生命回归到原来的样子,不要加太多的调味料在里面,就是把生命简单化。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把一切法回归到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就是一心真如。

所以这个地方讲出了两个概念:第一个,通往轮回的道路;第二个,通往涅槃的道路。其实都是在你的一念心中,如果你遇到事情一直讲话,已经通往生死的道路,如果你慢慢地把名言停下来,就趋向于涅槃的道路,这就是不二法门,其实就在你一念心。跟着名言走,就是生死轮回,离言说相,就是涅槃寂静。

大乘思想完全从一心,安立真妄,安立轮回,安立涅槃,这就是大乘的中道实相。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妄念是业障重的一种表象

人如果业障重,妄念(杂念)就多,平时心浮气躁,不得...

空观脱离过去,假观创造未来

龙树菩萨《中观论》有一个偈颂: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

睡眠者,昧略为性,障观为业

不定四者:睡眠者,令身不自在,昧略为性。障观为业。...

令心明记不忘为性

二别境五者:言念者,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为性,定...

面对妄想有两个方法

《楞严经》告诉我们怎么修不生灭心,就是说我们必须要先...

从妄想转向真如,就靠这六个字

在修首楞严王三昧的过程当中,倓虚老和尚提出了六字真...

做到当下的无欲而为

一个活在头脑中的人,他的思想是无法停止下来的,因为...

从过去的妄想中走出来

佛法的功德是甚深广大,它不但有现世的安乐,它更重要...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修行要依法不依人,依人的风险太大

为何而来 作为凡夫的我们,在这样一个普遍都向下沉沦的...

沈家桢居士《观世音菩萨的修行方法及证悟过程》

第一段 观世音菩萨宏愿解脱一切众生的痛苦。自古以来...

事业成功是宿世福报还是今生努力?

问: 世间事业的成功是宿世修行、集聚福报得来的,还...

不要小看这五分钟、十分钟,三年下去就不得了

在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出一个观念,它说初学者修学...

【佛教词典】法轮

【法轮】 p0756   大毗婆沙论一百八十二卷一页云:云...

【佛教词典】讽经

(仪式)调音声而讽诵经文也。原为婆罗门之法,佛亦于...

如何在生气时还能心存慈悲心

主持人: 佛教经常教导人们要慈悲,面对烦恼时要自我...

为何念佛人要到临终时,才能见佛来迎呢

问: 佛是无处不在的,那为什么念佛人要到临终往生之时...

河边的苹果

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

借来的东西是要还的

在《楞严经》上说,你的发心不能有一个相状。我们这样...

汝若死得下痴心妄想,决定会现生往生西方

【原文】 念佛之人,但能依佛所说之净土三经,信愿念佛...

妄想不管烦恼不停,你修行什么呢

学佛的主要任务是戒定慧三无漏学,你仔细观察一下,昼...

佛教的生命观

人世间最宝贵的就是生命,佛教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释迦古佛示现的启示

释迦牟尼佛是古佛再来,在娑婆世界这一期的示现中,他...

若念佛人患有痴呆,临终时如何补救

问: 若念佛人患有痴呆,临终时请人助念,他有何方便...

修行人必知十要

1.修行人,戒淫心, 淫是六道轮回根。色如毒药迷心性...

印造楞严咒经书或佩件的功德利益很大

一、如果有人能书写、印刷、雕刻此咒,带在身上或挂在...

《百喻经》痴人赞父

【原文】 昔时有人,于众人中,叹己父德而作是言:我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