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布施满百年,不如一日一夜持戒功德

道宣大师  2024/04/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布施满百年,不如一日一夜持戒功德

《经》云:“有善男女,布施满四天下众生四事供养,尽于百年,不如一日一夜持戒功德。”以戒法类通情、非情境故也。《论》云:“由戒故施,得清净也。”

所以然者。初受戒时,已行三施尽众生界,故财有量,不及此也。尽形不盗者,已施法界有情之财。言不杀者,已施法界有情无畏。即用戒法行己化他,即名法施遍众生界。财为局狭,集散之法,能开烦惑恼害之门。戒法清澄,故绝斯事。

又云:由戒故施净者。《智论》云:“若不持戒,得财施者,多贪不净,以利求利,恶求多求,故使来世受不净果,如牛、羊、猪、狗衣食粗恶。若持戒者,既绝恶求,清净行绝,乃至佛果。”故云:六波罗蜜在心,不在事等。

《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济缘记》卷十

【大意】

《善生经》讲,善男女的四事布施,哪怕布施一百年,满足了四天下所有众生,也比不上一日一夜的持戒功德。为什么持守五戒的功德胜于布施的功德呢?因为受戒者最初受戒时,发誓不杀生、不偷盗等,是对一切众生所发的誓言,这样就已经行了三种布施:财施、法施、无畏施。这三种布施遍满一切众生。而财物的布施比较局限,不能普遍施与众生,是有限量的,因此比不上持戒布施的这种功德。

最初受戒时,誓言要断一切恶。尽形寿不偷盗,就已经布施了十法界有情众生的所有财物,即“财布施”;尽形寿不杀生,就已经布施了十法界有情众生的无畏(因为众生没有被杀害的恐怖),即是“无畏施”;由于自己持守戒律,依法这么去做,同时也教化他人,让他们效仿这样去做,即是“法布施”。

另外财布施比较局限、狭隘,不能普遍施与众生。财布施先要集财,接下来还要散发出去。集财的时候,因为想更多地去布施,进而就更多地去求财。另外布施时,布施者因为有分别心,不能平等布施,那么得到布施的人就欢喜,没有得到的人就嗔恚,这样就引发布施者的烦恼。假使我们能持戒,以戒法来布施,那么就非常清净,也会远离这些恼害身心的事。

又云:以持戒的缘故来行布施,布施就是清净的,反之就不清净。所以《大智度论》讲到,我们以不持戒来行这个财施,那么就会生起贪心、不清净。怎么不清净呢?为了布施,而不择手段,以利求利(从事于贩卖、治生,或者夹杂暴力)、恶求多求(邪利活命,贪婪无厌),就会产生染污。虽然布施能增长功德和福报,但由于布施不清净,因而堕落。“因”不清净,所以“果”不清净,堕落到牛、羊、猪、狗,衣食都是粗恶的。假使能够持戒行布施,就能断绝“恶求多求”,不好的“因”没了,身口意自然清净,恶的行为也通通断绝。由于“因”清净,自然“果”也清净,乃至于证得佛果、成就无上菩提。《论》当中又讲,我们的心清净了,才能叫波罗蜜到彼岸;心不清净,那么所做的就是有漏的,就不能到彼岸,所以六波罗蜜在心的清净,不单单只是在事相上。

〖注〗

《经》云:“善男子!优婆塞戒极为甚难!若人归依于三宝者,是人则为施诸众生无怖畏已”引自《优婆塞戒经。

《论》云:“以离恼害,善能施与清净乐具,故由净戒力施得清净。”引自《大乘阿毗达摩杂集论》。

《智论》云:“云何菩萨布施生般若波罗蜜?菩萨布施时,知此布施必有果报而不疑惑,能破邪见无明,是为布施生般若波罗蜜。”引自《大智度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念佛能得到十方诸佛的护念

能得到十方诸佛的护念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哪。我们每个...

法布施能得三十二种功德

首先讲讲什么是法布施,所谓法布施就是布施佛法,比如...

袈裟的含义与功德

袈裟是梵语,到了晋朝葛洪撰写字苑,才把它改成袈裟了...

净界法师:三皈五戒开示

阿弥陀佛,请放掌。我们简单讲几句话,因为待会不能过...

临欲终时,阿弥陀佛往此人所令其得见

【原文】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当为汝演说西方安乐世界...

地藏菩萨的无量无边功德

地藏王菩萨是八大菩萨之一,也是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如来...

众经之王--华严经的不思议功德

如果我们跟全圆的华严经比较就会发现无量寿经也全体具...

怀孕时,诵这部经对孩子非常好

我们全家刚刚从马里兰州搬到万佛圣城附近,由于我学佛...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禅定者调和出入息的方法

智者大师原文: 夫初欲入禅调身者。行人欲入三昧调身之...

内贼不把门打开,外贼是进不来的

在美国有两个法师,一个叫恒朝法师,一个叫恒实法师。...

三伏天要吃什么

三伏天可谓是夏季最为炎热的时候,那在三伏天吃什么才...

福报的陷阱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贴疏》里讲:生死甚难厌,佛法复难...

【佛教词典】变化

【变化】 转换旧形,名为变,无而忽有,名为化。佛菩萨...

【佛教词典】圆成

(术语)成就圆满也。楞严经一曰:发意圆成一切众生无...

临终往生是否需要正念

问: 关于临终往生是否需要正念,是否平时具足信愿持...

高登极乐,方为最上脱苦之道

原文: 然在凡夫地,未断惑业,纵生人天,终非究竟安隐...

离心之外,无别有法

问:世间染法,有贪瞋痴为所治;出世净法,有戒定慧为...

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

南传《法句经》说: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离爱无忧...

迷乱由主,悟则必胜

佛陀说,我们修止观的人就像热汤一样,魔王冤亲债主活...

佛书若示有版权,则阻遏流通之罪甚重

然菩萨为利众生,即头目髓脑尚肯捨,况光之芜秽语言,...

净界法师:对恶法的态度

当我们修习四念处以后,接下来要修助行四正勤。 四正...

能成才和幸福的八大要义

一个人的成长都有一定的因缘,向好向坏来自教育的重要...

出家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什么

从社会上来看,像我们出家人在衣食住行上没有什么贡献...

读诵《普贤行愿品》的殊胜功德

即常远离恶知识,永离一切诸恶道,速见如来无量光,具...

在临命终之前,把所有的业力变成可携带式

作为净土宗的修行者,当我们娑婆世界的果报体投生到极...

圣严法师《懂得放下,才能自在》

问:法师常劝人遇到困境时,要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