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行中出现的不思议境界,为何不能随便向外人说

净界法师  2021/02/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修行中出现的不思议境界,为何不能随便向外人说

我们看这里有一段很重要,看蕅益大师的补充说明。蕅益大师在讲妄语戒时,他特别提到“增上慢”。

若功夫稍稍得力,不知法相,谓证果等,本无欺诳之心,名增上慢,不失戒体。然须请教师长,先达抉择是非,殷勤悔过,舍其有所得心,精求真正出要,方免沉坠耳。

假设你修行很用功,而且有某种的相应,但是你不知道整个修行的次第,这种果证的法相。你说:“我证得念佛三昧,开悟了。”但是你这样讲时,你的心是以正直的心讲,没有欺诳他人之心,这叫“增上慢”。你不学无知的增上慢,因为你真的不知道。那么这种情况不失戒体。

但是,你也要小心,这个过失你要赶紧处理。怎么处理呢?请教师长前辈,来判断你的情况到底是怎么回事,找出方法,一方面忏悔,一方面舍其有所得心,执着境界相的心要舍掉,好好地依真正的法要,才不会堕落。

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你要是说没有在用功,这句话可能对你没有什么帮助,尤其一些很用功的人,如果你在用功要注意,智者大师《小止观》说,如果你用功一天超过两个小时,这句话对你就很重要。你可能念佛,也可能持咒,那么心跟法,心持法、法持心,慢慢这个心跟法会打成一片。

我们刚开始念佛时会觉得,能念的心跟所念的法、佛号,好像两个东西,很生疏,没关系,不能念要它念,不能专要它专,刚开始是带有强迫的一种信仰、皈依,我相信阿弥陀佛一定可以救拔我。

但是,慢慢地心跟法会互相摄入,心摄入法中,法摄入心中,到时候就功夫相应。这个功夫相应可能是一刹那,瞬间,也可能会有一段相续的时间,你会有一些不可思议的相状出现,比方说你看到光明,看到佛陀,甚至于你看到很多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这时你要记着,千万不要跟别人宣说。

智者大师提出,向别人宣说有三种过失:

第一个,你会产生一种错误的引导。因为你的境界相,你怎么说都不可能说得刚好,你讲太多也不可以,讲太少也不可以,所以你怎么说都没办法正确地诠释那个所缘境,所以有引导众生误入错误理解的嫌疑。

第二个,功德丧失。你只要讲出来,你再去打坐,那个境界就没了,消失掉了。

第三个,是最可怕的,误入歧途。你讲的时候别人一定会赞美你,然后你对这个相就更执着了。

修行的过程,在《楞严经》只有两个原则:离一切相,修一切法。你的相要越少越好,即便是佛菩萨的清净相都要舍。你说佛菩萨的相要舍,那我念佛也是佛法的相状,那只是我借佛陀的相状,来开显我自性的功德,相状只能够借,不能执着。

你讲感应神通,讲久了以后,你的心就注意这个相了,就开始忽略忆佛念佛那个方法。这时如果你刚好有怨亲债主在鬼神道,他已经等你很久了,你刚好出现这个隙缝就糟了!他就出现你喜欢的相状,然后你就跟鬼神感应道交,误入歧途,堕入魔道了。这个时候,佛陀出世都没有办法救,因为这时你善根完全破坏了。

所以说功夫相应,你只能请教善知识这个是怎么回事。他说:“喔,这个是好现象。”你只是知道,喔,这是好现象,增长信心,如此就好,继续往前走,后面有更好的摩尼宝珠,不要留恋旁边的小花。你知道这个相状是好的,是功德相就够了。

《楞严经》上说,知道就好,“知”但是不能“着”。知道会启发我们的信心,喔,我的业障消除了,我看到这个相状,我消除了,知道就好,继续再往内修,里面有更殊胜的清净功德等着你。所以这个地方一定要注意,绝对不能有“有所得心”,这会自己障碍自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虔诚祈祷观音菩萨,韦驮菩萨梦中指点脱险路线

一九四一年,日本军队侵占香港之夕,有一位郑子嘉居士...

不住于过去、未来、现在

(一)普通人的心理活动-住于过去和未来 一般人总是常...

宣化上人:不要为「我」着想

我因为没有自私心,没有一个自己,不愿意有自己,所以...

去掉我执,使自己的心软化

我们修行的前提,是一定要去掉我执,使自己的心软化,...

八岁的沙弥

很久以前,当时的印度由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所统治。有一...

岁月年华,不与人期

为何不能栖心道业呢? 我们有种种执着,虽修学佛法亦不...

【推荐】爱不是占有,放手不是抛弃

古代有个很有名的关于放手的爱的公案,说有两个妇人在...

文殊菩萨化身乞丐,两次救助虚云老和尚

虚云禅师(1840~1959),传法曹洞,兼嗣临济,中兴云...

气质的培养

一:沉稳: (1)不要随便显露你的情绪。 (2)不要逢...

思惟略要法--不净观

贪欲、嗔恚、愚痴是众生之大病。爱身着欲则生嗔恚,颠...

学佛是为了修心

进佛门是为了修行,不是旅游,例如,以前有人办禅定营...

如何才能渡过欲爱之河呢

欲爱乃生死之河流,如何才能断除这欲爱之河流到寂静的...

【佛教词典】林间录

(书名)二卷,后集一卷,宋释惠洪撰。本明编次。所纪...

【佛教词典】欲天

欲界的诸天。欲界共有六天,即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

《楞严经》对治攀缘心的三道防线

这地方有讲到一个观念:生命的转变,是来自于内心的转...

十不善业的果报

【一】花报: 《了凡四训》: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

【推荐】在日常生活中,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方法

如果我们想在临终时顺利地往生,那就必须在平时做好充...

化妆的比丘尼

佛陀时代,一位沙门在山中修苦行,一天,忽然看见山间...

现代人为何普遍都活得很累

现代人普遍活得很累,原因是什么? 无非是因为贪著,因...

宣化上人:背经的方法

世人一天到晚在竞争奋斗,不外都是为了吃饭、穿衣、财...

顺着道德去做,就能得到五种福报

《周易》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转变知见离开痛苦

(一)正知见 佛法指出了苦的事实,目的是要我们远离诸...

【推荐】五位高僧大德的临终往生体验

印光大师: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 往生前,...

圣严法师《瞋心与慈心》

有人说现代人的嗔心很重,所以我们的社会才会充满了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