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在家菩萨戒的精神所在

妙境法师  2024/08/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在家菩萨戒的精神所在

问:请大略地重点解说在家居士菩萨戒的精神所在。

妙境法师答:其实菩萨戒精神的重点,在家、出家一样,要发大悲心,发慈悲心,你要发慈悲心,你要不断地学习佛法,这是第一个发慈悲心。第二个,要有愿力,你要有一个愿望,要改变自己,提高自己的程度,你要有这样的愿力:我要提高我的程度。那就是要道德,提高自己的道德的水平,不能平平常常的,人家对我有一点轻视我,我立刻心里就愤怒了,这你不能做菩萨。不过我这样说谁还能受菩萨戒。

但是这件事你一定要改变,当然也可以这样,就是说你受了菩萨戒,有的时候自己心里没有正念,别人轻视了你一下,心里有点不高兴。但是第二念立刻就改变自己,把自己的烦恼停下来,然后把心静下来,看一看、观察一下,然后生出慈悲心、生出来智慧。用慈悲和智慧观察这一切事情,而不用贪心、用瞋心来处理事情,你就可以作菩萨了,你可以受菩萨戒了。

菩萨这句话呀,我们佛教徒可能是常常这样子说,习惯了,也不知道什么。换一句话是大人,大小的大,这人是大人。这样说呢,就是不受菩萨戒,一般的人都是小孩。受了菩萨戒,那是大人,不是平常人。小孩子来打你一掌,骂你,这个大人不介意。菩萨对一切众生也是这样子,众生对你轻视你,他是怎么样?这菩萨不介意,要有这种心量。

但这件事么么样,也不是生来的,是自己努力栽培的。你要努力栽培自己,你就能办到。这个栽培,我认为你要多静坐,多静坐你的心里面宁静不冲动,不容易冲动,你这个智慧容易出来,慈悲心也容易出来。你要不静坐,不训练自己呀,你心里面有浮动,容易冲动,烦恼就容易动起来,所以应该多静坐。

重点地说,菩萨一定要多学习佛法的,学习经论,经论是佛菩萨的大智慧呀。《瑜伽师地论披寻记》的作者韩清净,他是在家居士,他学了《瑜伽师地论》,把《披寻记》写完了的时候,他写个序,写一篇序,序上说什么?在家的这个社会上这一切的书啊,通通都是戏论,都是妄语,只有佛法是大功德、大智慧。他学了《瑜伽师地论》,最后有这个结论是这样子。

所以你想要受菩萨戒是对的。你不要说我这样,我没有资格受菩萨戒,你不要退,你要做菩萨,你要做大人。做大人,但是我有时候可能做不到?能做到!你多静坐,多静坐。思维生死是苦,这个众生在生死苦里头流转,都是愚痴啊,没有智慧呀。你不要和他一般见识,他是轻视你一句话,冤枉你,说你怎么怎么不好,不要介意这件事,不要在乎这件事。不要说我找律师,我告你,不要这样,不在乎这件事。

所以这个受菩萨戒的精神呢,如果这样的菩萨多了,佛法一定兴盛。因为这是大人,不是平常人。发慈悲心,别人不管是对我好,我要慈悲他,对我不好,我也慈悲他。不要说这是我的儿子,我爱他,不是儿子我就不爱了,菩萨不可以这样,就是对任何人都发慈悲心。

问:有了正确菩萨戒的观念及精神,才不会从持戒变成为执戒,执着戒律、戒条的通病。

妙境法师答:也要重视这个戒,然后才能持戒清净。可是你要常常地读经论,开智慧的时候,重视戒而不执着戒,就会有这种境界出来。孔夫子说:“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境界很高。我小时候我没在城市里读书,小时候在乡村里私塾里读书,当时不懂这些事,老学究讲的也不懂。出家以后有的时候打妄想:哎呀!孔夫子有这个境界啊,“从心所欲,不逾矩,”虽我心里欢喜,但是没有违反规矩,不犯规矩。这是很难,这境界很高。所以说我们中国的圣人也是了不起。

这个菩萨,常常地你一定要多读经论,你要多闻佛法啊。你要是受了菩萨戒,一定要做这些事。多闻佛法,从经论上,从佛菩萨的智慧里边,你就得到了很多的智慧。你要常常静坐来训练自己,那这件事是不会有这个问题的。对于人,多发慈悲心,多希望他好,多愿意教导他转凡成圣。他现在不接受佛法的教导,但是慢慢地慢慢地,总是用慈悲心对待他。不要因为他一时地说一些毁谤的话就弃舍他,不弃舍一切众生,发慈悲心,要多学习佛法,增长智慧。还是要改善自己,要提高自己。你不提高自己,这件事做不好。

问:受了菩萨戒后,是否有人请求帮忙时,我们必须应该有求必应?

妙境法师答:也不是,我们现在是凡夫菩萨。菩萨有两种,一个凡夫菩萨,一个圣位的菩萨。凡夫菩萨,就是随力随份去帮助别人,超过你的能力的范围,这事还是做不到不能勉强。做不来自己还是不能做的。但是有慈悲心,欢喜帮忙人,就是去帮忙人。若是做不到呢,你就坦白地向他说:我现在有困难。但你要是有其他的朋友,给他找别人来帮忙也可以。就是坦白,不要说谎。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无作戒体生起的三个要素

无作戒体的生起有三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就是能受之心...

居士讲法、僧人居住居士家如法吗

问: 末法时期白衣上坐,讲僧团过失,谤僧。王翠明女居...

念佛时不好的念头经常浮现,该如何去对治

问: 末学在念佛时经常妄想纷飞,而且淫欲心很重,不...

佛弟子如何看待儒道思想

问: 弟子熏习道德教育多年,今方闻正宗佛教一年,倍有...

蛇爬进家是否不吉利呢

问: 仁达大师:您好!我从07年就开始关注正觉寺的每...

禅净能同时修吗

问: 禅净能同时修吗? 大安法师答: 对这个问题,我...

梦参老和尚:关于嫉妒瞋恚与发财的问答

问:如何消灭嫉妒瞋恚? 答:最好就是行慈悲法。慈悲...

五戒受持不住能舍戒吗

问: 弟子无意中破了五戒的酒戒和食鸡蛋。如果受持不住...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大势至菩萨头顶上的宝瓶

大势至菩萨头顶的肉髻上,有一宝瓶,和观音菩萨的头上...

什么是真正的平静呢

为了找到平静,我们已下定决心成为佛教中的比丘和沙弥...

修净土的人不要忽略发愿

我想我们修净土的人,我看到很多很多的居士念佛,对发...

人生如果是场梦,那么它又有何意义

人生如梦,通常是经历了大半人生的人,从内心发出的感...

【佛教词典】赖耶异名

【赖耶异名】 第八阿赖耶识,译曰藏识,有能藏、所藏、...

【佛教词典】青莲华眼

(譬喻)楞严经一曰:如来青莲华眼。...

去除体内湿气的十八法

人体的病来源于身体内的湿气 一、湿气:万恶之邪 现在...

老僧坐一日,胜过千年忙

晚年的大安禅师终日端坐,不言不语,无所事事。大家在...

香和臭

一天,佛陀和难陀尊者经过街市,在一家鱼铺门口停下来...

为什么我们会莫名喜欢或讨厌一个人

如果有一个人,我们没有惹过他,但他一直给我们出难题...

证严法师对病苦的问答

问: 医生说,从超音波中看到我的肝胆有层阴影,想到...

任你有多大能耐,也留不住这三样东西

《心经》里有一句心无挂碍,意思是内心没有任何的牵挂...

印祖因念佛痊愈眼疾,而对净土起信

印光大师出生六个月大的时候曾经患过比较严重的眼病,...

信佛力的同时,也要注重信自力

前面从大乘通途佛法的角度阐述了信心的内涵及其功能作...

茗山法师《我的慈悲主义》

一、绪言 这是作者十年来身体力行并深深获得效验的一...

《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世间利益共分九项:第一、不受恶死:若诸人天诵持大悲...

现代人很多是寿终医院,不是寿终正寝

人道中有许多是不正常的死亡,那就属于横死。人的生命...

学佛人不应偏重求知,而忽略力行

普通人研究佛教,多偏重求知,忽略了力行,这也是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