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的十善业

2013/04/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教的十善业

一、不杀生而慈心于仁

杀是杀害,生是生命,不杀害众生之生命,名为不杀生。即对一切众生,应一视同仁,勿残杀加害。因为佛教主张佛性平等,提倡慈悲救世,故释尊以平等慈悲教义,为被杀害的众生呼援,指示众生皆有佛性,故不能杀。而孟子也曾说:“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他不言佛性,也是出于仁爱,而怜悯被杀害的众生。由此看来,能慈心于仁,无杀害生灵,生命界则可尽其天然,争斗仇恨的事,便可消灭,天下岂不太平?

二、不偷盗而义利节用

偷谓诈骗潜窃,盗谓强劫豪夺。不偷窃强夺人家的财物,叫做不偷盗。因为一切事物,主权转移,必依正义,不与取而取,非分取而取,无功而取,都是偷盗的行为。能资生活而遂欲望叫做“利”,致利于合宜叫做“义”。知利己而须利人,利人即利己,自利利他,叫做“义利”。人人行义利,节俭日用,奉养父母,维持家庭生活,乐其天伦,与朋友金钱往来而能守慎,则无偷盗之事发生,社会既可安宁,个人与家庭也能得到幸福。

三、不邪淫而贞良守礼

即正式结合之夫妻外,不得行淫。若非己妻,苟合淫欲,即名邪淫。能端正男女间之欲情,叫做不邪淫,也就是贞良守礼。亦即组织家庭之后,夫妇须相敬如宾,不有其他淫乱行为,便能和睦相处,成为美满家庭。

四、不妄语而诚实无欺

以术愚人,以言诈人,喜说谎话,是说不是,不是说是,叫做妄语。不妄语就是说话诚实,不说虚伪诳骗的话。如能远离妄语,便能做到诚实不欺,则父母、兄弟、亲属、朋友,以及人事的接触,彼此都能互相信任,实为得乐之道。

五、不两舌而无争是非

不两舌即是不搬弄是非,不离间他人感情。世人不修口业,常有两舌之患: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两舌灾祸,可导致无风生浪,是非烦恼,扰乱身心,甚至动武伤人,实为杀人不见血之罪魁。苟能远离两舌,说正直话,岂有是非之争端?

六、不恶口而出言慈和

不恶口即是不说粗恶毁辱他人的话,及不咒诅他人的恶毒言语。常人多患恶口骂人,且伤人父母祖宗三代,是为大恶口。经云:“犯恶口者,当受畜生果报。”故不恶口而出言慈和,可积德成善,为人敬爱。

七、不绮语而言说有礼

所谓绮语,即花言巧语,轻浮无礼,说不正经的话,导人生诸邪念,或出言戏弄,胡乱开口,以为取乐,都叫做绮语。说此绮语者,不惟无益自己,且能加害他人,业报所在,死堕恶道,生而为人,永遭轻贱。故要说合于礼仪,不乖违真实的正经话,便叫做不绮语。如能远离绮语,则心正言顺,彬彬有礼,庄严威仪,也必为人敬仰。

八、不悭贪而慈心舍施

自己的财物不肯施人,叫做“悭”,他人的财物,但欲归我,叫做“贪”。悭贪的人追求财、色、名、食、睡五欲,莫知所止,便会造出种种罪业,故要远离悭贪,不悭吝自己的财物,也不贪求他人的财物,把谋生得宜的钱财,用以奉养父母,教育子女,家庭费用外,对于贫病孤苦者,能给与同情慈济,或捐助社会福利事业,即是慈心舍施,经云:“能舍施者,可得富贵。”但不可有贪,佛陀说“贪多业亦多,取少业亦少,万般苦恼事,除贪一时了。”人生因贪而受苦,因贪而违法乱纪,危害他人社会,佛教乃劝人慈心舍施,以对治悭贪。

九、不嗔恚而慈忍积福

嗔恚即遇事不顺,埋恨于心,发怒于形。甚至脾气爆发,可导致杀害灾祸。常人说:“火烧功德林”,这话是说一个人无论做多少善事,嗔恚之火一发,动怒于人,以至动武打斗,发生种种不幸,因此曾做过的善事功德,便被它烧得净光。故要以慈悲容忍对治嗔恚,即所谓“忍字上面一把刀,为人不忍祸自招,能忍得住片时刀,过后方知忍为高。”故要勤修慈悲忍辱美德,以远离嗔恚过患,是名不嗔恚,即可成就自利利他大事业。

十、不愚痴而多闻增智

愚痴是无明,迷昧,没有智慧,对事理无所明了,不能辨别是非,不信因果法则,固执邪见,无正见正信,胡作乱为。如能接受佛陀教育,增进智慧,便可导入正见,做个事理明白的善人。佛经说,修般若慧以对治愚痴,使令远离邪见,是名不愚痴。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如何运用十善业在生活中

问: 如何运用十善业在生活中修行? 慧律法师答: 十善...

不杀生的十大利益

释迦牟尼佛于《十善业道经》中说:当知菩萨有一法,能...

印光大师《三皈与五戒十善》

悲哉众生!从无始来,轮回六道,流转四生,无救无归,...

学习《十善业道经》有五方面的意义

十善业道就好比大地一样,能够出生一切,没有大地能有...

十善业道之法,也是成佛之法

从大乘佛教的业果学说来看,对业果最重要的认识在于:...

天乘十善业之口业

我们看天人的口业有四种。 第四、妄语戒。 在天人因地...

五戒与十善的关系

十善含摄在五戒之中,故常有五戒十善并称。修五戒十善...

「十恶不赦」是哪十恶

十恶不赦是形容一个人罪大恶极、不可饶恕,古代刑法中...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浴佛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

寺院的晨钟暮鼓,能起号召和警醒作用

各位有缘吉祥。今天我们道场白华庵,跟大家说说法器。...

僧人托钵行脚的含义

托 指出家僧以手持钵,乞求布施。佛陀制定托钵,令出家...

何谓十二因缘

好,阿弥陀佛,各位大家吉祥。今天呢,想跟大家说说,...

锡杖的功用与表法意义

锡杖为比丘十八物之一,是比丘行路时应当携带的道具。...

【佛教词典】出世间道

指出离有为迷界之道。即菩提道,乃除灭烦恼、趣向涅槃...

【佛教词典】波罗提提舍尼

亦名:提舍尼、向彼悔、可诃法、可诃向彼悔 子题:四波...

慈舟法师: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此苦海甚深无底,广阔无涯。因摸...

阿伽陀药,万病总持

原文: 予昔在炼磨场中。时方丈谓众云:中元日当作盂兰...

吃对食物就能减少得癌症的风险

推行健康食物的学者们,在好几年以前,就提出了一句格...

改一字即可避免「十后悔」

某天,有一位学僧前去请教云居道膺禅师,他问道:弟子...

一边念佛还杀蚊子,可以往生吗

问: 一边念佛,还有杀蚊子,还可以往生吗? 大安法师...

不能拿因果来衡量别人

以前我学佛后,内心很刚强,常拿因果来评价别人。说这...

真正的礼拜

在寺院里,经常看到这种场景:一些香客,手里抓着大把...

圣严法师《帮忙保平安》

有次我去拜访一位相当有钱的居士,他家门口有保镳站岗...

了幻法师:一切众生皆以爱欲而正性命

一切众生皆以爱欲而正性命,爱欲是三界众生轮回的根本...

佛书若示有版权,则阻遏流通之罪甚重

然菩萨为利众生,即头目髓脑尚肯捨,况光之芜秽语言,...

如野马一样的妄想心怎样调伏

祖师们确确实实了不起,想了很多办法,写了很多文章,...

小孩念佛可以消灾解难

小儿甫能言,即教以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南无观世音菩萨名...